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

毛佩琦

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癖,所以,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史占多少,剧占多少?哪些史实可以剧化,哪些史实不可以剧化?史与剧怎样结合?等等。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讨论历史剧,首先要区分古装戏和历史剧。古装戏不等于历史剧,古装戏的古装仅仅是一种假托,可能只是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均可虚构,剧中人可以穿着古装演现代故事,甚至可以移植外国故事。仅仅以古代服装为道具的戏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历史剧则不然。历史剧要求真实。真实是历史剧的基本品格。  

那么,什么是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我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大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乃至服饰习俗等等细节都要符合真实的历史。不能把虚假的、编造的故事当做历史,乃至不能把本不是历史时代的建筑、器物、服饰、习俗作为那一时代的东西向观众展示。

但是,仅仅有史实的真实就够了吗?显然不行,历史剧是对历史形象的解读,它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忠奸善恶,有的予以颂扬,有的予以鞭挞,也就是说,作品要表达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应该是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这就是我们对历史剧要求的另一方面的真实,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不允许对历史进行曲解,不允许颠倒是非黑白,乃至不能够颂扬过侈,贬抑过度。   

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其它形式的历史读物一样,应该具备认知功能、益智功能,因此它不能说假历史,不能把错误的历史知识告诉读者或观众;历史剧同时还具有史鉴功能、教化功能。  

但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还应该具有文艺作品的属性,应该可供观赏。具有娱乐功能。历史剧必须好看。不能简单地说教,也不能罗列史事;不是历史解说图,也不是历史情景的复原。它可以有适当的虚构和想象,可以移花接木,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提炼、使之更加集中更加深刻,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无异。历史剧应该比真实历史更生动、更感人。历史剧讲述历史有历史书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把古人请出来。让他们形象地现身说法;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把今人带到古人的时代环境里去感悟,去潜移默化。历史剧是不可以用历史教科书或历史书籍取代的。 

 从长期的文艺实践看,历史剧的创作还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对历史剧的教化、借鉴作用片面化、庸俗化。其结果导致说教,毫无艺术性可言。而最忌讳的,对历史剧以至对社会伤害最大的,是在为政治现实服务的口号下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现实作简单比对和影射。历史被当作特定的工具,史实必然要受到歪曲以削足适履;另一方面要避免或者坚决反对的就是对历史的戏说。戏说历史的作品,不顾基本史实,任意胡编滥造,其终极目的是娱乐,是票房。这种作品即使不祸乱人心,也会给观众传达错误的知识信息。 

我概括历史剧的写作原则是:大事真实,细节精致,剪裁润饰,不失本质。

(选自2013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有关历史剧的历史真实的表述,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历史剧中所有的历史背景、人物、情节乃至建筑、器物、服饰、习俗等都必须符合真实的历史。

B.作者认为历史剧的真实是由史实的真实与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构成的,惟其如此,它的认知功能、益智功能才得以彰显。

C.所谓历史剧的历史真实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

D.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是不许对历史进行曲解,不许颠倒是非,乃至褒贬过度。
2.下列对历史剧文艺作品属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剧应该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更感人。

B.历史剧应有观赏价值和娱乐功能,它必须好看。

C.历史剧适当的虚构和想象,或移花接木,或提炼历史史实,能够让历史剧更加深刻。

D.历史剧创作的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多少有点差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既能够让历史人物形象地现身说法,又能够带观众到历史时代环境里去潜移默化的历史剧,就是好的历史剧。

B.对于历史剧的许多讨论,其实并不是认识上的分歧,而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C.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单地与现实比对是对历史剧乃至对社会的最大伤害。

D.历史剧在讲述历史方面比历史教课书有更大的优势。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但恨邻二仲     靡:没有   

B求在昔         缅:远

C景行         行:学习、实行  

D至心         尚:尚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3分)(     

与物多忤                       黾勉辞世 

幼而饥寒                       开卷有益

每役柴水之劳                   若何可言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一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5分)

(2)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5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破灭之道也。

(3)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花甲之年罗中立,一生不舍画农民

1980年,油画《父亲》轰动了中国,也让罗中立这个名字随之被载入史册。被称为《父亲》姊妹篇的《春蚕》,在2014年6月1日保利春拍会上,经过激烈的22轮竞价,最终以4370万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春蚕》又名《母亲》,一位老妇人垂首站立在养蚕的大筐前拨弄着桑叶,脸孔完全隐没在阴影下,母亲辛勤奉献的伟大,已无言融入画中。罗中立一共创作过三幅《春蚕》。    1948年,罗中立出生于重庆沙坪坝区。小学毕业时,他报考了四川峨眉电影厂的美工班,但刚被录取,就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电影厂停顿了工作。 

1964年罗中立初中毕业时四川美院附中恢复了招生,他考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1966年,为响应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罗中立第一次离开家,到了四川达县大巴山区,住进了邓开选老伯家。罗中立在大巴山的一所村小学当美术教员,山里没通电,上完课、开完会,天一黑就回土屋睡觉,和邓大伯聊天。与农民的朝夕相处,让罗中立对农家生活有了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体会。等回到学校,文革已经开始了,大学上不成了。1968年高中毕业后,罗中立被分配到达县钢铁厂,当了锅炉工。 

等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他正忙着打家具准备成家,还是女友劝他参加了高考。罗中立说自己的意愿也很简单:他高中毕业,月工资29 5元,大学毕业能拿到52元。  

罗中立赶上了四川美院第一次在达县招生,也是唯一的一次。报名当天,他走了20里山路,赶到县城已是傍晚,报名工作已经结束,而那天也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他找到招考老师住的招待所,一顿好说歹说,最后老师看在川院附中的面子上,添上了他的名字。1977年,已近而立之年的罗中立,如愿考入川美,他是班上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 

 1980年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临近,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准备。而选择农民题材,再顺理成章不过,10年大巴山的生活让罗中立对此驾轻就熟。记忆中一个曾经撞击心灵的画面浮现了。1975年除夕夜,罗中立去家附近上公厕,看到一位老人蹲守在外,我心里一阵猛烈地震动,同情、怜悯、感慨,一起猛烈地向我袭来……”“说到底我想的就是要给农民说句老实话。   

他又去了大巴山,把邓开选老人的所有照片都找了出来,最后综合成一个老年农民的形象。创作手稿共有四稿,从《牧粪的农民》到手持军用水壶的《生产队长》,再到按照领袖人物肖像足寸刻画的农民头像。   

在重庆三十七八摄氏度的炎夏,激情高涨的罗中立蜗居在川美一个10平方米的阁楼里,开始搞创作。画幅高2米多,只有往复不断地爬上爬下;为了观看整体效果,人得退到墙角,用望远镜倒过来看。头像比真人大得多,他用放大镜,仔细观看自己的皮肤、毛孔……为了呈现老人皮肤粗糙的肌理,他甚至在颜料中加入了馒头渣,你要仔细看现在还能看出来

但这一切都无法抵消人们初看此画时的震动。川美的一位老师提议将题目《粒粒皆辛苦》改成《我的父亲》,罗中立顿感说出了自己的全部想法。   

当时,《我的父亲》显然让一些人还不能适应。送到省里初选时,一位宣传干部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在父亲的头巾下加上一支圆珠笔,显示其是新社会有文化的农民,而不是苦巴巴的旧社会老头。罗中立只得在父亲的左耳上加了象征时代的圆珠笔。  

1980年12月,参展作品全部送达中国美术馆。《我的父亲》一亮相就吸引了所有评委的目光。画家吴冠中认为我的分量太轻,将其改为了《父亲》。这幅画最终获得了第二届青年美展的金奖。奖项是由观众投票决定的,《父亲》获得了800多票,比第二名高出700多票。  

(11)有人说,《父亲》的盛名之下,罗中立始终都难以走出它的光环。但谈及当年的辉煌,罗中立表现得心态轻松,从技术层面来讲,新生代的画家们谁都画得出《父亲》。但是《父亲》内在的情感,它的社会意义,时代背景,没有再复制它的条件了。”“这件作品确实是一个阶段的高峰,但只代表那个时代。  

(12) 1982年毕业后,罗中立留校任教。1984年,他成为文革后文化领域第一批10名公派出国留学的人之一,远赴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深造。 

(13)罗中立回国之时,正值85美术新潮高涨,前卫的观念和流派风起,泥土味道的乡土绘画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他打定主意,十年不鸣,又回到了熟悉的大巴山。大巴山确实太普通、太平凡了……但村子里的水塘、老牛、草垛、猪圈、木梯,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个意象。在近10年的时间内,他完成了新风格走向成熟的过程。

(14)有人说,罗中立塑造的远离现代文明的世界里,人们有着极具原始生命的活力与温情。罗中立说,我现在的风格就是对《父亲》的背离,反而更加接近了中国本土性的东西。

(15)30年间,中国社会沧海桑田,罗中立也已白发滋生,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画中表现农民的创作主题,画农民是我一生的愿望。2010年,他开始涉足雕塑创作,艺术追求同样一脉相承。画家陈丹青说:我画的主题一直在变,但是叙述方式不变;罗中立跟我刚好相反,他是主题不变,但是语言和表现方式一直在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罗中立的《春蚕》,在保利春拍会上以4370万元成交,刷新了罗中立作品的个人拍卖纪录,这说明《春蚕》在罗中立的作品中最有价值。

B.高中毕业后,罗中立成为一名普通的锅炉工。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他内心美术的梦想被点燃,毅然放弃成家的想法,如愿考入大学。

C.罗中立的求学之路并不一帆风顺,但他又是幸运的,他赶上了四川美院唯一的一次在达县招生,报名时又遇上了一位通情达理的招考老师。

D.从《粒粒皆辛苦》到改成《我的父亲》,最后到《父亲》,画作虽然改动的是名字,但是增加的是作品的分量,而这些改变也是作者的想法。

E.罗中立与农民有缘,当年响应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他住进了老农民邓开选家里;成为艺术家后,农民又是他唯一不变的创作主题。
2.文章的重点是介绍罗中立《父亲》的创作过程以及他的创作主题,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却写了《春蚕》?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3.罗中立认为新生代的画家们谁都画得出《父亲》,但是为什么是他创作了《父亲》?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
4.文中说罗中立这个名字随之被载人史册,罗中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刀子(bǎ    (gōng)    大快朵颐    惩前毙后

B.芝麻(hù    药(fù    蜂拥而至    食不果腹

C.巴狗(hǎ    妆(jìng    箭步如飞    不近人情

D.一毛(cuǒ   文(pián)    棉里藏针    貌合神离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去年中药材价格飞速上涨,今年除名贵中药材价格保持坚挺之外,一般中药材的价格出现普降态势,价格变化日益平稳。

B.依靠自身技术优势长期在汽车制造业中执牛耳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八十年代末开始走下坡路,风光不再。

C.茶山竹海旅游景区内翠竹森森,遮天蔽日,浩如烟海,四季皆可观: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冬观竹翠。

D.我们都知道,雾霾天与工业污染、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休戚相关,但现实中,淘汰落后产能、改变能源结构、绿色出行等措施的落实步履维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文明天下行大型投票活动,高票选出了随车扔垃圾这一行车行为,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B芭蕾舞演员尼金斯基在南美巡演途中与匈牙利女演员普耳斯基相恋,并迅速闪婚,经纪人佳列夫闻讯暴跳如雷,一气之下将尼金斯基从巡演团中除名。

C陆川的《王的盛宴》取材于鸿门宴,但影片却并没有简简单单地对准那场天下闻名的饭局。陆川拍的是一段相当漫长的历史。

D电脑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的重要助手,然而长时间看电脑影响视力,而调节电脑的颜色对比度则是杜绝视疲劳的方法之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社会底层往往处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

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

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社会上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

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A①②⑥④⑤③          B②⑤⑥①③④

C⑤③②⑥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为元宵节下定义。(不超过45字)(4分)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

正月十五日是大地回春的时候,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今,大多数餐饮场所免费提供Wifi服务,方便顾客就餐期间上网。然而,浙江安吉一家面馆的墙壁却贴有醒目的告示:此店无Wifi。下有一句提醒语:             

这句提醒语让面馆多了些许人际温暖,顾客不再掏出手机,各自为战,而是互相低声交流,和谐亲密。《人民日报》将这则告示和提醒语评为最美小店铭。请用对偶句写出这句提醒语。要求:语言精练,主题突出,符合情境;字数不超过20字。(4分)

 

详细信息
11.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标题自拟;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