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悦人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存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选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题材上大多为高山、梅兰竹菊之类。这些景物不单单是景色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象征了君子的清高文雅,其中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入到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

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改变,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寻找新的表现技法。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现代水墨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B. 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白身自由的发展。

C. 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就在于悦人足以为乐

D. 水墨面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董其吕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B. 董其吕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白娱白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

C. 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白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D. 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面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4.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拓展。

B. 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中的物象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不再是景色那么简单。

C. 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这就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

D. 现代水墨画的题材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水墨艺术创作中。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顿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 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 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D. “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 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寅恪的“倔”脾气

晏建怀

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的陈寅恪,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两个事例可以证明:一是据北大教授季羡林说,陈寅恪留学德国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现存六十四本,单是涉及的古文字或外文的就有藏文、突厥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俄文等二十二类之多;二是抗战爆发,因为参考书被焚毁于战火,陈寅恪就在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而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引用的典籍就达到上千种。陈寅恪上课,课堂常常爆满,甚至吴宓、冯友兰、朱自清那样的名教授也被吸引来旁听。所以,郑天挺称陈寅恪是“教授中的教授”,傅斯年则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声名远播、人人景仰的博学鸿儒,却有着十分倔强的脾气。

1949年6月,国民党教育部长杭立武曾多次派人向陈表达请他去台湾的意思,被陈拒绝。后开出只要陈去香港,马上给陈10万港币、并送一套新洋房的优厚条件,陈寅恪不为所动。同时,作为与陈寅恪交情甚厚、已经到达台湾并出任了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更是多次致电陈寅恪,请他赴台,据说还承诺只要陈一答应赴台,傅马上派专机来接,故五六十年代一直有“国民党派专机要接陈寅恪去台湾,陈寅恪坚决不去”的说法。然而,自始至终,陈寅恪始终坚持不出国、不去台湾,而且对此从未有过任何犹豫与回旋,态度坚决到了执拗倔强的地步。

1953年,中央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准备请陈寅恪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当时,年岁已高、双目失明、数十年倍受漂泊之苦的陈寅恪,早已把南国当成了自己最后的归宿,更何况,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陈寅恪说当所长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是“请毛公(毛泽东)或刘公(刘少奇)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些在当时足以惊世骇俗的条件,谁敢答应?于是,当年8月,他在给中国科学院的正式答复中明确表示:“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于是,陈寅恪对所长一职毫不客气地回绝了。

陈寅恪的倔,倔得近乎“狂妄”。陈寅恪先后拒绝过数位北国要人过访的请求,他甚至赋诗:“闭户高眠辞贺客,任他嗤笑任他嗔”自况,“狂妄”之情,溢于言表其中就有当时炙手可热的“大秀才”康生。1962年,康生悄然来到中山大学,刚抵校就向校领导提出要见陈寅恪,联系后却被告知陈寅恪病了,不便接待,几经劝说,终于没有成功。陈寅恪是真的病了还是以此为借口不愿见康生?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后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这个意见终于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年没能出版。陈寅恪因为自己的倔脾气,留下了终生遗憾。

陈寅恪的倔,源于他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倡导,源于他“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的坚定信念,源于他壁立千仞的傲岸人格。一个甘愿献身于思想自由的人,是与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在思想和价值取向上一脉相承的倔。

(选自《文学界》2010.5,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

A. 陈寅恪是位博学鸿儒,声名远播、人人景仰,在研究史学方面尤其有极深造诣,是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B. 陈寅恪崇高的学术地位无可否认,在上课时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C. 陈寅恪的“倔”,源于他的学识见识胆识,源于人品深受尊重,他在学术界维持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正是这特殊的性格。

D. 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的意见,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年没能出版,因此十分遗憾。

E. 特立独行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虽然不为容纳,但陈寅恪一生经历了百年来的世事纷扰,这种操守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2.陈寅恪被称为“盖世奇才”,他的才学“奇”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3.从文中看,陈寅恪的“倔”脾气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李藩,字叔翰。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尤之,晏如也。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复召藩,坚不去,后果败。

张建封辟为从事。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除秘书郎

元和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国孰与不足!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风俗日奢,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国孰与足!今陛下永鉴前古,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一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户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不可

B.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C.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D.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B. “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有多有少。

C. 德宗是唐朝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太宗,高宗,玄宗,肃宗。

D. 赠分“赠谥”“赠官”等等。此处是“赠官”,“赠官”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父祖或本人死后追封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藩安闲淡泊。父亲去世了,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不禁止。读书扬州时,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泰然自若。

B. 李藩交往慎重。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C. 李藩刚直不阿。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皇帝知道实际情况后,非常生气,准备让杜佑杀掉杜兼。

D. 李藩反对奢侈。他劝谏皇上俭省用度,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奢侈成风,衣食日益缺乏,造成家贫国困的后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除秘书郎。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芥塘佛祠①

【宋】贺铸

  青青麰②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③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①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②麰:大麦。③底许:几 许,多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麰麦欲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以“东风晚更狂”写风势变大,直接表达 了诗人对庄稼的担忧。

B. “微径断桥寻古寺”,以“微径”“断桥”衬托出寺庙僻静冷落略带荒凉的特点,极具画面感。

C. “短篱高树隔横塘”,描绘了寺庙周围错落有致的环境,暗示了探幽寻寺之路 的曲折萦回。

D. 全诗写入寺过程,层次井然:先写进入庭院;再写傍晚燃香;末写在寺内长廊看到满是故人题字。

E. 全诗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为序,意在表现行人投宿古寺途中由“倦”到 “忘”的心理变化过程

2.尾联说“底许暂忘行役倦”,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暂忘”的原因。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B. 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 两位毕业多年的同学在一中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读书求学时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 旅游业已成为彭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 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今年5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 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___________?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______________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_______________;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对老夫妇在每天儿女下班时“人肉”占车位,据老夫妇所述,占车位是为了能让子女早点回家,因为有了车位,孩子一回家就能找到车位停车,停好车之后,就能带着自己回家,好好陪自己吃一顿饭,然后可以睡一个好觉。

①不是有车位了子女就一定能早点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诗句,该诗于1918年1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1号,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对个性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