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全国百强校】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丢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盂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将“王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他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 孟子反对“霸道”,他借助诠释圣王的历史与业绩来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的走向。

C. “民本”是孟子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而“君本”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政治传统的基础,二者之间尖锐对立,势同水火。

D. 孟子认为“霸”就是“以力服人”,其结果是“非心服”,如朱元璋废黜孟子祠、下令删节《孟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霸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孟子》一书虽然能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但因为对专制政治有很大的冲击力,后世不少帝王对孟子其人其书是厌恶和排斥的。

B. 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主张,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C.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

D. 孟子认为,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政权是否稳定,君主如果能够行仁政,就会得到臣民的拥护,从而赢得民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的“仁政”说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有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在当时‘普遍崇尚“霸道”的形势下,提出这样的学说是毫无意义的。

B. 孟子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尧舜禹等圣王,既迎合了人们渴望理想政治的心理,也增强了自身学说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C. 孟子追求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的“王道”理想,因此,他的言心言性与谈君谈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D. 孟子认为,仁爱基于善性,而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能将其不断扩充和推广,那么,“仁政”学说就能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姑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其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遂杀蒙毅。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使蒙恬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将:率领

B. 之决狱                  喻:告诉

C. 求其罪过,劾之              举:检举

D. 其势足以                  倍:加倍

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其齐人也            ②天下之忧而忧

B. ①据阳山,逶蛇而          ②追亡逐,流血漂橹

C. 师于外十余年          ②虽又槁,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D. ①恬罪当死矣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      夫晋,何厌

B. 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积土成山,风雨兴

C. 筑长城,地形,用制险塞        践华为城,河为池

D. 吞药自杀            今其智反不能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的将领,攻城略地,出生入死。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屡立战功。

B. 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而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从此以后赵高与蒙氏兄弟结下怨仇。

C. 胡亥在扶苏死后曾打算放过蒙恬,而赵高却污蔑蒙恬领兵30多万,虽身在牢狱之中,但仍有叛乱的实力。最后蒙恬也难逃一死。

D. 本无罪过,可蒙恬自杀前却说自己挖绝地脉应受到上天的惩罚,这实际是他不愿直接指责杀害自己的罪魁祸首的一种无奈之举。

 

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金就砺则利    B. 赢粮而景从

C. 君子生非异也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    

A.王战,请以战喻(好:喜欢)           斧斤时入山林(以:按)

B.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横渡)

C.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罟不入洿池(数:多次)

D.王道之也(始:开端)                 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五、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邻国政             树以桑

B. 使蒙恬北筑长城     其智反不能及

C. 师不必贤弟子       陈涉之位,非尊齐楚中山之君也

D. 战喻             夫夷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 八州而朝同列

C. 假舟楫者,非能    D. 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未之有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我也,岁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树之以桑

C. 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为天下笑者,何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取之于蓝而青蓝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 ①故木受绳直     ②河东凶,移其民于河东

C. ①吾尝终日思矣   ②争割地赂秦

D. ①蛟龙生         ②斯天下之民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的加线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 以致天下之士    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 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 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 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 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 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 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 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名句默写  

(1)或百步而后止, ___________ __________,则何如?

(2)谨庠序之教,_____ ________

(3)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  赢粮而景从。   

(4)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 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5)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

(6)______,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立意。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的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