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指人生的沉浮变化,表明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心中有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似乎连远山都是在“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 ”勾画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染了沉郁气氛。

(6)《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的舍人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企业为了避免因生育二孩而可能出现岗位人力紧缺的问题,制定“员工生育时间表”,这既不合理又不合法更不合情。

B. 江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印有“墨梅”图案,寓意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表达对寒窗苦读的学子的赞誉。

C. 把“不忘初心”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D.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展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成果的电视连续剧,是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欣赏写景美文的同时,我们很快联想到咏物佳作。景与物有时是难解难分的。物的概念很宽泛,除了人,其他一切①    可以统统称作物,②   景物不同于动物,动物不同于植物,景物与植物又有密切关系。有些“物”可总称事物,而某一件又不能等同于事物。③    写人的一部分,如手、脚、衣、饰,到底属于“写人”还是“咏物”?看起来很复杂。④    ,细分是不必要的,文学艺术毕竟不同于其他学问,⑤    从审美出发,于描写对象、方法上大致划分,⑥    赏析,能够意会即可。

A. 也许 虽然 假使 然而 只须 惠于

B. 抑或 不过 如果 本来 只有 利于

C. 或许 但是 倘若 其实 只要 便于

D. 大抵 可是 若要 但是 无论 利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小品《你好,李焕英》中,演员贾玲真情投入,表演丝丝入扣,将剧情演绎得非常感人,让许多观众流下了眼泪。

B. 旅游途中,常有游客在景点乱涂乱刻,但遗憾的是周边的游客却置若罔闻,没有人劝告,更没有人制止。

C.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一字千金,对承诺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拿出有效举措,落实到位,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D. 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需因人而异。既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了井底之蛙;也不能盲目跟风,唯留学是出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②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③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④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⑤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⑥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层湿漉漉、静悄悄青黛色雾霭。

A. ③①②④⑤⑥    B. ②④⑤⑥①③    C. ③①⑤⑥②④    D. ⑤⑥③①②④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④,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浚(jùn)稽山: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 “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C. “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 “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 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C. 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D. 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

(2)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⑤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⑥“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 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了无人同游的哀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B.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 “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 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社会流动,简而言之,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社会流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感慨颇多:“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饿饥。”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政治上:“贱不必不贵”。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别可以转化。宋太宗曾叹息:“大臣子孙皆鲜克继祖父之业。”

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和唐代不尽相同,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一类的旧习俗有所改变。

其二,经济上:“贫不必不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时至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商品经济竞争性强,胜负盈亏难料。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往往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明显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如今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宋时已有此一说:“此今之富民,鲜有三世之久者。”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贫富久必易位”。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相适应,人们格外重视教育后代:“人生至要,无如教子”,以此来防止家道衰败。

其三,职业上:“士多出于商”。在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等级差别明显,高低贵贱分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旧格局被打破,出现了“贫富贵贱,离而为四”的新趋势。四民由四种不同的身份逐渐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且有相互转化的可能。

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由于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宋仁宗时出任都转运使的郑骧、宋神宗时官拜参知政事的冯京就是两个突出的实例。宋人说:“钱如蜜,一滴也甜”。在金钱的诱惑下,官吏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

最后应当指出,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是社会自我调节的两翼,社会流动绝非越大越好。尤其是经济上的上下流动,一旦规模过大,贫困户猛增,暴发户飙升,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多数时间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正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有学者称之为“单线社会流动”,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张邦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有删改)

1.下列有关宋代社会流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前代相比,作为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的社会流动,其趋势在宋代增大,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以及职业等三个方面。

B. 宋代科举取士“一切考诸试篇”,平民子弟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因此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趋势增大,都是因为科举改革。

C. 苏洵曾说:“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这正是对宋代经济上社会流动趋势增大的感叹。

D. 随着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士商相混。有的商人成为士,担任朝廷官员,甚至一身二任。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尽管宋代社会上的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但士庶间在通婚、交友等方面的旧习俗并没有完全改变。

B. 宋代土地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而且政府也减少了对土地买卖、流通的限制、干预,是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C. 社会流动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社会流动性越大,标志着社会越有活力,发展越健康。

D. 尽管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但贫贱者上升为富贵者的几率并不高。可见,宋代社会的流动是有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在宋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增大。

B. 假如生活在宋朝,“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等现象在生活中还是不太可能流行的。

C. 假如生活在宋朝,“若还懒惰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人们重视教育后代勤俭持家。

D. 假如生活在宋朝,“(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之类贱商的情形有所减弱,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叫田栀毓

庄学

夹河滩田村的田医生爹妈给的名字叫田栀毓,写着复杂,叫着也别扭,不够铿锵,不知是祖上哪一位有点墨水的祖爷爷给起的,改不了了。可是村里人都喜欢叫他田医生。

有一年,在西藏当兵十几年的村民田崇义带回了一种怪病,浑身酸痛.需要喝藏酒泡雪莲才能消除病症。可是内地哪有藏酒雪莲随时供他喝呢?就寻偏方,求到了本村田医生的名下。田医生与田崇义聊天过后,给他一瓶泡了切片茎块的酒。泡的是何物?田医生笑笑,小人参呗。田崇义严格按要求日酌二两,不出旬日,酸痛减轻并消失了。田崇义请田医生吃了喝了,田医生才把话挑明,啥小人参?萝卜片,做幌子的。田医生凑近了小声说,主要是信石,大热剧毒,一点点而已!田崇义听了,酒杯颤颤巍巍半天送不到嘴里。

后来,田医生凭着自己的大胆,出奇招,从阎王爷那儿拽回来几个乡亲,名声大噪。就凭这,田医生泰然自若地领受着村人们的目光仰慕和话语问候。田医生富态,领袖样的背梳头,身材高高大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嗯,嗯,都吃过了?

田医生好医,文革中参加过县里赤脚医生培训,也读过几本《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纲目》的,回到村里开办了大队的医务室。田医生看病有趣,前堂坐诊,问问患者病情,然后踱到一块床单遮掩后的卧室翻看医书,照本宣科,对症下药,在方子上增增减减,病症重的,剂量就略大些,从未出过医疗事故。

日月如驹,大队医务室也从从容容地变成了栀毓诊所

那年仲夏,村民豆娃家的小儿子腹胀如鼓,送县医院花钱若干也没查出病因,豆娃凄惶惶地把孩子抬回村里。有人建议叫田医生看看,豆娃有些不屑,讥诮地说,人家县医院都看不好,他田栀毓中球!说罢,豆娃稍一愣怔:田栀毓,天治愈?莫非真中?豆娃就把儿子送到了田医生处。田医生尽管询问着病情,心里却打鼓,说还是到省城的大医院看看吧。豆娃手里是灯草没有,那还上得起大医院?便噗通一声给田医生跪下了。田医生无奈,先给病人开了几副镇痛的药,然后品味自己拍孩子小山样的肚腹的感觉。田医生其实也昧默了,孩子的肚腹内如果有肿瘤状况,医院早就开刀取出了。不妨弄些泻药试试。医院都治不好,我就不能一试?田医生一时胆壮,随手在地里采摘了一些蘑菇做引子,将芒硝一同熬了叫孩子服下,不多久,那孩子疼得大汗淋漓呼爹叫娘满床打滚。田医生也汗流如注脸色苍白,说了声我回去取药,就慌慌张张跑回家中收拾了,脚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

田医生衣衫不整地跑到洛河边上,坐下喘息。夏阳聒噪的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天色湛蓝,褐鸟翻飞成舞。好美的生命图像啊!田医生目光呆滞,脚步不曾再移动半步。回想自己一生,眼前晃来晃去的都是紧闭双眼惨死的恐怖面孔,自己的憨大胆与谋财害命何异!田医生对着哗哗奔流的洛河叹息道: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

远处村里一片喧嚣,豆娃带了几个人奔田医生而来。田医生身如筛糠般地抖个不停,嘴里讷讷不成句。豆娃又是一个噗通地跪下,连叩三个头,仰起脸时,尖尖的额头上一片灰土印记中渗出了丝丝血迹。豆娃涕泗长呼:神医呀!神医!

如此一声呼喊,田医生的脸色由苍到白,由白到润,由润到红,鼻子眼又都重新回到脸上,神态也自然起来。原来孩子痛后腹泻不止,生生地泻出了无数发硬发黑的血块。过后,孩子开始喊饿,没事了。就这么简单。

第二天,村里人照常到栀毓诊所看病取药,却只见大门紧闭,门上一纸公告告诉村人,诊所从此停业。寻找田医生,家人说是到普陀山旅游了。家人还告诉来者,以后不要再叫田医生了,就叫田栀毓吧,田医生出门的时候交代过的,说,我叫田栀毓!

(有删改)

注:信石:中药名,原名砒石,大热剧毒,加工制品为砒霜;芒硝:中药名,由矿物提炼而成,有通便消肿功效。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叙事语言间用白话与文言,同时大量引入地方方言,富有乡土气息。善用民间形象的譬喻,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活画出田栀毓急切、恐慌的情态。

B.田栀毓治病善于利用病人心理。给田崇义的药用小人参泡酒,给豆娃儿子开药用蘑菇作引,目的是使病人相信他医术的神奇,平常食材也能治得大病。

C.小说善于在细微处巧妙地表现人物心理。豆娃两次噗通一跪,意蕴却不完全相同:第一次展示的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赌命一博,后一次则表现的是对田栀毓高超医术的信服。

D.小说巧妙地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洛河边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褐鸟翻飞成舞,意在通过描写美好的生命图景,烘托出逃难中的田栀毓迫切的求生欲望。

 

E.小说用生动而轻松的笔调详叙田栀毓两次奇招治病的故事,却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医者的生命伦理与民间就医心态严肃深刻的反思,言近而旨远。

2.小说在塑造田栀毓这个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田栀毓逃向外乡路上,用一句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表达了自己行医半生的感慨,请结合全文理解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小说为什么以田栀毓停业、正名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面是“2016年中国好网民公益广告设计活动”关于网络安全的获奖作品,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70字。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日,清华大学出台新规,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其毕业绑定。新生在四年中须通过游泳测试,然后才能毕业。或许,正是年初水木清华荷塘的溺亡事件,坚定了校方消灭“旱鸭子”的决心。生存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游泳课不求所有人能在水中闲庭信步,只为强身健体、掌握生存技能。对此,有人赞赏,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既然已能下水,何惧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有人不屑,这也能搞一刀切?不会游泳就不是人才了?还有人说,游泳培训班又要升温了。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