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2016-2017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漫话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在讨论作为历史事件的改革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改革的含义。此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皆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自此以后,改革遂成习见之词,而且其词义越来越宽泛,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均可称之为改革。不过,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既可用于革故鼎新的正面场合,也可用于变好为坏的负面场合。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就体现了这种趋向: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不过,今人所言历史上的改革,所用显然并非上述宽泛的词义,而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对于这种形式的历史事件,今天概以改革称之。具体到某次事件,则或称之为变法,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或称之为新政,如王莽新政、庆历新政等;或称之为改革,如孝文帝改革、张居正改革等。这些称谓,有的当时就有,更多的则是后人所加。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说某人变法,也未必就是正面评价。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变法坏纪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

正因为改革含义宽泛,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其范围相差悬殊。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大,几乎是江山代有改革家;也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窄,认为真正称得上改革的事件没有几次。具体到某人某事,看法更加纷纭。比如,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佳,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史上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改革家。再如王莽新政,有人说是托古改革,有人说是复古改制。又如张居正,多数人认可他是改革家,但也有人说他的政策并无新意,算不上改革。即便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不一定可以为据。如管仲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今人称之为改革 革新,他自己却说是修旧法。事实上,要给改革下一个严谨、周延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更不可能提出一套量化指标。

改革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从改革的原初推动力看,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君主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没有君主的发动或支持,就不可能出现改革。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即由统治阶层中的一部分人发起和推行的。平民大众没有推动改革的途径和机会,当他们忍无可忍时,只能揭竿而起,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

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很多,用人是否得当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积极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虽然认识到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但却不善于识人用人,所倚任者多为反复无常的奸佞小人,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能像管仲那样一帆风顺,或像孝文帝那样基本成功者,并不多见。大多数改革都遭遇了挫折或失败,如商鞅变法是政存身败,张居正改革是人亡政息,王安石变法是半途而废,戊戌变法是昙花一现。若观察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身败名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吴起乱箭穿身,商鞅惨遭车裂,王安石忧愤而死,张居正死后抄家,戊戌六君子喋血刑场。改革之难,于此可见。篡用明太祖的一句话说: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

(节选自《博览群书》)

1.下面关于“改革”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一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都是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

B.自《后汉书》之后,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都可称之为改革,词义越来越宽泛了。

C.“改革”一词感情色彩的变化是以近代为分界线的。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而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

D.现在所说的改革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变法”也是一个中性词,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变法”与“坏纪”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

B.“改革”一词含义宽泛,所以不同的人所认为的改革范围差异极大,具体到某人某事,看法更加多样化。

C.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好,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家。

D.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改革看法不同,即使是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未必可以为据。所以,给改革提出一套量化指标是不可能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因为平民大众只能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所以改革都是由君主发动或支持的。

B.改革必须用人得当,否则会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

C.古今中外的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

D.纵观中国历史上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非常少,绝大多数都身败名裂,甚至有的还付出生命的代价。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虱群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选自《晋书》,有删节)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得意:称心如意

B. 籍由是不与世事 由是:从此

C. 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从容:漫不经心

D.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属文:写文章

2.对文中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B.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C.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D.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他任性不羁,人们大多认为他痴。只有族兄阮文业经常叹服他,认为胜过自己。因此,大家都说阮籍与众不同。

B. 籍文思敏捷。一次,公卿大臣派阮籍写一篇文书劝晋文帝当仁不让。。阮籍酒醉忘记写了。拿文书的人到他府上,见他正趴在几案上醉眠,告知来意。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画字,来者写下来。没有任何改动,文辞非常有气势。

C. 阮籍见到世俗遵循礼法的人,翻白眼看他。嵇喜来吊唁,阮籍翻白眼。嵇喜的弟弟嵇康,带上酒,拿着琴,来拜访。阮籍很高兴,以青眼对之。

D. 也有名士不尊重阮籍。他曾经在苏门山遇到孙登,和孙登探讨长生、神仙、道气的法术。孙登都不答话。阮籍于是长啸而叹,悻悻而归。到了半山腰,听到孙登以啸声讥笑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2)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3)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

一曲清溪绕舍流,数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的结尾,发出掷地有声的呐喊“____________ ”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舍生取义,青史留名。

(2)在《虞美人》中,李煜以水喻愁,抒写国破家亡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 ”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25分

二老爷

青铜

桥镇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旗幌蔽日,每逢集日,卖狗皮膏药的、打把式卖艺的、撂地儿说书的、打竹板唱莲花落的……哭的笑的喊的叫的说的唱的,样样俱全。

这正是热闹的时辰,热闹的场合,平地里忽然钻出一个细小的声音:左二老爷来了!你再看,书不说了,戏不唱了,做买卖的也不讨价还价了,齐刷刷地闪到街边。打人缝开处,走来一个矮小精瘦的老者,病秧秧的一副气色,倒比不上他身后跟着的那两杆快枪来得气派。

左二老爷似一阵小风吹过长街,两旁的人便像倒伏的麦浪,齐刷刷地鞠躬致意。左二老爷只微微颔首,眼皮也不抬地走过去。直到那老迈佝偻的身影走出很远,人们才醒过神来,该干啥的还干啥。

左二老爷何许人也?非耕非读、不官不商,手上却有丁当哗啦花不完的银钱,眼前有跑前跑后使不完的跟班,外头有甩得开叫得响抖不完的威风和脸面,用桥镇人的话说:手不捉笔,脚不踩耙,头不戴纱,不耽误吃香喝辣。

他凭什么?!

这三教九流之地、鱼龙杂处之所,免不了生出些事端,骗钱昧货伤人打脸,闹得风波汹涌天昏地暗,只要找到左二老爷,就风平浪静云住雨歇了。也因此,不管是江浙大贾,还是沧州豪客,乃至各家店铺,街头摆摊炸果子、卖菜的小贩,只要踩着桥镇的地面,都要孝敬左二老爷一些日用钱,桥镇人管它叫地皮税

这一日,左二老爷照例转完了街,正在富春楼喝茶,突然来了个推独轮车的少年人,一头拜倒在左二老爷身前。

原来,这是个打北乡过来卖馍的,头一回来桥镇,刚交了地皮税,车子还没扎稳,馍就被哄抢一空。这满街的人,问谁要钱去?

左二老爷细细地抿着茶,眼皮也不抬。末了,把茶碗往桌上一顿,说:去吧,少不了你馍钱。

少年人前脚走,管家后脚上街,提一面响铜锣往十字街口一站,咣咣咣三声响过,说:谁吃了人家的馍,把钱送到富春楼柜上。一个馍,一个铜板。

一个馍一个铜板?忒贵了些吧!可左二老爷说了,天底下没有白吃的馍!

富春楼一时挤破了脑袋。这边,卖馍的少年人抹着眼泪一路走,忽听身后马蹄声疾雨般撵上来,马上人抬手扔过个手巾包儿,说:左二老爷说了,您一个外乡人来俺桥镇做买卖,照顾多有不周。这多出的馍钱,就当跟您赔不是了。

日子快如马蹄,转眼五年过去。县里忽然来了个18岁的新县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剿土匪、惩恶霸、治青皮,砍砍杀杀。桥镇却依然故我。

这一日,左二老爷闷得慌,就去了戏园子里。唱的是豫剧《包文正二下陈州》。演包文正的是光州城来的名角儿赛金锣,一条嗓子盖过了铜锣家伙:

私访走上陈州道

不戴乌纱不穿袍

不骑快马不坐轿……

水影里庄稼佬

有谁知乔装改扮的开封府尹黑老包……

听到要紧处,左二老爷忍不住喊声!这时候,邻座来了个长袍客,二十上下的年纪,却吸着一杆两尺半长的旱烟袋,一个劲儿喷云吐雾。那长袍客落座时,偏巧坐歪了条凳,身一斜,通红的烟袋锅子猛地蹭在了左二老爷脸上,的一道白烟过后,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一股子肉焦味儿。

左二老爷疼得浑身一哆嗦,差点没蹦起来。身后的跟班还没撩起衣襟,左二老爷的手早已伸过来,摁住了。

长袍客似笑非笑地望一眼,问:这位老爷,没烫着您吧?

左二老爷笑笑,顺手端起茶碗抿一口,眼皮也不抬地说:不碍事儿,听戏,听戏。

戏台上,锣鼓一紧,赛金锣抖开一条铁打的嗓子唱:

小衙内杨金吾火上浇油真可恼

俺倒要细查细访细盘细问细推敲

查明了真赃实据定斩不饶……

长袍客起身走了。管家说:咦,这不……”

 你那眼色!五年前推车卖馍娃,今日个坐衙县大人。 左二老爷抿口茶,幽幽地道:包文正下陈州,是要血溅狗头铡的……”

次日,左二老爷将枪械、钱粮封了,差管家送往县里,自己却关了宅门,去了镇外一处小院,闭门谢客。数日后,打县城快马递来一封素笺,没有称呼和落款:

识时务方为俊杰,知深浅才是达人。

你赠我馍钱一吊,我还你性命一条。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描写桥镇集市,用排比的手法,简练而形象地描写了集市热闹喧哗的场景,主要目的是为了体现桥镇的繁华,交待社会背景。

B.小说描写了左二老爷的外貌气色,与后文他在众人前的气势与派头形成对比,尤其是“微微颔首眼皮也不抬细节表现了与众不同的身份。

C.小说不仅直接描写了左二老爷的神态语言和心理,而且通过描写集市上众人的态度和管家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左二老爷,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D.那位18岁县长就是五年前卖馍被抢的少年人,他雷厉风行,铁腕整治强权恶霸,且知恩图报,经过警告暗示放过了左二老爷。

E.叱咤一时的左二老爷因为一次随手居然保全了性命,小说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好人有好报的主题。

听戏这一情节中,作者花费笔墨引用两段戏文是否闲笔?说说你的理由。(6分)

请概括左二老爷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这篇微型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作者是怎样独具匠心安排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依此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________,给当时法国思想界带来全新的气息,这本书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描述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歌曲旋律优美,而演唱者阿宝的嗓音________,更让听者印象深刻。

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只听到一声_______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

A.天崩地坼       穿云裂石       发聋振聩

B.天崩地坼       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C.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天崩地坼

D.发聋振聩       天崩地坼       穿云裂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A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成员在新疆的精彩旅程,受到了新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B电影高峰论坛旨在促进华语电影学术圈的整合,推动华语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形象。

C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D双十一这个虚拟出来的节日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网购者的狂欢节。它作为中国网络销售行业奇迹的见证者,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购物崛起的独特符号和证明。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微信最开始是一个社交软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到了微信40,腾讯开始了向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沟通更加轻快便捷。

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

提供更多附加服务

构建一个集邮件、短信、SNS、即时通讯等应用于一身的个性化立体式通讯服务平台

微信将加速社交、游戏、电子商务等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

不断将其他应用引入微信开放平台

为用户带来更多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

A.④⑤⑥①②③  

B.⑤⑥②①④③

C.③⑥①⑤④②  

D.①④③⑤②⑥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和BBC播出的一部关于中国老师到英国支教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来适应中国教育吗?》引起了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广泛讨论。将中国基础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人们普遍看法是,中国教育是       学多悟少;而西方国家的教育是       学少悟多。对此观点,笔者对数百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调查,72%的人表示赞同。另有247%的人认为,中国人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与价值的收获并不成正比,而西方国家的教育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面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简要分析该会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100个字左右。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时执念让人很无奈,就像等公共汽车:已经等了,就要一直等下去,万一刚走开,车就来了呢;可是等车子姗姗来迟,才发现如果步行其实早该到了。抱紧希望,永不放弃,有时也很可怕;不如索性希望破灭,及早放弃,也许会是另一片风景。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