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qiú)劲è)止彷háng)子洲

B. chù)颓)静)寥kuò

C. )轻mièchóu)怅悲chuàng

D. )漂)峥zhēnjiǎo)饰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戕害     熠熠闪光      九牛一毛      流岚虹霓

B.曙光     萦青缭白      茕茕孑立      斑阑锦缎

C.瞳孔     玲珑剔透      无处逃遁      杜娟啼血

D.脊骨     不屈不挠      百舸争流      沧茫大地

 

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染溪:沿着舟楫:凭借,利用

B. 万顷之茫然:越过浪飞舟:阻止

C. 望: 农历每月十五峥嵘岁月:不同寻常的日子

D. 举酒客:致意,引申为劝酒而起,起而归:睡醒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将组织读书宣传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个标语。

要求:(1)主题明确;(2)语言简洁;(3)至少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不超过30个字。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戴望舒,当代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绵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B.韩愈,字退之,河南人,是唐代中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和刘禹锡合称“韩刘”,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等,话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作品《荀子》传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结合所学内容,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心归去》里,韩少功提出一个非常别致的观点:“只有艰辛劳动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B.“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这句话选自《肖邦故园》。

C.《江南的冬景》描写江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和自然融洽相处。

D.《沁园春·长沙》上片描写了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秋天景色,下片则是由眼前之景,描写了对过去青少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填空:《红楼梦》第三回中贾母所言的“凤辣子”是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简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共读西厢”这一情节。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文言文阅读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师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注:当涂掌事,当道执掌军国大事。涉猎,粗略地阅读、浏览,不深入钻研

1.词语解释

(1)蒙始就学                (2)作《师说》以                

(3)郯子之                  (4)术业有专                      

2.翻译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鲁肃寻阳           则知明而行

B.不拘              

C.                 自以为大有所    

D.巫医乐师百工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4.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以上两则文字都是谈有关读书的,一则是韩愈老师对弟子李蟠的肯定与赞扬,一则是君王孙权对部下吕蒙的期盼。

B.以上两则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师说》用了“巫医乐师百工”与“君子”展开对比,讽刺了封建士大夫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的恶劣社会风气。而孙权劝学则是通过鲁肃评价以前的“吴下阿蒙”和今天才学饱满的阿蒙对比,突出了吕蒙的进步。

C.韩愈在文章《师说》中,不仅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态度很重要,还告诉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

D.第二则短文还让我们了解到三国时期作为一方霸主的孙权喜好读书之事。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相关试题

解嘲

南宋   陆游

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

注:⑴耽:沉迷。⑵鱼蠹:书中蛀虫。

(1)“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陆游怎样的读书情态?

(2)“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表达了作者对读书怎样的认识?

 

八、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补出下面名句名篇空缺部分

(1)吾师道也,                             

(2)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3)其声呜呜然,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寄蜉蝣于天地,               

(5)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目。

读书示小妹生日(有删改)贾平凹

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岁生日,辞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那代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分家后,众兄众姐都英英武武有用于社会,只是可怜了咱俩。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已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筑好一个沙城让你玩,自个躺在一边读书,结果总是让你尿湿在裤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得抱住你,说: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 如今我一坐在书房,看着满架书籍,我就记想起那时的可怜了。

咱们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即使现在,父母和你还在乡下,地分了,粮是不短缺了,钱却有出没入,兄虽每月寄点,也只能顾住油盐酱醋,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个社会,天下在振兴,民族在发奋,咱们不企图作官,以仕之路作功于国家,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你也立志写作,兄很高兴,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你目下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这道理人往往以为不信,走过来方才醒悟,小妹可将我的话记住,免得以后悔之不及

兄在外已经十年,自不敢忘了读书,所作一二篇文章,尽肤浅习作,愈使读书不已。过了二月二十一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才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兄在你这般年纪,读书目过能记,每每是借来之书,读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常读过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有以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导,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悟觉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了,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

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1983年7月初写于静虚村

1.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2.在文章第1段和最后一段,都写到他和小妹之间点点滴滴的往事,有何作用。

 

 

3.“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你是怎样理解“跪倒来读”的?

 

 

4.贾平凹作为中国一流的作家,他在给自己妹妹十八岁生日的信里谈了读书的话题,作者认为一个人该怎样读书?请分条概括。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阅读,丢失了什么  陈应松

   ①人类需要阅读。人类几千年的创作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饮食同等重要的精神营养补充。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我们依然离不开阅读。

  然而,不客忽视的现实是,阅读正在遭遇危机。面对当下浮躁的社会心态,我们不能不反思,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

  我们丢失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虚荣心。读书人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是羡慕和尊重的对象。人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以读的书多为荣。去年湖北高考文科状元就曾经把《红楼梦》读了不下十遍而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古往今来那些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哪一个不喜爱读书?而且,那些学有所成者,往往都很注重阅读经典。可是现在,你手上有没有书、你读不读书,并不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事情。

  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如果是自己的书,会在书上做许多记号,写下许多阅读笔记,那些发黄的纸张会记下你的思想和成长。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们已然丢失了阅读的耐心。手机阅读的刷屏让阅读速度加快,不想读的可以刷刷地跳过去。人们可以天天做读者,还可以发帖做评论员,但长期下去,丧失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沉醉的阅读体验,丧失的是做一个有思想分量和生活质量的人。刷屏时代的阅读,在阅读之后的这些遗存全然不见,阅读没有了记忆。

  我们丢失了对内容的鉴赏能力。读书并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读故事只是消遣,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

  以文学作品为例。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是一部好作品。你可以把它当励志小说读,因为有大家都知道的警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但往深处看,是一个老人的孤独,一个失败英雄的悲歌,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才是作家想表达的。再看下去,你可以发现小说的语言奇妙、温暖,还发现它有许多象征的隐喻,更发现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比如,作家常写老渔夫梦见狮子,狮子也是沙漠和草原上孤独的英雄,这是老人对海的恐惧吗?等等。在这些之外,你还可以读出一个作家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老渔夫的那些可怜又可敬的大量内心独白,等于在和大海不停地说话,和命运不停地说话,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抱怨,没有诅咒,只有卑微的乞求和敬畏,宽容和理解。当你读完全篇,读到最后一句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时,你感到对命运的隐忍也许是最伟大的。所以,真正的阅读会读出更多的东西。

  我们不应该放弃一种伟大而充满尊严的阅读的传统。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与其在网络的迷惘中精神缺氧,在寻找灵魂的荒原中徘徊,不如马上拿起那些已经被时间证明了的作品来,开安静的阅读。记得,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1.请概括作者认为我们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

 

 

2.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有人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针对作者提出现实生活中读书存在的问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十、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时孟母三迁精忠报国等故事,也有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诸葛亮《诫子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还有古代学人的家训集如著名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

今日中国的家庭教育,基本上还是由长辈传授家中的经验、人生的历程给晚辈学习。然而社会变迁速度越来越快晚辈从长辈训诲中学到的资讯不见得今日社会合宜或需进一步的转换这也造成了中国家庭教育许多问题。

请以“我的家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感情真挚,严禁抄袭,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