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中山市2019届高二上学期二段考语文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 年第1 期,有删改)

1.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 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 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 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 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 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 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B. 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 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D. 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原阳秋       

乔叶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菜。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最后一道花色儿。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半尺高,婷婷袅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真想掐两棵。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一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偷。”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诚心找能找不着?”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贴个启事:寻找香菜主人?这也太可笑了吧?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是退休的老人家吧?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必须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一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您种的?”

“嗯。”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找不着人。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还上班呢,特别忙。”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都是你放的?十二块。我是卖菜的?”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我不缺那点儿钱。”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她赶紧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这是原阳秋。”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这香菜……还分种类啊?”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不是特别忙么?你知道啥时候浇水?浇多少?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吃。”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还给您。”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哦。”她有些落寞。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不能太贪婪不是?碗米养恩,斗米养仇。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首段写香菜有一股子傲娇劲儿,是一道低调的配菜,有了它,不仅菜的品相好,也多些微的精气神儿,这样写突出了香菜的特别。

B.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暗示情节内容,为下文作铺垫,香菜虽然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但是模样俏,盆里的土还有点粘手的润,暗示是有人精心养的。

C. 小说注重写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在被老太太拒绝后,“她”有些落寞,继而责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展现了“她”的性格。

D. 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舒缓细腻的笔调,围绕“一盆原阳秋”叙述了“她”和“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邻里之间的融融温情。

2.小说不以“香菜”为题,而以“原阳秋”为题。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其疏偃仰     数:密集    B. 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  :忧愁

C. 安所得酒乎? 顾:看    D.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也。     以:原因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坚             与山僧饭讫

B. 览观江流之胜                           聊志吾之乐尔

C. 今张君不以谪患                         群季俊秀,皆惠连

D.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徒           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通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A. 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十余竿。    B. 大块假我以文章。

C. 快哉,此风!    D.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谦溥,德明,少通《左氏春秋》。世宗征刘崇,辽州刺史张乙坚壁不下,遣谦溥单骑说之,乙以城降,以功改闲厩使。

会隰州刺史孙义卒,时世宗亲征淮南,谦溥谓节帅杨廷璋曰:“大宁,咽喉要地,不可阙守。且车驾出征,若俟报,则孤城陷矣。”廷璋即署谦溥权隰州事。并人以数千骑来寇,谦溥单衣持扇,从二小吏登城,徐步按视战具,并人退舍。后旬余,大发冲车攻城。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会廷璋兵至,合势夹攻,掩其不及,斩首千余级。明年,以功领衢州刺史。

建隆四年,移慈州,晋、隰缘边都巡检。冬,将有事于南郊。太祖命四路进兵,略地太原。郑州刺史孙延进、绛州刺史沈继深等师出阴地,以谦溥为先锋。谦溥因画攻取之策,继深等共沮之,延进不能用。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延进等仓皇走谷中,独谦溥麾兵拒之,并人引退。未几,移隰州刺史。

开宝元年,命李继勋等征太原,以谦溥为汾州路都监。谦溥在州十年,敌人不敢犯境。有招收将刘进者,勇力绝人,谦溥抚之厚,藉其死力,往来境上,以少击众。并人患之,为蜡丸书以间进,佯遗书道中,晋帅赵赞得之以闻。太祖令械进送阙下,谦溥诘其事,进伏请死。谦溥曰:“我以举宗四十口保汝矣。”即上言进为并人所恶,此乃反间也。奏至,帝悟,遽令释之。

开宝三年,召谦溥为济州团练使。复为晋、隰缘边巡检使,边民闻之喜,争相迎劳于道左。八年,以疾求归。至京师,疾笃,累上章辞禄,不许。明年春,卒,年六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B.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C.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D.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李谦溥,字德明。”

B. 兼,指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兼任其他官职,本文表兼任的词语还有判、署、领等。

C. 车驾,指帝王所乘的车,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车驾”代称皇帝。

D. 元年,指封建皇帝即位或改年号的第一年,封建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称改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李谦溥才智超群,胆识过人。世宗征讨刘崇,李谦溥单骑前往游说辽州刺史张乙投降;并军几千骑兵入侵隰州,李谦溥带两小吏登城巡视,吓退并军。

B. 李谦溥深谋远虑,颇有战功。他出奇计,与杨廷璋部队合力夹攻袭击并军,斩首千余人;部队出阴地而回,李谦溥准确预测敌军的追击并做好防范,击退敌军。

C. 李谦溥威震三军,众望攸归。他在隰州、汾州、济州等地任职十年,敌人不敢冒犯边境,边民听说他又担任晋、隰缘边巡检使时,争相在道旁迎接他。

D. 李谦溥重才爱才,情深义重。刘进勇力超群,常助李谦溥在边境往来,李谦溥厚爱他,识破敌方反间计后力保刘进,还说愿以全宗族四十口人担保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

(2) 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小重山  惜别         何大圭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注】①玉船:亦称“玉酒船”,酒器名。

1.上阕前三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下阕是如何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补写下面空缺的句子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诗经 氓》)

(2)___________________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7)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8)俶尔远逝,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让人欺负够了,全国百姓谁不愿打!岂不哀兵必胜啊!

②从宏观来看,人们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乎其微的。

③非洲的灾民嗷嗷待哺,急需粮食渡过荒年。。

④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岂不可惜。

⑤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不足为训

⑥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

B. 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

C. 22日东阳市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D. 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B. 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作精神,相信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会有提高。”

C. 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帅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D.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洗耳恭听!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化肥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植物营养不足,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______,诸如“瓜不甜、果不香”,其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品质下降。但化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就是要解决化肥高效利用的问题,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的肥料______,少流失到环境中。另外,作物生长在不同时间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存留在土壤中,不但浪费还会污染,因此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患者应该增加对痛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

①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一定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套做,不得抄袭。注意标点正确,卷面整洁,字迹规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