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家”一词,较早见于《孟子》:“仲子,齐子世家也。”(《滕文公》下)赵岐注“世家”为“世儿卿大夫之家”。司马迁著《史记》,有“世家”一体,主要叙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后世言“世家”或“世族”者,大多据《孟子》和《史记》引申,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世家大族的形成有多种途径,如或因军功封侯拜相、子孙袭其封爵禄位而成,或以经商致富跻身官僚而成为一方望门,但是最普遍的还是由读书进入仕途而遗泽后代以成者。在封建社会,广为流传的这两句话:“满朝赤紫贵,尽是读书人。”极扼要地道出了文化在封建世家形成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世家在形成之后,为保持长久不衰,一方面是兼并土地,广积田产。但是,仅有田产,并不足以保住富贵与名望。如果政治上衰落,财产随时都有被势家夺去的危险,所以,比财产更重要的是要使后代子孙具有跻身官场、谋取显官要职的能力。为此,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督子读书,尤其是那些由科场起家的世家大族,对文化尤为看重。

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里家庭是社会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那么,世家大族在这方面显然施展着比一般家庭更大的作用,即在相当程度上发挥着传递文化的职能,并形成这样的运行轨迹:文化——仕宦——世家(官僚兼文化)——文化。这就是封建世家与文化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国封建时代的家族制极其强固。历代统治者为鼓励孝悌友爱等人伦道德,对世代同居之家常有褒奖,使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制度得到强化。那种三世同堂、九代同居、珍重门弟与世系的特点,使家族由居住地域的稳定性形成一种超稳定形态。一个家族,就是一个稳定的人际团体,从而导致文化也像家族的延续一样,在一个稳定的群体内传递与延伸。

这样,在前面所说的文化运行轨迹中的后一个“文化”,也就具有了某种“家学”的特点。譬如:东汉时期统治者力倡经学,不少世家大族靠经学起家,竞相以经学传授后辈,于是,某一门经学便成了某个世家大族的“家学”。当时著名的世家有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宋代,理学称盛。金溪陆象山(九渊),其八世祖陆希声是唐昭宗时的宰相,至陆象山辈历二百年,家道已衰。但陆象山一辈兄弟六人中,象山、梭山(陆九韵)、复斋(陆九龄)三人皆精研理学,演为一代家学之盛,家世也赖此得以复兴。

封建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在《四书》《五经》和诗赋方面,农医百工之学很少问津。所以,世家大族器重和传播的文化,主要是一种以经学和文学为主的人文文化。

经学,在敲开仕途之门后往往被束之高阁,而文学由于具有交谊、记事、言志、抒情、咏物、唱和等多种功能,自然就成了士大夫及其眷属、子弟们日常文化活动的主体,因此,士大夫之流大多也是文学天地里的骄子。代有才人的现象更是屡见诸史籍。三曹、三苏自不必说金庸引以为自豪的“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家族史,更是近代以来世家文化兴盛的美谈。

(《选自《世家文化文化世家》,作者:李真瑜,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家是指世代做官第高贵的人家,世家的官爵有通过军功、经商、世袭、读书入仕获得。

B. 重视教育,督子读书,使他们路身官场,是世家保持长兴不衰的唯一途径。

C. 世家是文化传递的媒介,文化是世家产生的根源,同时又是世家发展的目标。

D. 家学兴盛与统治者的倡导密不可分,统治阶级又利用世家的影响力加强自己对百姓的统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世家说到文化,再说到文化世家,逐层深入,引经据典,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讲得十分透彻。

B. 第一段引用司马迁《史记》中关于“世家”的内容的目睥是为了介绍世家的来源。

C. 文章第二三两段作者阐述了世家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读书出仕都是一条普遍途径。

D. 第五段从统治者对恪守人伦道德的世家大族的褒奖,指出了这些世家兴盛的外部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家子弟要跻身官场,谋取禄位,因此世家文化往往依附皇权,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B. 由于世家子弟科举应考内容,很少涉及农医百工之学,因而导致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落后。

C. 东汉时期统治者力倡经学,不少世家大族竞相以经学传授后辈,因而出现了“农学”。

D. 世家子弟经学是为了应考,学诗赋则可以言志交友,后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更为广泛。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善良的苹果

李桂芳

1981年的暑假,我12岁。

那些日子,我的脑子里总是盘桓着美丽的苹果。它们绯红的脸蛋,清香的气息,光滑的皮肤,像魅力十足的妖怪。确切地说,它们已经在我的脑子里盘踞了很久,一直在努力地诱惑着我。

苹果长在邻居三婶家屋后的树上,又大又红,低低地垂挂在我家田地边沿。那是一棵稚嫩的苹果树,果子很少,屈指可数。那时,果树稀少,苹果稀缺,珍贵如宝贝。

那个早晨,母亲分派我去割草。我来到稻田边,和苹果对望。它们近在咫尺,让我心跳加速,魂不守舍。我警惕地张望,四野阒然,天赐良机。

我颤颤探手,正准备采摘。忽然,有歌声传来,原来是黑牛叔,那个老光棍,正哼着歌儿走向自家稻田。

“狗娃,割草呢?”黑牛叔笑着问。“就是。”我懒懒答应着,心里却满是火气:谁让你坏我的好事?

黑牛叔一边哼歌,一边埋头弯腰给稻田除草。我偷眼一瞥,茂盛如丛林的秧苗严严遮住了他的身影。

不多时,黑牛叔的歌声愈加缥缈。我翘首一看,原来他走进了稻田深处。我的心咚咚直跳,胸腔像要爆裂。于是深吸一口气,踮起脚尖,探出手去,轻轻一摘,一个,又一个,两个苹果乖乖躺进了我的衣兜。

我摸摸衣兜,紧张万分,像摸着两枚炸弹。甜蜜的渴望满足后,取代的是浓浓的恐惧。我清楚,一旦败露,我就是小偷,将会身败名裂。

趁着黑牛叔浑然不觉,我迅速逃离现场,一溜烟跑回家,躲进猪圈里。在小黑猪贪婪的注视和叫唤声里,狼吞虎咽地啃完两个苹果。由于紧张,吃得太快,像猪八戒吃人参果般,我甚至还没品出苹果诱人的香甜。

傍晚,我听到了三婶声嘶力竭的骂声。三婶是村里的媒婆,她的嘴才是十里八乡赫赫有名的。说媒技术是村里一流,她的骂人水平更是空前绝后的。我多么希望能够躲避那些如刀枪,似剑戟的恶毒骂言。我的幼小心灵,承受不住那些凶恶如毒蛇猛兽般的咒骂。

三婶却坚持不懈,骂言不绝。她两手叉腰,站在自家院子里。她家门前就是一条大路,人来人往,穿梭不停。那些骂言句句刻进了行人的脑子,更是烙进了我的心里。

那夜,我第一次失眠了。不仅害怕那些骂言,我更担心黑牛叔最终要告发我。因为听父亲说,三婶正在给他做媒,准备把自己的远房表妹,一个寡妇介绍给他。他怎么会不去讨好,不去奉承?我惊恐万分,夜里,几次从噩梦中惊醒。

第二天早上,和黑牛叔一道上山放牛时,他笑着对我说:“那个三婶,太过分了,也就丢了两个苹果嘛,她就那么诅咒人家八辈祖宗!那些话,谁听了受得了?太可恶了!”

我的泪噙满眼眶,委屈和恐惧铺天盖地,滚滚而来。我想乞求黑牛叔不要告发我,又害怕说出来,会遭到耻笑,甚至拒绝。我赶紧扭转头,假装看远方。

黑牛叔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什么,虫子进了眼睛!”我狠命地揉揉眼睛,将泪活生生吞咽回去。

那天傍晚,三婶又开始了咒骂,骂言却变了。她骂道:“连老婆都找不到,还做损人利己的事!我看就是缺德的事情做多了,做绝了,活该找不到老婆,活该打一辈子光棍!”

明显骂的是黑牛叔,村里就他一个光棍!

母亲愤愤地说:“听说人家黑牛主动向她承认偷吃了两个苹果。都赔礼道歉了,她还不依不饶,真是个泼妇!”

听了母亲的话,我僵在那里,惊呆了!

十年后,我重回故乡,专程看望黑牛叔。

他老了,还是孤身一人。

我说:“黑牛叔,谢谢你!”

“谢什么?我一个老光棍哪值得你来感谢呢?”黑牛叔说。

“别那样说,黑牛叔,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那件事,苹果的事。”

说到苹果,黑牛叔大概是记起来了。他笑着拉着我的手,说:“那时候,我就知道你准有大出息,所以出面帮你顶了那罪。小孩子嘛,哪有不犯点错误的?现在看来,她的诅咒无效,你不是挺好的吗?只是,对我的诅咒倒挺灵验,真打了一辈子光棍呢!”

看黑牛大叔笑呵呵的样子,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偷偷地摘三婶家的苹果,是因为那时候果树稀少,苹果稀缺,珍贵如宝贝。

B.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形式,表现了“我”在成年后,对自己儿时的过错充满内疚的情感。

C. 黑牛叔顶替“我”承认偷苹果,一是担心“我”被骂声伯恩害,二是认定“我”将来有大出息。

D. 这篇小说以时间为顺序,记述了想苹果——骂苹果——恨苹果,情节完整,思路清晰。

2.小说中写“我”在偷摘苹果之前,发现了黑牛叔在割草的一幕,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3.小说的结尾提起当年顶替挨骂的事,黑牛叔说“值得”,他仍然是“光棍”的生活。而“看黑牛叔笑呵呵呵的样子,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安排这样的结局,有何效果?请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最近,公安部门打掉了一个以“解冻民族资产”为幌子、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这一事件再次将诈骗问题放到了舆论聚光灯之下。

事实上,老年人屡屡成为各种骗局的受害者,并不是一句“容易上当”就能解释的,而是有着 复杂的社会心理原因。某保健品传销组织的员工培训手册,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颇有启发意义: 一是老年人对死亡有恐惧,二是老年人爱贪小便宜,三是老年人缺乏倾诉对象,四是老年人大多 有老年病。种种心理诉求驱使之下,让老人更容易被那些空头许诺的骗局所迷惑。

“最好的孝顺,是让父母赶上这个时代。”父母一辈,大多成长于物质不够丰富的时代,有些 根深蒂固的观念可能很难扭转。而时代又变化太快,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仅靠父辈过去的人生 经验已很难做到游刃有余。面对那些对谣言和骗局的免疫能力相对较低的父母,为人子女者, 不仅应该帮他们正本清源,更应该帮助他们保持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一个空巢老人感慨,推销保健品的人竞能做到每天8小时陪伴,逢年过节都嘘窠问暖的,我说比亲儿子还亲,儿子就跟我生气,我觉得儿子不理解我,就一定要买。这个反面去例说明,有时候上当受骗不仅是一个知识判断的问题,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问题。身为子女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普及、理性的说服,更需要给予父母更多温情的陪伴、亲情的依偎,才能防止老人在“情感营销“面前束手就擒。别等到父母的养老钱都被骗光,才后悔自己平时与父母的交流太少,对老人的关爱不够,让骗子们有了可乘之机。

要应对银发社会的“精准诈骗”问题,政府角色也不能缺位。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那些为老人设置的精准骗局,正是瞅准了银发市场这块“唐僧肉”。政府部门如果能一手严厉惩处各种诈骗团伙、不良企业,一手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质量,就能引导企业以正确的方式打开银发市场的商机,既能让老人安享晚年,也能挖掘老龄化冲击下的发展新机遇。

材料二:

“作为中国五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放假三天到七天不等,不什么偏偏重阳节不放假呢?”在2016年重阳节到来之际,湖南岳阳籍作家张一一呼吁将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并放假三天。其实早在1989年,中国政府就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但是这一节日并没有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张一一的呼吁,引发网络热议。得到不少年轻网友支点赞。有人说:“国庆节刚放假七天,如果重阳节接着放假三天,那就有十天假期,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外求学和务工的游子而言,又多了一次回家陪伴父母家人的机会。”不过中年网友对此持不同意见:“尽孝也并不一定非得在重阳节放假方能体现。只要大家心中有孝,每天都是孝亲节;而如果心中无爱,即使每天放假,老人也不会感受到丝毫孝心。“

(摘自《新华网》2016年10月8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银发诈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行为在当前社会不断发生,屡试不爽,已经成为诈骗分子谋取不义之财的主要手段之一。

B. 银发诈骗的盛行反映了老年人关注健康、畏惧死亡等心理,也和他们 缺乏子女有效的陪护关爱、精神空虚的生活状况有关。

C. 银发诈骗是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老年人多数思维僵化,跟不上,加上对新知识缺乏学习意识,因此很容易受骗。

D. 一方面老年人缺乏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合理开发银发市场缺乏足够引导,是银发诈骗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 一从诈骗分子、子女、政府和老年人自己四方面分析了银发诈骗产生的原因,规劝子女要多帮助老人提高警惕,远离银发市场,避免上当受骗。

B. 银发诈骗的盛行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空巢老人的精神寄托严重匮乏的实际状况,老人明知诈骗陷阱,却依然上当,说明老人对子女的不满。

C. 两则材料都提到老人需要子女陪护关爱的问题。材料一中子女是忽略了父母的精神博大需求,材料二则表现子女因没有假期无法陪伴的无奈。

D. 材料二针对重阳节是否应该放假的问题,年轻人与中年人意见不一,说明对对待老人的态度上,年轻的子女更强调表象,中年人更注重实际。

E. 子女对父母不仅需要理性的说服,更需要感情的温暖和生活上的陪伴,这是金钱所无法代替的。

3.结合两则材料,政府在保障老年人权益方面怎样做到“角色不缺位”?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父亘,信威临贺王记室, 兼本郡五官掾,以儒学知名。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长而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著龟占候,无所不通。梁大同四年,除太学博士。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及侯景之乱,野王丁父忧,归本郡,乃召募乡党,随义军援都。野王体素清羸,又居丧过毁,殆不胜哀。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京城陷,野王逃归会稽。寻往东阳,与刘归义合军据城拒贼。侯景平,太尉王僧辩深嘉之,使监海盐县。

高祖作宰,为金成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寻转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敕补撰史学士. 寻加招远将军。光大元年,除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迁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野王兼 东宫管记,本官如故。六年,除太子率更令,寻领大著作,掌国史,知梁史事,兼东宫通事舍人。时 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地傅缚,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迁黄门侍郎.光禄卿,知五礼事,余官并如故。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诏赠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赠右卫将军。

野王少以笃学至性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貎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基。第三弟充国早卒,野王抚养孤幼,恩义甚厚。其所撰著《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 十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世。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就而卒。

(选自《南史本纪卷六十九》,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B.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C.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D.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又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指烯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从汉代起成为国家科举考的科目。

B. 丁父忧,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徳礼仪制度,指拥有官吏身份之人在父母去世之 后须辞职,回家守制27个月,丁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回家守制。

C. 乡党,按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五百家为一党。因此乡党泛称家乡。后来也指乡人、同乡。

D. 蓍龟,古人以蓍草和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此指占卜;也指德髙望重的人。文中是前者意思。

3.下列对原文行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野王出身望族,少有才气。他的父亲精通儒术,野王从小就读《五经》,年长一点又遍观 经史。这些主客观条件都为顾野王的治学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 顾野王组建义军,忠于报国。侯景之乱时,野王恰好在家为父亲守丧,但他不忘国难,招募乡党,组建义军,毁家纾难,虽然京城还是陷落,但依然得到士大夫的肯定。

C. 顾野王履历丰富,才学卓伦。他经常兼任文武数个官职,辅佐太子,尤其擅长国史,才学卓著.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王体素清嬴,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

(2)野王少以笃学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貌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残菊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下列对这菏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作用凝结了晨霜的“阶兰”作陪衬,引出了晨光中的“岸菊”。

B. 诗作运用比拟手法,再现了残菊笑立于晨光夕阳中的美好形象。

C. “风劲”“残奔”构成一组对比,意在抒发诗人对残菊的怜悯之情。

D. 以“凋轻翠”“飞碎黄”从叶子和花的颜色变化写“岸菊”之“残”。

E. 末两句在前六句描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2.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常见手法,本诗借“残菊”表现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2)韩愈在《师说》明确地指出了老师的职责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加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这次贪汚腐化分子反省忏悔会上,他将自己从农村奋斗来到城市到走上领导岗位,从小贪到大贪的过程说得声情并茂,泪如雨下,令人动容。

②这场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叙利亚政府与伊斯兰武装分子在每一条街巷进行的争夺呈犬牙交错之势,目前形势还不明朗。

③这个季节是当地气候最怡人、物产最丰富的时候,很多老年人都选择在这个季节进入当地风景租住一段时间,一方面看看风景,一方面韬光养晦,养足一年的精神。

④自从这个上生命降临人间,小张的家里整天闹得兔起鹘落,一片狼藉,但小张依然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他太喜欢这个孩子了。

⑤最近中国足协出台的中超联赛U23球员出场规定让业内人士颇感失望,他们一致认为,想用这样的硬性规定釜底抽薪式地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几乎不可能。

⑥日本政府处心积虑地将G7峰会会址安排在带有浓厚日本民族主义色彩的伊势神官,希望以此让西方社会认同日本神道文化,甚至接受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日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新华字典》APP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原因是40元的价格成为公众吐槽的焦点,开发商的解释是40元中还包括一些后续的服务项目。

B. 一场经典的昆曲剧目就如同品尝一桌丰盛的中式大餐,不仅需要我们餐前做足功课,养好肠胃,更需要我们用餐时耐心咀嚼,才能充分吸收消化。

C. 在美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几天来的外交磋商,紧张的关系依然没有得到缓和,目前沙特、巴林、阿联酋等国已经与卡塔尔断绝了外交关系。

D. 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事,这也是高等院校招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次于考试成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对联在各自场景中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朋友新建住宅,某人贺以对联一副:杰构地乃幽水如碧玉山如黛,诗人居不谷凤有高梧鹤有松。

B. 某人祝福父亲过生日时献上一副对联:岭上梅花初绽,堂前萱草长荣。

C. 某人妹妹去世,留下的孩子年幼孤苦,他作一挽联:汝性最聪明,曾伴职阿兄吟柳絮;甥行皆幼弱,忍看辈著芦花。

D. 潘、何二姓结婚,潘为男家,何为女家。有人贺以对联云:有水有田方有米,添人添口便添丁。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走进一座城市,经常以现一些仿古建筑。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①   ,那么,我们该如保缩小这个距离,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其实,复兴传统文化,绝不是  ②  ;它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  ③  ,其复兴才有意义。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德国全国有6000多家大小公私不等的图书馆,无论白天夜晚,你都会在大街小巷看到安静读书的德国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民族会诞生康德、黑格尔、贝多芬。因此,要让我县的大街小巷与遍布图书馆,这样我们的市民会更有条件读书,就会更爱读书,就一定能诞生像康德一们的哲学家。

①大量图书馆与诞生康德、黑格尔、贝多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亚利桑那州北部,那里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奇石,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一样,因而得名。怎样做才能使波浪谷既不受到破坏,又能让旅游爱好者们欣赏到它的美呢?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商讨,一个近乎孤本的简单规定在人们的期待下颁布了:波浪谷每天只发放20张门票,全球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贫富,人们可以采取网上申请和现 场申请两种方式索票,机会均等,价格不变。有人为了这张票等了整整两年。可正因为这样,游客十分珍惜这次机会,都是带着虔诚和呵护的心态进入谷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