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攻讦(jiān)      踉跄(qiàng)      一溜(liū)烟    一丘之貉(hé)

B. 摒(bìng)弃      鸟瞰(kān)        闹别(biè)扭    不屑(xiè)一顾

C. 埋(mái)怨       咋(zā)舌         嚼(jiáo)舌头   光阴荏(rēn)苒

D. 解剖(pōu)       模(mú)具         配给(jǐ)制     蓦(mò)然回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搏弈   入场券    瞋目结舌    吉人天象

B. 松弛   辩证法    钟灵毓秀    溘然长逝

C. 巨擘   哈蜜瓜    鬼鬼崇崇    流金铄石

D. 竞标   亲和力    循章摘句    目不暇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十年前她的父亲被暗杀了,为          十年前的事情真相,她女扮男装,踏上了一条荆棘满途的江湖路。

②我们这个团体人非常多,在这个团体中,我们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又身份特殊而        

③公司自去年起出现了经费紧张的情况。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团结一心,竟         几百万元经费。

A. 查访  另眼相看   节余    B. 察访   刮目相看   结余

C. 查访  刮目相看   结余    D. 察访   另眼相看   节余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黑漆漆的夜晚,闪电划过宁静的天空,雷声是那样的振聋发聩,不久后雨点落了下来,它清洗着大地的尘埃;风,呼啸而来,带来了丝丝的清凉。

B. 12月25是圣诞节,很多人都给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买圣诞礼物,圣诞果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圣诞节过后,有些小店铺还摆放着没有卖出的圣诞果,可惜它们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

C. 敌人的飞机俯冲下来的同时投下两颗炮弹,原本还在大街上行走的人迅速躲藏起来,很快就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情况。

D. 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的问题,风华中学每年秋季对新生例行公事进行的“让我走近高中”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教果。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②我们向那个村庄幸存的老人询问当年病疫的情况,老人说:“当年血吸虫病最猖獗的时候,不少村庄十室九空,到处都是死尸。

③家长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曾告诉过我们,借了公家或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不能久假不归,否则就失去了信用。

④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作黄州团练副使的时候,也曾有过到山野求田问舍,过上舒服惬意的隐居生活的想法。

⑤火箭队和马剌队的比赛在火箭主场进行,火箭队一直遥遥领先,第四节出现了垃圾时间。在剩下的几分钟里,火箭队球员们不为已甚,没有趁火打劫地继续扩大比分。

⑥窗外,春意阑珊的亭阁中,紫藤花儿开得空幽而烂漫。远远望去,像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又像一片片紫微微的样云。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B.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征信机构向搶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个人征信产品。使用者需付费获得这些产品。

C. “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生物链和产业链开放,技术和资源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D. 在人社部多次证实延时退休政策将推行之后,《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政府机构的调研中,部分国企出现了退休后收入高于退休时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取得资质,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B. 3月29日,主场作战的中国男足在幸运地以2:0击败卡塔尔后,全国球迷开始了狂欢,这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男足首次也世界杯预选赛的决赛阶段。

C. 在升级换代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D.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这处古村落依然静静地守候在岁月深处,像慈母般等待一代又一代的游子回归乡情乡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 田雨向老师请教如何每好作文,老师开门请她进来,田雨说:“我不能久坐,我们就站在这儿简单聊聊吧!”

B. 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钱包,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C. 我今天作为一个长者跟你们讲,也许有人会说这老家伙是在倚老卖老,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我有必要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的经验。

D. 张老师,我有吟诗小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但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余给以修改,不吝赐教。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自淸,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抒情长诗《毁灭》,诗文集 《踪迹》,散文集《背影》,著作《朱自清全集》。

B. 苏轼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前赤壁陚》、 《后赤壁陚》、《念奴娇·赤壁怀古》。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 “雅” “颂"三大类。“雅”分为大雅、小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分周颂、魯颂、商颂,是宫廷乐歌。

D.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选自《蔡先培全集》,蔡元培,浙江绍兴人,现代教育家,1917—1928 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未尝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④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⑤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⑥不待盥涤,见辄除去⑦南声函胡,北音清越⑧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⑨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A. ①③④⑦⑨    B. ②③⑤⑧⑨    C. ②③④⑦⑧    D. ③④⑥⑦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

A.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B.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D.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四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组是

A. 而今安在哉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死生亦大矣             此余之所得也

C. 闻呼即至,甚见亲遇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导态者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式,加点词的意义相同一项是()

A.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少矣      ②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

B. ①此地有崇山竣岭,茂林竹      ②今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吾初服

C. 山殊可过                    ②知是人来

D. ①而此独以钟,何哉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固知死生为虚诞     ②孔雀东南飞         ③余冠之岌岌兮

④一一咏             ⑤固前圣之所       ⑥贼锋必是轻锐

⑦微风浪             ⑧足以汝身         ⑨事不见耳闻

⑩今我来思,雪霏霏   孤舟之嫠妇      大石立千尺

常在于险远           火尚足以        鱼虾而麋鹿

A. /②⑨⑩/③⑧/④⑦/⑤/⑥

B. ①/②⑨/⑧⑪⑮/④⑦⑩/③⑤/⑥

C. ①/②⑨/⑧⑪⑮/④⑦⑩/③⑤/⑥⑬⑭

D. /②⑨/③⑧/④⑦⑩/⑤/⑥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还家门     而吾与子之所共

B. 及其所既倦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

C. 尔车来       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 審朝谇而夕替   余以蕙纕兮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黄山记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人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尖似小山轿。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此山径险,虽兜笼不能容    仄:狭窄

B. 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记        胜:尽

C. 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逼:急切

D. 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        族:品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B.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C.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D.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

B. 文章第三段写黄山云雾用了 “走” “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浓。描写可谓生动传神。

C. 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

D. 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运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后摧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仁宗即位,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比商人,多请慈州矾,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职。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丁外艰,起复,迁户部侍郎。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听。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志《食货志》。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绐。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除他官                        拟: 打算

B. 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比商人    朋: 接近

C. 谘坐不察职                        夺: 削除

D. 革滥赏                          务: 致力于

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B. 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人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C. 天下赋调有定/人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D. 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录取分为三甲,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投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 翰林学士,在宋代是一种清要而又显贵的官员,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实际是皇帝的参谋官员。

C. 景德,文中的天禧、景德都是皇帝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D. 礼部,与吏、户、刑、兵、工并称古代六部,专门负责科举考试和户籍管理事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谘对家人感情特别深厚。李谘的父亲曾经休了他的母亲,李谘就日夜哭泣,不吃不喝,最终感动父亲接回了母亲,李谘对母亲的孝甚至连皇帝都听闻了。

B. 李谘看事情很有眼光。西北停战十年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李谘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削减不必要的花费,就给朝廷提出建议,后来果然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C. 李谘善于改革。当朝廷发现内府的钱不够支付陕西边境守军的花费时,处理这事的李谘果断地提出改变商人入粟边郡获利丰厚的旧办法,实行减少商人收入的新法。

D. 李谘明辨事务、他清楚地了解谋身治世之事,工作中虽然经常有繁琐的事务和突然的变故,但处理起来却总显得很悠闲,他属下的官吏也不敢随便欺负百姓。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

(2)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听。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 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 “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 “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 全诗情感复杂,虽以“喜”为主,但也穿插着诗人贫困潦倒、年老体弱的哀痛。

2.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概括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名句名篇默写

①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③《氓》中说明女子埋怨男子无好媒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或取诸怀抱,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兰亭集序》

⑤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短歌行》

⑥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话,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鸭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 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一一西北风一一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布一词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象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与《故都的秋》相比,描写为主要内容不同,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地观察和真诚地热爱。

B.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C. 作者望见江南雪景的时候,说自笔力愚劣,并多次引用古诗名句,很巧妙地赞美了江南的美景,又使文章显得韵味丰厚。

D. 江南的冬天偶尔也会有寒冷的旱冬,容易让人得病。但它不影响作者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E. 《故都的秋》饱含一种悲凉、清静之美;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

2.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北方冬天的生活?

3.如何理解“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美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一句中“含蓄在那里的生气”的含义? 请结合文本分析。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5.在写到江南的冬雨时,作者在这一段的结尾写到“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感到的“江南冬景的迷人”之处是什么?

 

六、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必须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①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②你可能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需的,他会使你成为一只更好的铅笔;

③不要过于固执,要勇于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勇于改正它;

④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最里面;

⑤在你走过的地方,都必须要留下痕迹,尽管在留下痕迹的时候要消耗你的生命,但这正是你的价值所在。

读完上述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有何启发?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