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西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自由派文化主流,在过去一些年对维护西方文化优势发挥了极大作用。比如,过去西方的资本家贪婪吃相难看,巨贾富翁大腹便便,但现在财富浪漫化,新大亨如盖茨、扎克伯格都是关爱慈善的典范,谁想骂都难找着力点。比如资本主义过去只赚钱不环保,但现在西方却以“最环保,最关心人类”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再比如原来同性恋等边缘群体都受轻视,但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精英,这促进了劳动力多样化,精英多样化,对非西方反西方的文化冲击很大。可以说,自由派文化是主导这一波全球化的文化力量。

   中国许多“文艺青年”深受这些观念影响。随着中国中产化的大进程,文艺青年越来越普泛化,物质生活的细腻精致和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一起被想象。而文艺青年在中国语境中的话语权和自信都很强,他们否定中产普通生活,追求诗意浪漫,于是新话语几乎无往而不利。 最近的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特朗普当选,都与西方60年代的这股潮流有关,前者是它已经完全主流化,被社会充分承认,后者却是它受到冲击的标志。特朗普胜选或英国脱欧的震撼就在于这是西方内部传统中产掀起的“颜色革命”。在这套话语中,这些西方传统中产没得到好处,反而经济地位下降,生活受到冲击。而西方在中东等地做大事,反而遭遇大的难民潮,这就是“反噬”。西方那一套文化优势变成经济社会的拖累,内部的社会基础不答应了,就用选票说话。

   这和全球化这些年的变化有关,也和西方国家内部人口和社会状况的变化有关。这让自信满满,觉得自己非常正确的那些“文艺青年”也感到震撼。这个“逆全球化”的后果和发展很值得深思和观察。原来视为西方“软实力”最强大的多种族、少数话语、高调环保、流动自由、财富的浪漫化等苏联东欧瓦解后被奉为圭臬的、60年代以来自由派的所谓“白左”“圣母”观念被逆转,全球化天然是对西方有利的观念受了冲击。老派的勤奋工作、注重实利的中产话语回归。

  西方内部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很大:一是回归国家利益和认同传统现实主义观念,二是西方追逐实在经济利益和“再工业化”的期望上升。同时,西方内部利益调整,工业化时代崛起的传统中产要求重回主流。这样西方内部的国内矛盾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都会上升,对新兴国家的影响有利有弊。利是西方的文化优势被冲击,原来靠所谓“价值观”对话语权形成的挑战减弱;弊是经济利益的直接争夺会加剧,世界将回到一种以现实利益为中心的竞合关系。

  未来在不确定中展开,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90年代以来的思潮和方向面临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尚不清晰,但肯定和过去不同。

(摘编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自由派文化主流,对维护西方文化的优势发挥了极大作用,主导了这一波全球化进程。

B.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西方60年代的这股潮流有关,是自由派文化完全主流化、被社会充分承认的结果。

C. 西方话语让西方传统中产没得到好处,又使社会遭遇“难民潮”等“反噬”,西文那一套文化优势已变成经济社会的拖累。

D. 全球化这些年的变化、西方国家内部人口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让西文文化优势变成社会拖累,这让那些“文艺青年”感到震撼。

2.根据原文内容,以下不是“西方文化优势已成社会拖累”原因的一项是

A. 特朗普“意外胜选”、英国“公投脱欧”等事件的出现给人的震撼就在于这是西方内部传统中产掀起的“颜色革命”。

B. 西方内部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很大,在回归国家利益、追逐实在经济利益和西方内部利益调整等方面的冲击下,传统中产寻求回归。

C. 西方内部及国家间矛盾的上升,带来西方世界对新兴国家文化优势与“价值观”话语权挑战的减弱,同时经济利益的直接争夺会加剧。

D. 全球化的变化、西方国家内部人口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下,“文艺青年”受到震憾,老派的勤奋工作、注重实利的中产话语回归。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原来许多边缘群体都受轻视,但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精英,这促进了劳动力多样化,精英多样化。

B. 中国许多“文艺青年”深受这些观念影响,他们追求物质生活的细腻精致和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他们拥有新话语无往而不利。

C. “逆全球化”背景下,原来视为西方“软实力”最强大的多种族、少数话语、高调环保、流动自由、财富的浪漫化等观念被逆转。

D. “逆全球化”的后果和发展值得深思,全球化天然对西方有利的观念受了冲击,老派的勤奋工作、注重实利的中产话语回归。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斯德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是世界公认的微生物学的创始者。他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在巴斯德的时代,有人认为生命可以由无生命物质产生,即“自然发生论”。作为证据之一的是腐败生蛆现象。出于他对神的信仰,他不相信非物质可以产生生命,相信只有神才是生命法则的作者。因此他认定腐败生蛆现象是腐败物里本来就潜藏着某种生命。经潜心研究,他证明了非生命物质不能产生生命。

亚里士多德认为苍蝇、蛆虫等小动物是从腐烂物中自然生成,许多人曾经和他有类似的看法。曾经有人相信腐草化萤的传说。巴斯德把一团腐草先用蒸汽灭菌,把它所有的幼虫种子全部杀死,然后用玻璃罩盖紧,观看腐草到底可不可能化为萤?实验证明腐草不能变为萤。

他还用简单的发酵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尘埃充满着微生物,加热或排除空气中的微生物,可防止微小动物的生长。1864年,他在法兰西研究院举行的盛大讨论会上,用曲颈瓶实验证明,自然生成说是错误的,有力地驳斥了某些科学家以自然生成说否定创造论的论调。

巴斯德对神有充足的信心,对属灵的事不断追求,在他整个生命中,充满了对神绝对的信仰。他说:“我愈研究自然,就愈惊奇和赞美造物主所成就的伟大工程。我常在实验室里一面工作,一面祈祷。”

巴斯德的研发与那时盛行的达尔文观点针锋相对,一位著名科学家说:“巴斯德在拯救人类生命方面的贡献比任何人都伟大,今天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但他在世时,生物界都在强烈地抵制他,因他反对‘自然发生’的理论和‘达尔文主义’。由于他的坚持和周全的实验,终于迫使大部分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放弃‘生命自然生成’的观点,以及以此观点为基础的医治方法。”

巴斯德并不是提出疾病细菌学说的第一个人,类似的假想以前就由吉罗拉摩·费拉卡斯托罗及其他人提出过。但是巴斯德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论证,有力地支持了细菌学说的正确性,这种支持是使科学界相信该学说正确的主要因素。如果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通过防止有害细菌进入人体就可以避免疫病,因此巴斯德强调防菌方法对内科临床的重要性,他对把防菌方法引入外科临床的约瑟夫·李斯特有重大的影响。有害细菌可以通过食品和饮料进入人体,巴斯德发明了巴斯德氏消毒法,这种方法在使用之处几乎把受污染的牛奶传染源彻底消除了。年仅二十六岁的巴斯德因对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的研究而一跃跨入著名化学家的行列之中。

巴斯德年过半百又开始潜心研究炭疽,即一种侵袭牛和许多其他动物包括人在内的严重传染病。他证明了有一种特殊的细菌是这种病的致病因素,但是远比这更为重要的是他发明的一种弱株炭疽杆菌,用这种弱株炭疽杆菌给牛注射,会使这种病发作轻微,而无致命危险,并且还会使牛对此病产生免疫力。巴斯德公开演示了他的方法会使牛产生免疫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很快就认识到这个方法可用于许多其他传染病的预防。

他去巴黎参加学术会议时,旅店服务人员见他衣着朴素、行李简单,以为他是一位普通的客人,就把他安排在一间偏僻阴暗的小房间里。后来服务员知道他的身份时,跑来帮他更换房间,并道歉说:“我以为旅客的阔绰和地位,和他所携带的行李是成正比的,所以认错了,很抱歉!”巴斯德笑着回答说:“不!我认为一个人的摆阔和他的无知才是成正比的!” 
    他是位信仰非常虔诚的人,愈老信仰愈坚定。他说:“我知道的愈多,我的信仰就愈接近乡下农民;如果我能完全了解,相信我的信仰必然像乡下农妇一般坚定。”撰写巴斯德传记的拉多说:“巴斯德的一生始终对神和永生有绝对的信心,并深信神所赐给人在世上追求美善的能力必会延续到另一个国度,福音的美德对他而言一直是存在的。”当他过世时,他一只手握着妻子,另一只手握着十字架。 

(摘编自《科学与信仰》,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巴斯德对神有充足的信心,这神不一定是虚无的迷信意识,而是一种信仰和追求,其中也包括对科学的追求,甚至就是科学本身。

②巴斯德年迈时回到母校演讲, 他认为能节节得胜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信心, 相信神的启示,信心是一条绳子, 维系你周围所发生的事情, 与你内心的呼召,成为一个和谐的关系。二是热心,真正持久的热心,是来自神住在我的心里。(张文亮著,《科学大师的求学,恋爱与理念》)

1.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斯德用腐草化萤的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等人关于生命生成的观点,证明了非生命物质不能产生生命。

B. 巴斯德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论证,支持了细菌学说的正确性,并把它运用在了内外科的临床医学中。

C. 巴斯德发明的巴斯德氏消毒法,可以把受污染的牛奶传染源彻底消除,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福音。

D. 巴斯德发明了弱株炭疽杆菌,用该菌给牛注射后会产生免疫力,这一成果有利于人类对其他传染病的预防。

2.下列各项对传主巴斯德品质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巴斯德敢于质疑,挑战权威。他用曲颈瓶实验证明了“自然生成说”的错误,驳斥了一些科学家否定创造论的论调。

B. 巴斯德年轻有为,成果突出。因为研究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26岁的他就跻身著名化学家的行列。

C. 巴斯德热爱科学,淡泊名利。年过半百的他潜心研究炭疽,收获颇丰,比如他发现了这种传染病的致病原因。

D. 巴斯德生活节俭,和蔼可亲。巴黎学术会议时,服务员怠慢衣着朴素的巴斯德,他笑着委婉责备。

E. 巴斯德坚守信仰,至死不渝。他愈老信仰愈坚定,用“像乡下农妇一般坚定”的比喻,诠释了自己对信仰的理解。

3.巴斯德始终坚守信仰,他在微生物学上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成就。请结合材料,分析坚守信仰与取得科学成就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 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 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 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 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2.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3.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元王交,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汉六年,立交为楚王。既至楚,以穆、白、申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文帝时,申公始为诗传,元王亦次之诗传。元王,郢客嗣,是为夷王。薨,子戊嗣。景帝即位,封元王宠子富为休侯。

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常为设醴。及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称疾卧。申、白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白独留。

王戊稍淫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休侯使人谏,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惧,乃与母太夫人奔京。景帝三年,戊起兵应吴反。汉绝吴楚粮道,吴王走,戊自杀。

既平吴楚,富等皆坐免侯,后闻其数谏,乃更封为红侯。富子辟彊,亦好读诗,清静少欲,辟彊子德,修黄老术,有智略。昭帝时,杂案上官氏、盖主事。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盖长公主孙谭遮德自言,德数责以公主起居无状,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光闻而恨之,复白召德。岁余,与立宣帝。

宣帝五凤元年,德子向坐铸伪黄金,当伏法,德上书讼罪。会薨,大鸿胪奏德失大臣体,不宜赐谥置嗣。曰:“赐谥缪侯,为置嗣。”

                                            (节选自《汉书·楚元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B. 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 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C. 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D. 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如岳飞字鹏举,王绩字无功;古代对人称字,表尊重。

B. 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中国古代等级森严,阶层不同,死的说法各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 黄老,黄帝和老子,传说为黄老之学的创始人;黄老之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各家观点,融汇而成的学说体系,又称黄老思想。

D. 制,是圣旨的一种,内容与当朝典章制度有关;圣旨因不同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名称,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元王不仅本人“好书”,学《诗》并为之作注,还注重文化传家,送儿子刘郢客去自己老师那里完成《诗》的学习,其后代有很多读书人。

B. 刘富受父亲影响,也学习《诗》;楚元王宠爱他,估计也与此有关。他的后代受老子思想影响较大,清静少欲,知足畏满,但刘向是例外。

C. 刘德曾与其他官员共同掌管盖长公主一案,公主的孙子在路上拦住刘德,为自己的祖母申辩,刘德则反复责备公主,说她生活起居不成体统。

D. 穆生是楚元王的同学,曾作楚中大夫,他受到元王和刘戊的优待,后来刘戊取消了这一优待,穆生接受不了,先称病不出,后来干脆离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休侯使人谏,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2)德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缸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摐摐:拟声词。④缸: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 “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 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 “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 “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

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阿房宫赋》用“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掠夺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穷奢极侈浪费无度的情况。

⑵《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舍人(门客)看到自己的主人对廉颇隐忍避让后,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语句是“                  ”。

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典故,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

是“                                               ?”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身为一方父母官,面对复杂的局面和生活困顿的群众,他做事总是四平八稳,太缺少改革的魄力和为民请命的担当。 

② 尽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但近年来盲目的“英雄崇拜”却让那些珠圆玉润、形象饱满的汉字越来越被忽视。

③ 相当一部分人对“药驾”的危害性没有清晰地认识,对“药驾”不以为然,根本不知道服药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④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但也有许多作品内容低俗,文字粗劣,让人不忍卒读

⑤ 先秦这学期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⑥ 在今天留存下来的古桥中,多数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和修补,这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古代桥梁已是凤毛麟角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B. 继亚马逊线下书店开张后,当当网也准备从线上走向线下,这一计划已处于实施阶段,线下书店将涵盖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实体书店等多个类型。

C. 尽管背负着各种争议,恒大足球队在亚足联冠军联赛中依然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夺魁,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其运营模式的正确性。

D. 在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时代,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中华文明传承和推广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样的文化担当值得称道。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朝代会变迁、历史会发展、时代会前行、制度会改变,__①__文化在潮起潮落中始终不断流,它__②__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根本保障,__③__一个国家独具特色屹立世界的精魂所在。___④___抛弃了自身的文化,人人都是亡国之徒,___⑤___丧失了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__⑥__最为可怕的流离失所。

 

A

但是

才是

也是

倘若

/

才是

B

然而

仍是

还是

因为

就是

C

/

正是

甚至是

之所以

是因为

便是

D

假如

便是

那么

进而

更是

 

 

A. A    B. B    C. C    D. D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的差距太大,在你眼中是“习以为常”,①____________________。就好比北方人冬天蜂拥到南方看海,这在南方人眼中就是一种奇怪的景象;而北方人看到南方人将薄薄的一层雪叹为“银装素裹”的奇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雪的时候,北方朋友秀出了优越感;但提到阳光海滩,南方人不也是底气十足?所以说,大家生长在不同的区域环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彼此尊重和欣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到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