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郴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下一家

翟奎凤

    “天下一家”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一直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中。《论语》中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代的政治话语体系中多次用到“天下一家”一词,荀悦《汉纪》中多次说到这句话。北宋张载《西铭》“民我同胞,物我与也”的思想系统展开了中国人“天下一家”的文化理念。在张载的论述中,天地是大父母,人顶天立地,位于天地之中,天地的主宰处是我的心性,充塞宇宙都是我的大身体。天下百姓都是同胞兄弟,万物之间是息息相通的有机体。尊敬年龄大的就像尊敬兄长,慈爱年幼的就像疼爱弟弟那样,要关爱社会上那些独孤、残疾、困苦的弱势群体,要照顾安顿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其实,“天下一家”也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反映了基本的人性,可以说是人的类本质体现。中国的“天下一家”观念是人文的,是仁爱思想的体现。上天有好生之德,宋儒讲仁学,喜欢讲“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万物一体、生生不息,一体生生,这些可以说是“天下一家”观念的哲理表述。西方也有“天下一家”的观念,但与张载父天母地、“民胞物与”的思想不同,西方的“天下一家”有神学背景。

    天下一家亲也是一种比兴,其实质是纯粹自然的、完全敞开的、没有虚伪的爱的精神。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都是真挚而深沉的。所以,“天下一家”的实质性精神就是爱。有血缘亲情的爱往往是自然笃实的,但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言,关键还是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情、人性的爱。

    在儒家看来,这就是仁爱的精神。仁爱源于血缘亲情,但是突破、超越了血缘亲情。仁爱的精神可以说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是人性的体现,揭示了社会关系中人与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自然有机整体生生之义的体现。絮矩之道、将心比心、推已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基于人情、人性的基本做人准则。人与人的关系如此,国与国、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应如此,彼此需要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今天,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一个地球村,你好、我好、大家好,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才是王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为人如此,为国之道也应如此。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他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人类共同命运与福祉的承诺,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神圣使命。马克思主义最终指向就是全人类的自由、和平、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的哲学、类的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传统“天下一家”观念的发展。共同体的完善不仅需要精神大爱、宽广胸怀、崇高境界,而且也需要制度保障,共商、共建、共享不仅需要精神、境界上的修养,而且也呼唤全球治理新秩序和新制度的到来。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4日02版)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天下一家”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天下一家”的观念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它在中华大地流传亘久根基雄厚,与民族文化相融.

B. “天下一家”是人的类本质体现。它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它反映了基本的人性。

C. “天下一家”的实质性精神就是爱。天下一家亲实质是纯粹自然的、完全敞开的、没有虚伪的爱的精神。

D. “天下一家”观念的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的建立。其完善不仅需要保障制度,而且需要提升境界。

2.根据原文论证和文中观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天下一家”的观念展开阐述,材料丰富,先后引用孔子、荀悦、张载等人的关于“天下一家”的说法。

B. 文中依次从“天下一家”的渊源、人的类本质、爱的精神、全球化等角度,横向展开论证,论证严密,说理充沛。

C. 文章最后运用引证法,引用习近平的话证明“天下一家”观念对全球化的发展,提出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观点。

D. “天下一家”的观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文章说理的终极目标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的一项是

A. 从孔子在《论语》到荀悦在《汉纪》到张载在《西铭》都主张“天下一家”,可知“天下一家”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来源悠久。

B. 中国的“天下一家”观念是人文的,而西方的“天下一家”有神学背景,可见中西方对“天下一家”的理解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C. 有血缘亲情的爱往往是白然笃实的,而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情人性的爱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故“天下一家”的实质性精神是爱。

D. 古代有儒家基于人情人性的基本做人准则的观点,今天有习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可见同一个世界终会实现。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文言文阅读

(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B. 又知音,能曲          度:谱写

C. 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犹豫

D.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无忘乃父之志         抑本成败之迹

B.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       然当为我屈意行

C. 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若属皆且所虏

D.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 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 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 “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

5.请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杜甫《蜀相》)

(3)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____”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

(4)《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运用________手法,平易白然,形象鲜明,描写暮春农村景色,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____心境,表达了____  感情。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远航

    ①“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

    ②舰长肖海波下达起航命令时。“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一下,整个城市都熟睡了,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吗?会不会从梦中惊醒?

    ③父亲叫肖远,今年七十多岁了,是“西昌”舰的第一任舰长。三十多年前,国产的“西昌号”驱逐舰刚刚服役下水,就参加了一次海战。激战中一颗炸弹在后甲板爆炸,不知震坏了机舱的哪块部件,引起高压锅炉管道着火和严重泄漏。头顶的一根横梁朝两个水兵砸了下来。肖远冲过去,用身体挡住了。“西昌”舰得救了,肖远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以后的日子,无论是他担任支队长,还是舰队司令,只要“西昌”舰一起航,肖远受伤的腰部就会隐隐作痛。

    ④昨天上午,在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西昌”舰退役仪式。选定这个日子也是因为肖远,他在舰队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记不清的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铁塔一样的身子虚弱不堪。肖远从救护车上下来时,身穿脱下九年的海军中将军装,一帮医护人员带着各种抢救设备,用轮椅把他推上了甲板。现任舰队司令宣布“西昌”舰退役命令后,肖远缓缓地站立起来,给后任的八位“西昌”舰长点名。而后,他用沙哑的嗓子慢慢地说了起来,讲得很平静,只是详细地讲“西昌”舰年龄、吨位、各个部位的尺寸,以及“西昌”舰执行的每一次任务和受过的伤。这个军舰也要离开博物馆,去执行它最后一次任务。

    ⑤肖海波已经被任命为新的“西昌”舰舰长,这是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新舰已经下水。最后一次试验成功后,就要服役。这个试验就是要验证舰上新型导弹的打击能力,如果仅用一枚导弹能击沉一艘驱逐舰,新“西昌”舰就合格了。而老“西昌”舰就是这次试验的靶

舰。肖海波面临的是,他只有亲手击沉老舰,才能驾驶新舰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

    ⑥肖海波当然知道,过去,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腰部就会疼,所以担心老“西昌”舰离开博物馆无法瞒住父亲.

    ⑦“西昌”舰缓缓地沿着海湾航行,除了左边远处海岸边偶尔冒出的点点渔火和航标灯,剩下都是漆黑一片,大海也仿佛睡着了。

    ⑧肖海波回到舰长室,躺在铺上,刚睡着没几分钟,就莫名其妙惊醒。信号兵报告左侧海岸边山头有信号。

    ⑨副长说:“是不是睡迷糊了,这个山头上没有信号灯塔。”

    ⑩肖海波也知道信号兵肯定弄错了,这段航道他太熟悉了,左边山头是……忽然他身子一激灵,跳了起来,赶紧拿起望远镜朝山顶看去,马上呆住了。

    11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几个人,父亲肖远坐在轮椅上,正用手电朝军舰发着信号,反复只有两个字:去哪?

    12父亲果然没有被瞒住,镇痛药能镇住癌症病痛,却无法割断“西昌”舰对他的牵引。他马上对信号兵说回信:军舰要去远航,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但只走很短很短的时间。

    13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依然不死心,又问:远航?

    14肖海波回答:是的。

    15父亲那边又问:为什么?真是最后一次了吗?

    16肖海波回答: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

    17父亲那边停了一会儿,又问:第一次什么时候?

    18肖海波回答:很快,但是军舰变年轻了,就像您当年第一次见它一样年轻。

    19父亲好一会儿没有回信,军舰快要驶远了,肖海波命令放慢航速再等待一会儿。终于父亲回信: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

    20军舰渐渐远去,山上再也没有信号发出,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这时,

他在望远镜里惊讶地看到,父亲的眼角闪着亮光。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

    21一个月后,按照肖远的遗嘱,在我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西昌”舰上为这位老舰长举行了海葬.

                         (《解放军文艺》2009年第5期,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1.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请说说第⑲段中划线句子“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的含义。

3.本文使用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是细节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妙处。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肖远的形象特点。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语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尘(xiān)    蕴     青枫       然叹曰

B.     熟(ān)      东南       呱而泣

C.         穷睇     大笔如

D. (shāng)       捣衣      兔起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 绵薄    穹顶    节骨眼    皇天后土

B. 希翼    付梓    接茬儿    叨陪鲤对

C. 因缘    宛转    捅娄子    轻鸢剪掠

D. 岑寂    雪霁    钻空子    清沁肺腑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下列各项加点的同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深切缅怀死难同胞,罄竹难书地谴责日本法西斯。

B.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但读书切不可太咬文嚼字卖弄学问。

C. 江歌案的发生揭示了人性的冷漠,拷问着人的灵魂,反思此事对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有裨益

D. 进入2018年,财政部将加快税制改革步伐,更多税改将落地生效,而那些目无全牛的做法将彻底摒弃。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该监界值,它将不会坍缩,而且会继续永远膨胀下去。

B. 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功落地,其余29个省份也有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C. 通过某些寓言故事,作者用来说明一种道理,但读者却从中可能得到别的认识和

启示。

D. 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存在了20多年的手机国内漫游将成为历史。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一句放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A)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B)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C)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属于一家的关系。(D)

A. A    B. B    C. C    D. D

 

七、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三国演义》有不少的人物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奸绝”、____“义绝”_____“智绝”。

请从这三绝中挑选一个就其特点结合事例做简要分析。

分析:____

 

八、其他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又称生肖纪年法。

2017年春节,张新国先生书写了一条幅,时间落款为“丁酉年”,生肖纪年应是______年。2018年春节张新国先生若又书写一条幅,时间落款,用干支纪年是______年,生肖纪年应是______年。

 

九、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倾心付出下,郴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城市变美了,人居环境更好了,市民文明程度提高了。但在迎国检前的2017年9月14日上午,郴州市收到中央文明办“取消郴州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资格”的通知,其中,导致郴州市被“一票否决”取消参评资格的重大安全事故就是王仙岭景区“4-3”重大翻车事故。9月15日,郴州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会议通报了郴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情况,会议强调,郴州文明创建工作将绝不动摇,更不放弃。消息公布之后,广大市民热切关注,一时间,网上热议不断。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