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舸舰        忤视        沧桑        桀骜不驯

B. 凄婉        斑斓        屠戮        长歌当哭

C. 赡养        忸怩        惆怅        陨身不恤

D. 坍塌        恶耗        喋血        运筹帷幄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 当飞机上的乘客和机组成员看到三位中国乘客出手施救的外籍女子苏醒后,都拍手称快,用掌声向参与救治的三名中国乘客致敬。

C. 2016年9月4日晚,G20大型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张带有浓郁古风的中国名片。

D. 这首诗不仅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在结构上也不落窠臼,其独特的构思,来自于诗人对自由天性的追求。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刘慈欣的《三体》对于中国科幻迷是不陌生的。

B.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上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D. 我们写作文时,确定中心思想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B. 徐志摩是现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名作《再别康桥》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充分体现了新月派的诗歌创作主张。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 《战国策》,又称《国策》,共三十三篇。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长于叙事,精于描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子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 ②④①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②③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愿足下虑之            更:更加

B. 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走投无路。

D. 进兵北                略:掠夺、夺取。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 而乃以手共搏之

C.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 为之奈何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 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

4.从二、三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王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岁,何以有民?            苟:如果

B. 使者不                    说:通“悦”,高兴

C. 无衣者亦                    衣:穿衣

D. 民而出于无用者            率:一率,一概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撤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A. 以其无礼于晋    B. 阙秦以利晋

C. 箕踞以骂曰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何为至今不杀乎?    B. 籍何以至此?

C. 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    D. 夫晋,何厌之有?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B.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C.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D.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反映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 本文反映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 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 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才能安定,国君的统治才能巩固;贤才被任用,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2)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唐多令

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下面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

B. 上阕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的黄昏秋江图。

C. 下阕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 “堪恨西风吹世换”运用对比,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

E. 上片“寓情于景”;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体现出他已被浓缩了的主体感受。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祖屋

农人

祖屋,是我内心深处最鲜活的那一处,秘不示人,只怕她遭了风雨的侵蚀,抑或因晾在空气下而变质。在我心中,她自高大到矮小,由缤纷到简单,由喧嚣到沉寂,到后来一直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了枕边的一颗泪珠。

在很长的时间里,祖屋是我的整个世界。或许是自第一次睁开眼睛,我便开始了探寻祖屋的秘密。接下来,便用小小的身躯,摸爬丈量着这个宅院……

祖屋的大门朝东南。所谓的大门,只是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而已,柴扉上钉着小扣,上着一把几乎锈透了的老锁,其实只是做做样子。主屋是三间西屋,石头砌垒的底层墙上,土坯一直到顶,其上是用厚厚的黄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正屋用细泥糊就的外墙面,被风雨侵蚀,一条条的细槽沟和窄缝遍布其上,斑驳着岁月的手艺。

祖屋中,正正当当四平八稳地摆着一张八仙桌。记事起,就觉得爷爷除去到院里纳凉、到地里干活之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桌子右边——也被我们称为“上首”——他那把椅子。每年除夕夜,总是这样一幅场景:爷爷稳坐上首,爸爸、叔叔、哥哥、我和堂弟则围桌而坐,相互让菜、敬酒、劝酒,奶奶则带着她的儿媳们张罗忙活。

大桌子的旁边,是在农村被称为“憋来气”的土炉子,也是我印象里最暖的所在。冬天里,往炉边一凑,仿佛冻透了的手脚、冻得通红的鼻头和接近透明的耳朵瞬间被暖了过来,有时接过奶奶递来的煎饼,贴在炉壁上一烤,一股香气便悄悄弥漫开来。那被土炉子烙得焦黄的煎饼,至今烙在我的脑海里,抠都抠不掉……

呼吸看祖屋院子里几代人呼吸过的空气,跺着院子里叠了无数摞的几代人的脚印,我渐渐长大。祖屋却总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看起来同样一成不变的,是屋檐下的那个燕子窝。小学时,有一次放学回来,我同忙碌着的燕子有过一次对话,刚刚北归的它,身上还附着南方的暖意。我对燕子说,“佐罗先生,你好”,燕子瞅着我发愣,看来这家伙健忘,过了个冬天就把老朋友给忘了,“它不是你那只燕子了,这是它孩子,我认得”,奶奶在一旁边喂着鸡边对我说。噢,原来也是在变的。

那时候,无论上学还是上班,在外面游荡累了,总要回祖屋住上几天。每到清晨,爷爷奶奶便会在院子里说起话来。有时是催我们起床,有时则是云彩啦天气啦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原来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话头来打破这农家院的寂静罢了。早上飘荡在祖屋院里或高或低的说话声,或许是我所有关于故乡的记忆中最难割舍的情愫。

后来,没有了人气养着的祖屋,再也打不起一点点精神来。就像当年我的祖父,坐在他那把咯咯作响的躺椅上,到最后老得连眼皮都不愿眨一下。没有悬念,一切都抵御不了岁月的磨洗。我的祖屋,虽然拼命挣扎着力图站直身子,拼命挣扎着不被风雨剥去最后一层外衣,拼命挣扎着给这个院落和世界留下最后一点记忆,但在一个风雨之夜,最终还是轰然倒下——这当然是父亲后来告诉我的。若干年下来,我觉得那轰然倒下的身影,一直实实在在地压在我心上。

现在,站在已无往日印迹的祖屋的院子里,思绪纷扬。一阵从岁月深处的角落里吹来的风,抚着我的耳朵,轻轻告诉我:“她也经常思念过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7月13日)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祖屋深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担心“她”被侵蚀或变质;祖屋曾是“我”的整个世界,“她”陪伴着“我”长大。

B. “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石头砌垒的底层墙”“厚厚的黄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写出了祖屋的简朴、雅致与厚重。

C. 文中写祖屋里的八仙桌及发生在它周围的生活片段,点明“爷爷”在祖屋中的中心地位,表现了“我”家的和乐融洽。

D. 祖屋里的“土炉子”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它既可取暖又可烙饼,用它烙的煎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E. 文章生动描绘了祖屋形象,突出“她”的可亲可爱,借此强调‘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

2.文中借“燕子窝”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请简要说明。

3.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

 

六、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亚洲首富李嘉诚有一段关于鸡蛋的理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着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你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