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qí)丽      (qí)祷           自怨自(yì)       方兴未(ài)

B. (qiáo)首    (qiǎo)然         (zài)饥载渴      (yì)熠闪光

C. (chì)     (zhì)热          (qì)相关       (qiè)而不舍

D. (jiè)     (jǐ)梁           (shà)羽而归       按(nà)不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瘸腿     儒染      上溯     众目睽睽

B. 真谛     焦躁      贫瘠     良晨美景

C. 惦念     桑梓      矫饰     贫困潦倒

D. 斑澜     训诫      狭隘     异彩纷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75年至1981年,洛阳市由于工业建筑乱选址,造成了耸人听闻的地下文物破坏。

B. 中学生阅读状况调查统计数字表明,年轻的一代离我们期待的阅读正越来越远,卡通、漫画、奇幻代替了传统的经典,如何改变他们的这种阅读状况已经刻不容缓

C. 说到古人对时间的感叹,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D.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正式动笔之前,都必须经过一个惨淡经营的构思过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试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B.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C. “综合治理”是指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教育、文化等,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D. 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人们日益重视养生保健,某些骗子就抓住这种心理见机行事,给假药贴上了保健的标签。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风格豪迈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B. 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王维被人称为初唐四杰。

C.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了很多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D.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写闺怨、离愁词风侧重于清新明丽;南渡后抒浓愁、哀情,词风哀婉凄凉。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选出对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用亡郑以陪邻(哪里,怎么)

B. 奔车朽索,其可乎(轻视,怠慢)

C. 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平均)

D.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小人离间之言)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秦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 璧有瑕,请指示

C.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从句式特征来看,不同的一项是(    )

A. 何厌之有

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两个句子不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B. 拜送书于庭                       召有司案图

C.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从下列材料中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句子,对“转基因棉花”作一解说。

某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崭新的产品——转基因棉花,或称BT棉。BT棉是存在于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杀死某些毛虫的性能。科学家已经从该细菌中分离出这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植入棉花种子中,使棉花获得抗天敌烟草夜蛾幼虫的性能。这一新型转基因棉花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喷洒杀虫剂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的弊端,从而使棉花大量增产成为可能。

转基因棉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序》是西汉后期一部重要典籍,是著名学者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其读者对象很明确,那就是西汉当时的高层执政者,尤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汉成帝,因而其内容也富有针对性。全书总体上讨论的是君臣之道,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推行仁恩、宽惠养民,敬德修身、尚贤授能;同样,臣下亦须坚守德义、驾行仁道,要忠于国事、恪尽职守、公正耿直、善于谋划。这些思想大多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出来的,这不仅是刘向为君主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现代学者将其看作是历史故事的汇集,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汇编,显然是忽略了该书的编撰目的与内容特色。

以历史读本的眼光来看《新序》,关于其文本价值自然会有一些新的理解和思考。一方面,作为呈献给天子的“谏书”,《新序》无疑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历史著作,体现着编选者明确的历史观念,也流露着进谏者期待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作为一部有着特定受众的读物,《新序》又不能像一般的历史著作那样长篇大论、深奥晦涩甚至烦琐枯燥,而是要尽可能短小精炼、生动有趣、可读性强,这样就使得君主不必正襟危坐即可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谏意蕴——一句话,它要有很特别的文章艺术。我们对《新序》文本价值的分析,也主要着眼于文献史料与文学成就两个层面。

就史料与文献价值而言,刘向对历史素材所做的级别与筛选无疑是非常认真的。《新序》的一些文字,较之于《战国策》更为原始,也包含着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除极少数汉初材料外,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这里特别要说到《新序》文献来源的问题。前人多将该书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甚至有学者将每条材料都注明“采自”何书,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刘向“校理群书”时所见的文献数量是十分浩繁的,文献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确定《新序》的某条就是采自今所见的某书。另一方面,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公共素材”,本来就有多种存在样式,各种文献对它的引述自然就有所差异,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典藉中也就有了不同的叙述。作为“采传记行事”的《新序》,便是对此类事件的另一种记栽,其所保存的是这些“传记行事”的另一种形态,而不是对某一书的征引或采拾。从性质上说,这便是先秦两汉史书中的“语类”或“事语类”文献。由此看来,传统史学家对于《新序》的批评,如刘知几在《史通》所批评的“广陈虚事,多构伪辞”,叶大庆在‘《考古质疑》对《新序》中时间、事件的质疑,等等,都是没有考虑到“历史读本”的特别性与“公共素材”的多样性,因而显得有些拘泥了。

(摘编自马世年《〈新序〉文本价值散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向所编的《新序》的读者,是包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汉成帝在内的西汉当时的高层执政者,所以《新序》的内容也有针对性。

B. 《新序》总体上讨论的是君臣之道,对君主提供了推行仁恩、宽惠养民等施政要求;同时也对大臣提出了坚守德义等品质、素养要求。

C. 《新序》大多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刘向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刘向向君主陈述的“法戒”,更是君主的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D. 现代学者忽略了《新序》的编撰目的与内容特色,而将其看作是历史故事的汇集,或者是文献资料的汇编,其实这是一部“谏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以历史读本的眼光来看这本献给天子的书——《新序》,该书肯定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历史著作,体现着编选者刘向明确的历史观念。

B. 君主愉快的接受了《新序》中的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凍意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新序》件包邮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可读性强这些特点。

C. 刘向编著《新序》,对历史素材做了认真的甄别和筛选,该书具有史料和文献价值,我们可以从文献史料这个层面分析该书的价值。

D. 《新序》的一些文字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与《战国策》相比,包含着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将《新序》中的每条材料都注明“采自”何书,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该书编选者刘向所见材料十分浩繁,文献类型也多种多样。

B. 作为—种“公共素材”,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有多种样式,各种文献对它的引述有差异,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典籍中有不同的叙述。

C. 作为“采传记行事”的《新序》,是对先秦时期一些历史故事的一种记载,一种版本,而不是对先秦时期某一书的征引或采拾。

D. 一些传统史学家对《新序》中的材料的批评或质疑,显得有些固执,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历史读本”和“公共素材”的虚构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缨花

季羡林

(1)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3)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4)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5)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6)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7)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8)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9)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10)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11)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1.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3.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写马缨花的寓意。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阳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从少年事魏王咎于临济        往:过去

B. 久之,汉王之                    患:担忧

C. 行功邑,重之                    爵:封爵

D. 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善,陈孺子为宰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B. ①士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C. ①汉因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戍卒叫,函谷

D. ①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亚 父 闻 项 王 疑 之 乃 怒 曰 天 下 事 大 定 矣 君 王 自 为 之 愿 请 骸 骨归 未 至 彭 城 疽 发 背 而 死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5) 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凄凄。

(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能饭否?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大字典》对“敬畏”的解释:敬也,服也。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惕心。诚恳待之,不敢有丝毫傲慢;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每个人对待自然、历史、人生、事业等等,都应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不容易浮躁,不容易轻忽,内心自然生养宁静、正气、庄严、崇高,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在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