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淮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jìn)    颓(fèi )   永(juàn)       惟妙惟

B. 害(qiānɡ)  击(jū)     慰(jiè)        耳欲聋

C. 帖(yù)     光(sháo)   缱(juǎn )      残羹冷

D. 饿(piǎo)   喧(tián)   胡(zhōu)       一莫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要读懂我国经典的史传散文,就要通晓这种史笔中隐含着的价值观念。这在简洁记事的《春秋》中还属于理性的    ,其文学的审美性质还不是很明显。

②从前在外面做大官的,上了年纪,便要告老回家,哪怕外面有巴黎的繁华,纽约的富丽,也    他不住,这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③重大新闻总有深远的社会历史原因。面对同一事件,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报道的角度也会    

A. 范例    牵绊   大相径庭    B. 范畴    牵掣     有所不同

C. 范畴    牵绊   有所不同    D. 范例    牵掣     大相径庭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定经济政策、确定发展思路、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B. 长久以来,新闻报道多次出现阿富汗新闻,几乎就是绑架、暗杀、爆炸等恐怖主义活动的代名词。

C. 在和家长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改革已经有一些了解,并且不够全面,因此造成了一些家长有恐慌心理。

D. 搜狗带来的唇语识别“黑科技”,正致力于通过识别唇语,达到原本通过声音识别所能达到的效果,让消费者不用大吼大叫,只要动动嘴唇,就能“指点江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散文理应给人以乐趣:促使我们从书架上取下它来的愿望纯粹是为了获得乐趣。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决不可被唤醒。散文必须把我们包围起来,并在现实世界面前拉起一道帷幕。

①散文中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的。

②或和培根一同沉潜到智慧的洋底。

③其间,我们能亲身体验到种种的欢娱、惊奇、意趣和愤慨。

④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字才清醒过来顿时感觉到耳目一新。

⑤它应当从第一个字开始就使我们陶醉。

⑥或与兰姆一起高翔于幻想的天上。

A. ①③⑥②⑤④    B. ③⑤⑥②④①

C. ③①⑥②⑤④    D. ①⑤④③⑥②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诗文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B.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

C.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D.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B. 苟以天下之大,……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C.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入深林,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 山之高而止(《始得西山宴游记》)

B. 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戍卒叫,函谷(《阿房宫赋》)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师说》)  其为也,终不解矣 (《师说》)

D. 可怪也欤(《师说》)     天网恢恢,天理昭彰,此之谓欤(《落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明事理的文体,《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如《阿房宫赋》《赤壁赋》。

B. “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后遗失了《礼》,只余“五经”。宋朝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 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读,同“逗”,是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总角”是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D. 《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像山那样思考》作者是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江南的冬景》作者是创造社的郁达夫。

 

二、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给黛玉起的“妙字”叫颦颦,原因是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黛玉眉间若蹙,“蹙”即“颦”之意。宝玉因知珍珠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知昼暖)”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B.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为抵抗黄巾军,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

C.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D. 《边城》中翠翠边看龙舟赛边等爷爷,傩送捉鸭子上岸时,从对话中得知她是翠翠,就邀请她去他们家等。翠翠误会了他,轻轻地骂了他。她的黄狗汪汪地叫,翠翠对狗说叫也得看人叫。而傩送却理会成了另一种意思,便大笑着走远了。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拨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帆,余船以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有删减)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兼仗父兄之                   烈:功业,功绩

B. 将兵与备并力操               逆:违逆

C. 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徒:只是

D. 中江帆                       举:升起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A. 操军不利,引江北       余船以俱进

B. 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固不在战矣

C. 羸兵人马所蹈藉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D. 军北还                 觞满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B. 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C.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D. 上建旌旗,豫备走舸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拨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5.概述周瑜劝说孙权迎战曹操的理由。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1)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2)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⑴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⑵洛:洛河,源出安徽,北至怀远入淮河。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2.请简要分析上阕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五、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⑵师者,________。     (韩愈《师说》)

__________,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

⑷使天下之人,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⑸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⑹人间如梦,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⑺可堪回首,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⑻三人行,_______。    (《论语·述而》)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②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③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

⑥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卡,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次用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⑦老舍先生对他下面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而且所用的语言在有些人听起来是有点过甚其词,不留余地的。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温吞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他的这种领导风格,正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单位的领导所缺少的。

⑧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作报告……但是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

⑨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⑩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作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演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谱的符号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燕乐”。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堂活着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

⑪《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⑫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

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⑭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1984年3月30日 (选自《汪曾祺散文》,有删改)

注:汪曾祺(1920—1997),老舍(1899—1966),齐白石(1864─1957)。

1.第4段开头说“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结合3、4段文字分析,老舍爱重齐白石哪些特点?

2.文章题为《老舍先生》,为何却在9、10两段用了不少“闲笔”写盲艺人、智化寺和尚?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13段画线句的含义。

4.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有情”,请探究本文中蕴含的“情”?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海子在凄凉的大地上看到未来,梭罗远离城市看到了神的一滴,鲁迅在祝福声中看到祥林嫂们悲惨命运,朱自清在颇不安静的心境下看到荷塘月色。……

一个人眼中会看到什么风景往往和他本人有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