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南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近代城市文化的乡村情结

张利民

城市的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休闲娱乐和价值取向等与乡村的不同,造就了城市文化。不同国家与时代的城市和城市文化有自身演进的脉络。中国宋代的所谓“城市革命”,带动了城市文化的兴盛,经过各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传统社会的城市文化。它包括了以皇亲国戚为代表的皇族文化、官僚政客营造的士大夫文化、文人骚客推崇的隐逸休闲文化、商人和居民打造的世俗文化等,且城市休闲娱乐场所集中也带来了奢侈之风。但是,中国以农为本的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统治理念、重义轻利和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以及崇俭黜奢的消费观;城市文化则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特性。

城市文化的地位和影响,与当时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并不突出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传统时期,支撑经济和社会的主体是农村,绝大多数民众皆居住和生活在农村,大部分的社会精英——士绅也集中在农村,大部分教育书院也在农村或名山名镇,他们传承着耕读传家等理念,相较之下,城乡差别十分有限。

城市与乡村有着紧密的社会关系。城市居民在乡间置有田地,有的通过家族、教育、科举等与乡村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其俗仍为“重农务本”。在文人眼中,城市就是名利场,是诡谲遍布、浮华奢靡之场所,崇尚淳朴世风和淡泊心志的士人,特别是高雅隐逸之士仅将城市视为人生之途的驿站,只有衣锦还乡、叶落归根才是他们心理情感上的归宿和理想境界。因此,城市文化来源于传统文化,但并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主流,乡村文化仍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本质。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城乡差别逐渐显著,城市文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化强势进入,构成城市文化演进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开始冲破传统文化的藩篱,显露出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引领。因此,西方文化给传统中国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是文化演进的主要推动力。西方的器物文明在冲击着民众视觉感官的同时,部分民众也在享用中得到新的体验;西方非物质文明所涵盖的,诸如生产与生活方式、宗教与习俗,使知识分子进入新的境界,在有认同感的基础上,更为理性地宣传、研究、效法,开始了对传统的思想、文化和体制的变革。从而使中国城市成为西方文化传播的平台。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其功能趋向于多样化和综合化,不仅为中国的各个领域带来新的变化,还让城市自身的特征所具有的开放、兼容和多元化城市文化特性日渐显露,这拉大了与乡村的差距。

但一些城市仍传承着原来的清雅闲逸等传统道德理念和价值判断,延续着以往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使得城市文化成为多渠道、多层次文化共存和融会的平台,推动着近代城市文化的演进。所以说,传统文化没有丧失其传承的功能,这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乡村文化在城市中的生存与发展,可以深切地体验到城市文化中的乡村情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市文化是由城市的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休闲娱乐和价值取向等共同造就的,不同国家和时代的城市文化有不同的发展脉络。

B. 传统时期,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十分有限,作为社会精英的大部分士绅和农民居住在农村,他们是传承耕读传家理念的主体。

C. 虽然传统城市与乡村有着紧密的社会关系,但寄托着高雅隐逸之士心理情感上的归宿和理想境界的地方并不在城市,而是在乡村。

D.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对中国近代文化的演进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然宋代进行的“城市革命”形成了传统社会的城市文化,但这种城市文化只能融入传统文化之中,难以显示出显著的特性。

B. 中国古代社会中,城市居民虽然居住在城市,但他们其实仍重农务本,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与乡村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C.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文化迅速发展,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强势介人,从而使城市文化开始了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引领。

D. 近代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仅使城市功能趋向于多样化和综合化,城市自身的特征凸显了出来,也使城市与乡村差距加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社会的城市文化包含广泛,有皇族文化、士大夫文化、世俗文化等,它们来源于传统文化,但并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主流。

B. 传统时期,城市休闲娱乐场所的集中所带来的奢侈之风与传统文化中崇俭黜奢的消费观相冲突,造成了城市文化的地位和影响不如乡村文化。

C. 中国城市能成为西方文化传播的环境和平台,这得益于知识分子对西方精神文化的认同和理性地宣传、研究、效法。

D. 城市文化是一个多渠道、多层次文化共存和融合的平台,虽然它不断的演进,但是传统文化在其中的生存空间并没有消失。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岑燮钧

三个月前,李老汉去中医院配药。在窗口,一个人指着他说:哟,你不是老李吗?原来是两年前省城同住一病房的老张,他也是来配药的。病友见病友,两眼泪汪汪。

“啊哟,老李啊!我问过几次那个主治医生,都说没见你来复诊。”

李老汉说:“我命贱。”医院里来过两次随访电话,催他去检查,他都没去。

老张是公家人,公费,不一样。

老张告诉他又动了两次手术。一次是肝癌复发,趁还小,就切了一刀。一次是两个月前,心脏里放了个支架。李老汉想,这得花多少钱啊。李老汉做了黄卡,配药是便宜了,可是也只能吃中药,那种很贵的西药早停掉了。

“你现在还好吗?”

李老汉告诉他,甲胎蛋白有点往上升,医生让他赶紧去大医院复查一下。

老张说,赶紧做个加强CT,如果又有了小瘤子,赶紧做掉。

有一次桥头闲聊,有人告诉你得的是肝癌,村里人都知道,就你自己不知道。李老汉心里一惊,当晚没吃饭。但他是个大咧咧的人,心想,反正现在还活着,随它。第二天,还是桥头扯淡。

这一次回到家里,他又说想去省城检查一下。老伴说给儿子说过了,儿子说年底前陪他去一趟。儿子做生意折了本,把爹娘的老本都扔进去了,回家都难。

“年底年底,医生说越快越好!到年底,还不知道我人在不在呢!” 李老汉忍不住发了脾气。

这话说过也就说过。老伴抹眼泪。儿子进门,也是低头走路,不敢看人。

他有时想,这也是命定的,随它!有时老伴催他吃中药,他一边吃,一边喃喃自语:中药是骗骗人的!

尽管骗人,他还是一星期一次去配药。

他收些破铜烂铁,卖了钱,自己保管着。老伴把钱给儿子,他说过几次,也随她。他肯定先死,苦头是她吃的。

有一天回来,老伴告诉他,老张没了。他起先不知道说谁。不是才三个月吗,那时还好好的呢。

原来是老张的女人打来的电话,说老张还留着很多药,跟李老汉以前吃的是一样的。老张临死前交代过,送给李老汉,也不枉病友一场。

李老汉带着家里的一袋玉米棒和地瓜,收破铜烂铁时拐弯去了一趟老张家。小区里不让进,他看看自己也不像是能进去的人,就给张嫂打电话。张嫂出来,人老了不少,也瘦了不少。他接过一大袋药,一连声说谢谢。张嫂让他进去坐一会,他怕玷污人家的屋子,也没进去,拿出了地瓜和玉米棒,说是自家种的,没打药水,干净的。

两人唏嘘了一阵,别过。

李老汉想想,心里还是有点难过。老张是个热心人,每次买早点,总是扔给他一份。不挂针时,还下棋。两个人在一起的一个月,是李老汉这辈子最安闲最滋润的日子。

李老汉出了城,过了村,在庄稼地边停了下来。打开袋,看里面的药,果然,那种西药在,而且有十瓶。他一阵高兴,收拾好,绑紧了袋口,怕掉了。

回到家,老伴不在,该是去地头了。

他拿出那袋药,有西药,有中成药。他打开那种西药的瓶盖,揭开密封的锡纸,里面是一团棉花。拿出棉花,里面是熟悉的七颗药,小小的,很不起眼。但他知道,要两百多元钱。一天一颗,只能吃一星期。这十瓶,可以吃两个多月。一想起两千多块钱,他就觉得太欠人情了。尽管是老张送的,但白拿人家的东西,到底过意不去。他想,以后去城里配药,再送些干净的菜蔬过去,也算是表表自己的心意。

李老汉的手很粗糙,他小心翼翼地把药倒出来,结果连着倒出了三颗。他用老茧开裂的手指把其中两颗捏起来放进瓶去。老眼昏花,笨手笨脚,听见一颗“的”的一声,掉在瓶沿,滚下去了。他赶紧寻找,可是找不到。桌下也看了,好像没有。开着了所有的灯,还是不见踪影。他到处找老花镜,好不容易找着,趴在地上,一边看,一边用手抚过去。这时,他看清楚了,一颗药正掉在地上。

他拿起来,轻轻一擦。倒了一口水,在水里洗了一下,怕化了,又很快拿出来,放进了嘴里,用水吞下。

一会儿,满舌根的苦味,蔓延开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一的项是( )  (3 分)

A. “啊哟,老李啊!......”老张见见到老李十分惊喜,面对老张的热情,老李却用“我命贱”这样冷言相对,表现出他虽然朴实但不懂礼貌。

B. “李老汉做了黄卡,配药是便宜了,可是也只能吃中药,那种很贵的西药早停掉了”,表明重大疾病给农民带来的生存窘境,引人深思。

C. 李老汉儿子这个人物,着墨不多却能让读者明白,他是一个不懂经营,不懂孝道,忘恩负义的败家子弟,是当今部分年青人的真实写照。

D. 小说细节描写实出,结居写李老捡拾掉在地上的小药粒放到嘴里吃下的细节,生动地表现出正在年青农民身上流失的勤俭节约的美德。

2.老张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以“药”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请联系小说内容予以探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贺友直:我是个匠人

颜维琦 曹继军

“我自幼性喜画画,故一捧上这只碗就爱上了这口饭。从农村到城市,从寄养生活到独立成家,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于人情世态、社会风貌,经历得多,体验较深,而这正是画连环画的丰富资本。所以,我一投入连环画这块天地,允我表兴,由我诚意,就深深地爱上了它。”贺老在《贺友直自说自画》里这样说自己和连环画的故事。

贺老老家浙江宁波镇海。1922年11月,老头在上海出生。回浙江镇海读到小学六年级毕业,从此就没进过正规学校,除了学徒的时候去夜校学英语。前两年,贺老回浙江老家办过展览,展览的名字叫“谈情·说爱”,展的就是贺老几十年来和连环画的谈情说爱。

在中国当代美术史,贺老的名字是绕不开的。1949年,依据赵树理《福贵》创作的连环画是贺老入行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1952年,贺老考取了上海“连环画工作者”学习班,结业后进了新美术出版社。从打底线描风格的《新结识的伙伴》到以年画形式呈现的《小二黑结婚》,再到被誉为中国连环画里程碑式作品的《山乡巨变》以及《李双双》,都是他的代表作。1963年,长达396幅的《山乡巨变》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一等奖。但老头自己更喜欢1977年创作的《朝阳沟》。“《山乡巨变》是成名作,大家对它的印象很深。我自己喜欢《朝阳沟》,是因为画的时候,我才真正懂了画连环画的要义。”照他的说法,“画出情调来了。一个场景,一组人物,举手投足都是情调——这才是连环画的境界。”

“画连环画是个苦活,需要花很大精力去采集素材。小道具、小动物、小动作、小孩儿,贺老总结的连环画创作的‘四小’,都是在生活中发掘出来的。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回忆,自己1976年调入出版社后有幸成为贺老的同事,“我们跟他学的时候,他一直说,你们要到生活里找东西。”

贺老说:“我是个干活的匠人,凭手艺功夫吃饭。我把自己比作匠人,并没有贬低自己,回过头去看历史,现在有多少大画家比得上明代的工匠?你要是收藏古代家具,就会知道明代木匠是多了不起的艺术家。”

贺老不把自己当人物。“很多来采访我的人说我是连环画的‘泰斗’。我去查《辞海》,什么是泰斗。查出来说,泰是泰山,斗是北斗。我有那么高吗?我就是个画家。而且不敢说是‘专家’,只是画连环画的‘内行’。”

贺老也自信:“画画的人毕生要追求的,不是名利。要追求的,第一是发现,第二是区别——找到你自己,你的路。我能夸口,我现在的画,是跟别人拉开距离的。我绝不跟着别人的路走。我也能夸口,我现在画出来马上就能变钱。”

可贺老拒绝了画大画“变钱”的机会,他和夫人一起,把手头的手稿一股脑儿捐给了上海美术馆。“画画为了什么?名利?没错。过生活,是很现实的事情。但为名为利,是画出来以后的事,不是落笔之前。把这个顺序搞乱了,就麻烦了。”贺老想得清楚得很。

“他一直固执地拒绝商品化,也不把自己看作大师。贺老以中国的传统白描为基础,吸收明清版画,来画现代题材,画平头百姓的故事和遭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他却以‘画小人书’而自居。”他的学生谢春彦说。

2014年年底,贺老在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上的一番幽默的“获奖感言”:“我还要说谢谢,领这个奖我很难为情,因为我赖以为人民服务的阵地已经没有了,连环画已经被淘汰了。人民和国家没有忘记我,认可我,我衷心感谢。”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贺友直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于人情世态、社会风貌,经历得多,体验较深,这种经历给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情感积累。

B. 贺友直喜欢1977 年创作的《朝阳沟》,是因为这是一部画出了情调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创作让他懂得了画连环画的要义。

C. 贺友直读到小学六年级毕业后,除了在夜校学英语外,从此就没进过正规学校,这说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反而使他的艺术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D. 前两年,贺友直回浙江老家办过展览,展览的名字叫“谈情·说爱”,这个极具人情味的标题,其实表现的是贺老对连环画和自己作品的深厚情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 贺友直说他自幼性喜画画,一投人连环画这块天地,就深深地爱上了它。贺友直的意思是艺术兴趣在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

B. 贺友直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连环画,堪称连环画代表作的有《福贵》《小二黑结婚》《山乡巨变》等。

C. 贺友直将艺术创作之根深人到生活中,坚持从生活中采集素材,他总结出“四小”的创作经验,他的作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贺友直重视传承古代艺术,他认为明代的许多家具木匠是了不起的艺术,还告诫弟子收藏古代家具以获取艺术灵感。

E. 贺友直既有艺术创作的自信,也能谦虚地面对生活,不把自己当人物,不敢说自己是专家,也不想让别人称自己是连环画的“泰斗”。

3.本文多处引用了贺友直自己的话和曾经的同事、学生的回忆和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                  属:连缀

B. 公车特征郎中                拜:访问

C. 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D.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治,任职。文中指官员到职工作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C.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D.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 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不去结交庸俗之人,出世为官的念头也不大。

C. 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 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敢于和骄奢的国王及豪族做斗争,剪除豪强势力,使河间变得政治清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1)

孟浩然

逆旅(2)相逢处,江村日暮时。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3)邻蛟室,人烟接岛夷。

乡园万余里,失路(4)一相悲。

【注】(1)张八子容,即张子容,排行第八,是作者同乡好友,作者来此游历之前,曾赴举不第。开元二年冬天,孟浩然来此游历,与张子容相遇(当时张子容被贬为乐清尉),好友结伴游赏,遂有此诗。(2)逆旅:旅馆。(3)廨宇:官署,衙门。(4)失路:比喻不得志。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逆旅相逢处”,照应标题,点明了诗人与朋友张子容相遇的具体场所,叙事中寓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

B. “江村日暮时”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借景物的描写抒发浓郁的思乡情怀。

C.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写出了诗人与旧友饮酒、题诗,有群山为伴,有孤屿相陪,高标异韵,超凡脱俗。

D. “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描写景物,用笔奇特,着力刻画偏远、荒僻之状,以荒凉景象反衬相聚的欢乐。

E. 全诗短短四十字,有记叙、有写景,有抒情,情融于景,诗人将微妙心绪寓于诗中。

2.“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如今侵略中原的异族的祠庙香火正旺来警告南宋统治者的两句是“                   ”。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的两句是“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点染环境,描绘出送别客人时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特朗普政府对欧洲指手画脚的做法“令人难以接受”,洲国家加快了谋求欧洲国家安全和独立防务改革的进程。

②3月27日,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的博德博物馆发生盗窃案,馆藏的一枚重达100公斤、面值100万加拿大元的金币不胫而走

③这种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表面上看是个对别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实则混淆是非善恶,不抵制坏人坏事。

④网络文学只有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才能经得起时间检验,成为真正值得投资的行业。否则,只能是过眼云烟,昙花一现。

⑤近几年,虽然全国安全事故发生率持续下降,但是,由于某些领导对于安全生产这一要求不以为然,重大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A. ①③    B. ③⑤    C. ②④    D. ②⑤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设立雄安新区旨在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B.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之一,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市场不仅输出了中国技术,贡献了中国经验,展示了中国风采,而且收获了接踵而来的订单。

C. 正在热播的《人民的名义)获得了空前关注和热议,其情节和台词十分夸张,让不少观众感到吃惊,因而深得观众厚爱。

D.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从即日起至2017年10月底人民日报社与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军旗飘扬”征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应该是最具有泥土气息的,古人云:“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雨星星,一棵高梁打一升”,字里行间,就把天人关系和耕种基因充分地侵染在这一颇具清新气息的时节里。                        ,但那份存于心中的敬畏和遵从,依然故我地在中华儿女的行为举止中延续下来。

①让清明节得以用岁月之犁深耕伦理文化的深厚土壤

②虽然这些风俗习惯不见得要与庙堂之高的繁文缛节看齐

③至今,扫基、踏青、植树等清明传统习俗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下来

④因发轫于农业社会的悠悠远迈

A. ④①③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植物其实就像工厂一样,是“生产者”。植物这个工厂的产品就是叶和果,供给动物食用。动物吃植物的产品,所以,    ①    ,动物每天都排泄粪便,死亡后还有尸体,但为什么森林里、草原上看不到粪便和尸体的堆积呢?这就要感谢微生物了,    ②    ,分解成为简单化合物,供植物的根系吸收,让植物又能长出叶和果来。所以,微生物是“分解者”。正是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生物共同发挥作用,大自然本来就处于循环状态,从生长,到废物,再到分解,    ③    ,所以,大自然十分干净。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校团委组织的捐资助学义卖活动方案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儿子今年上高一,但这孩子比较内向,每当他被老师误解或被同学开玩笑后,出于“好面子”的心态,他总是隐忍着,但只要回家一面对父母,就立刻变成了无所顾忌的“火药筒”,把火全撒到我们身上。一开始,我们以为他是学习压力大造成的,所以总是对他迁就,没想到这倒助长了他的气焰,反而变本加厉。有一次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找他谈话:“你这样经常伤害疼你爱你的父母,心里就不愧疚吗?”他愣了一会儿,才说:“有时候也后悔。”我生气地反他:“既然后悔,为什么事后不跟父母道歉?”儿子却奇怪地说:“道歉?一家人还用道歉?父母还能真生儿子的气啊?”于是我告诉他,正因为是自己的亲人,才会被儿女伤人的话伤得更深。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