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无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而言,五四运动都是一个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与此相关联,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近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是:新文化运动是否真的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应当说,新文化运动的确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一定冲击,但这种冲击究竟是不是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是一个需要在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认真考量的事情。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是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被迫起步的。对于后起的文化系统而言,这种外在冲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因为没有这种外在冲击作为解构的力量,要想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构必然困难重重。对中国文化而言,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落后东西进行揭露批判,可以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建廓清内涵的空间。同时,正是通过外在冲击,源起于西方的科学、民主等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并没有停留在被动接受外在冲击的阶段,而是在经历冲击的过程中,逐渐开启了通过将现代化内化为现代中国文化生命的基本价值目标,从而实现由外在冲击内在转化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文化运动成为历史性的转折点。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标志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冲击已深入到精神理念的层面,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的解构达到了较为彻底的程度。正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中西更为深刻的差距不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在文化理念层面。由此,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的历史分界线。如果说此前主要体现为中国文化逐渐被由外而里不断解构的过程,那么,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者甚至是西化派的共同的理想目标,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成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导。

由此,新文化运动也就为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定了基本方向。此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虽然并没有径直走上坦途,但通过近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中国文化不仅没有衰败,反而迎来了由复苏到兴盛的新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所内蕴的强盛生命力也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尽管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存在着对中国文化传统彻底批判的一面,尽管这种批判曾经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了一定冲击,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反而在的双重变奏中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选自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一定冲击,这种冲击是否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还需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考查。

B.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落后东西进行批判,能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新廓清内涵的空间。

C.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中西更为深刻的差距不仅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且在文化理念层面。

D.藉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我们终于可以真正地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的历史任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种外在冲击对后起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这种外在冲击的解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起文化的现代建构。

B.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此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经过艰难跋涉,最终迎来了新发展。

C.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实现由外在冲击内在转化转变的这一过程中,新文化运动成为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D.新文化运动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各种主义、派别的共同的理想目标,而马克思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导。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不管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方面,都是一个已经产生并会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B.新文化运动是西方现代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理念冲击的标志,它在形式上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解构。

C.如果把中国文化分成由外到里不断地被解构和寻求现代重建这两个阶段,那么新文化运动就是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线。 

D.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并没有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中国文化也因此找到了新的发展起点。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以左通政赵居任,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B.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C.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D.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孤,随母适胡氏,古人有鳏寡孤独之说,其中,指无妻或丧偶,指女子丧夫,指幼年丧父,指老而无子。

B.文中出现的与官职任免有关的说法中均表示兼任官职,均表示代理官职,均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头、黎元、氓等。

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对南方各族常称百越越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香砌:指花坛。真珠:即珍珠。qī :倾斜。都来:算来。
1.上阕是从怎样来描写秋夜景象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词下阕以为核心,请分析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6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不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表明孔子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国家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_______, 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老顾问

刘荣昌

去年秋天,我和妻想买个实木书柜,就特别邀请早已退休赋闲在家的老木匠父亲给做个参谋。在一家还算高档的家具城里,看到一件松木的三门书柜样子不错,价格也算公道。

父亲走向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向我和在场的服务员提了个问题:为啥好好的板子要锯开再粘一下?我告诉你们啊,是因为木头都会膨胀收缩,那个力量是很大的……父亲自问自答。老人很兴奋的样子,又趁机给我们几个讲了不少木材、木器和工艺的知识。

显然,服务员听得很认真,她告诉我自己是这家刚刚开业两个月的家具厂的老板娘。就在付完款要离开时,她请我们等一下。打了个电话后,笑眯眯地请父亲坐在展厅里的沙发上,说道:大爷,看您确实是专家啊,我们这小厂正需要一位这样的顾问。您不用干活,只要每个月去一次就行,给大家指导一下。厂子就在近郊,我们去车接您,开车也就半小时。您看今天大哥也在,能不能定下来?现在的像您这样真行家太难找了。虽说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但有您把关,工人们的水平肯定会大大提高。

见我在一旁没言语,老板娘接着说:至于工资,一个月开3000块,您看行吗老爷子?

我和父亲没有准备,但看人家说得很诚恳,并且父亲也确实对自己的老本行很感兴趣,钱多钱少倒是小事,只要老人舒心就好啊。

我低声和父亲说:爸,要不咱就先去一次看看,行就干不行就算,回头我和您一起去。

第二天,人家的迈腾车来了,我特意请半天假陪父亲去那家木器家具厂。

牛厂长,也就是那位服务员的丈夫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陪着父亲在车间里转转。老人似乎又回到了他劳动的那个岁月,每每看到干活儿的工人,总要停下来,大声和他们交谈,并且指出技术上的一些小问题。

看得出来,父亲是那种一丝不苟、严谨精细的老技术工人,厂长对他也是满意的,而刚开始投产的这个小厂,正需要这样的人把关。

于是敲定了工作安排:每月15日牛厂长派车去接父亲当顾问,下午送回来,去时给3000元现金,单位如有紧急任务需要父亲技术指导,一天加1000元……

从此,父亲开始了一月一天的再就业。在他上班那天,如果我单位事情少,就会在下午主动去接父亲。后来,我慢慢也和工厂里的师傅们熟悉了。父亲一次和我说:那些年轻人干活太粗、不认真,但咱拿了人家的钱,就尽量把好关。总的来说,这个工作我挺喜欢,指导人家也是提高自己,挺有成就感。

不过,就在昨天,牛厂长给我打来电话:老爷子这几个月真是帮了大忙了,工人们都说技术长进了不少,对老爷子一个是感谢一个是敬佩。可考虑老人岁数大了,再有现在市场不大景气,我们想歇业一段时间,从这月开始,老爷子不用来了。以后啥时候复工,再请他继续来指导吧。接着,厂长又说了不少客气话。

放下电话,我坐下来思考怎样和父亲说明这件事情。是厂子真的歇业了还是父亲的指导有啥问题?或者想减薪?好奇心促使我走出办公室,驱车去那里看看。

远远望去,厂里仍是一片热火朝天。我下车走近一位认识的工人,递给他一支烟。他停下手中的活儿,跟着我走到空场处,笑呵呵地说:老顾问还好吧。

我说:对这份工作他可重视了,每月14号总是不忘告诉我妈多做点饭,第二天好带上。老人是从以前过来的,就是讲究认真仔细,讲究不能丢手艺。

那位年轻人轻轻吐出一口烟儿:大哥,像老爷子这样干活如今不行了,要讲成本啊。说实话,要真像他要求的那样丁是丁卯是卯地干,我们竞争不过人家啊。

这下,我顿时明白了牛厂长为啥委婉辞退父亲,但我该怎样向老顾问去说明呢?

2014年9月8日《羊城晚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注重前后的铺垫、照应。父亲一次和我说:那些年轻人干活太粗……’”表明父亲的观念和工厂的理念存在矛盾,为下文工厂辞退父亲做了铺垫。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老板娘邀请父亲是的热情,老板辞退父亲时的虚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

C.小说的牛厂长虽然出场不多,但却是一个关键人物,正是他邀请父亲和辞退父亲的举动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

D.小说中的来到工厂查看时,工人笑呵呵地说:老顾问还好吧。’”表明父亲依靠自己的技术赢得了工人的普遍认同。

E.小说结尾工人的话反映了深刻的主题,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生存,很多经营者在注重成本与注重质量的选择面前主动却也无奈地选择了前者。

(2)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塑中父亲的形象。(6分)

(3)请简要分析我去工厂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4)小说的结尾说:我该怎样向老顾问去说明呢?”“为难的原因是什么?反应了怎样的心理?结合原文简要分析。(8分)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书之人范用

20109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

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们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

B. 范用创办杂志、出版书籍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这使他一生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还被下放,被批斗挨打,受尽了折磨。

C. 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不应该顾虑读者的好恶,而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D. 文章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来突出他爱书如命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和内容,表现了范用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

E. 范用从出版社的打包、收发等杂务工作做起,最后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工作70年,造就了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

2.范用为什么敢于在出版界屡吃螃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范用很有范儿,具体表现出怎样的个人魅力?请加以简要分析。

4.本文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范用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她没读多少书,但她单凭______,也认得了一些字,而且能够背出一些简单的古诗。

主题曲《爸爸去哪儿》成了小朋友________的歌曲,几乎每个小朋友都能哼上两句。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_______的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A.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   

B.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C.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D.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宋代以后许多擅长治印的画家,往往又是诗人、书法家,他们将画印诗书融为一体,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基本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________,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规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 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B. 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 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D. 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