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件事让他和他的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其中          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无从知道。

②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         ,一天内攀登上500米高的山岭,又下到1000米深的峡谷。

③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

④商场里,羊羔绒外套这两年虽然一直          ,却是明星和街拍达人们钟爱的单品。

A. 委屈   考察   按图索骥    不温不火    B. 委屈   考查    顺藤摸瓜    不瘟不火

C. 委曲   考查   顺藤摸瓜    不瘟不火    D. 委曲   考察    按图索骥    不温不火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孙志刚表示,要建立分级诊疗格局,首先必须提高基层服务能力,除了提高基层的硬件装备条件以外,还要对全科医生就业模式、服务模式等进行改革。

B.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多边和双边项目的启动显示出,中国希望利用自身的经济和金融力量,扩大政治影响力和战略挑战。

C. 12月12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办首届“省际牛王争霸赛”,来自云南、广西、湖南、贵州等四省区的84头“牛魔王”轮番登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斗牛民俗大餐,吸引了湘黔桂周边近万名群众前来观战。

D. 今年的春运大幕已经开启,而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全国高铁网络基本形成,“高铁春运”悄然升温,不少旅客都选择乘坐高铁出门旅游或回家过年。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游戏。(比喻)

B.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和稀饭。(借代)

C.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拟人)

D.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了。(夸张)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老师准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描写祖国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打算按照所写的地域编为两个专题:甲、巴山蜀水岭南;乙、骏马秋风塞上。下列作品与专题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1) 《锦江春色来天地——都江堰》

(2) 《李清照的汴京情结》

(3) 《不教胡马度阴山——呼和浩特》

(4) 《共来百越文身地——柳州》

(5) 《烟波浩渺岳阳楼》

(6) 《秦时明月汉时关——天水》

(7) 《锦官城外柏森森》

(8) 《遥梦敦煌》

A. 甲:(2)(5)(7)    乙:(3)(4)(8)    B. 甲:(1)(4)(7)    乙:(3)(6)(8)

C. 甲:(1)(5)(8)    乙:(3)(6)(7)    D. 甲:(1)(2)(5)    乙:(4)(6)(8)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     )

A.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B.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C.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D.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阁在山半,崖旋转                     缘:边缘

B. 值饥,食之                           厌:满足

C. 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述           殚:尽

D. 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克:能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登万佛阁                寺僧设斋,

B. 自一览亭迤西北          健者匍匐

C. 有遗世想                余亦倚声和

D. 北隅木梯登望之          昔柳州山水子厚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从盖州出发上山。

B. 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

C.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

D. 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②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

5.文中的“千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两点。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作于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③艑: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2)请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请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入木三分骂亦精。  (清•郑板桥对联)

(2)_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3)_____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      (王籍《人若耶溪》)

(4)___________________,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冬景》)

(5)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戏为六绝句》)

(6)酒债寻常行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曲江二首》)  

(7)看似寻常最奇崛,___________________。  (宋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8)___________________,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素姑

师陀

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时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的女子,很早很早她就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正是坐在院子里绣花。

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她给自己缝绣,也给亲友们和邻舍家的女友们。于是一年,十年……唉!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少女也出嫁了。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

时光无声地过去。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

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地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地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卸光了吗?”她高声问。

“卸光了,小姐;早就卸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的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

“买点什么吧,小姐?”

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时——

“不要了。”她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她把卖绒线的货篮推开。

“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卖绒线的发慌地喊。

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外面是什么人?”孟林太太大声问。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凋零的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的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素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说明。

(1)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2)“早就卸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3.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文中两处写到早就停摆的“老座钟”,请探究这一细节的深刻意蕴。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 ”的“辞职申请”,引来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所谓“世界”,其实是相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异质性存在。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其实,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有着普遍稳定性的社会。这不仅会少一些可能引爆社会对抗的易燃点,也使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它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站在这个层次上,或许更能理解“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引来的共鸣。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结合文本内容,阐释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2.请简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的原因。

3.请根据文本,谈谈作者对“辞职看世界”这种选择有什么看法。

 

六、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的“网”无处不在。有形的如渔网、铁丝网……无形的如互联网、关系网……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