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三寒假作业自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游民文化

儒家认为周代实行的是井田制,在这种制度下,田有常制,民有定居,各安其业。井田制如果被败坏,农民、手工业者或商贾脱离了原来的定居点与相应的职业或劳动对象――土地,这些人便成了游民。但儒家承认社会分工和人们职业的多样化,有事可干就不是游民。而先秦法家只承认耕战的作用,认为只有务农为本,老百姓以其他事情谋生都是“游食”,也就是游民。自武帝而起,历代所实行的都是“外儒内法”,因此把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食或游民的看法几乎支配整个封建社会的主导舆论,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还说:“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到了清代,统治者所理解的“游民”实际上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脱离了正常的劳动,完全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衣食,坑蒙拐骗,欺压百姓,成为危害一方的败类。他们不仅为官方所不容,而且遭到普通平民百姓的厌恶。

如果不从游民的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或者生活来源、生活状况(即所谓经济地位)来确定其身份,而是从这些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出发,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游民”应该指那些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们,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游”。他们缺少稳定的谋生手段,居处也不固定,大多数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游民意识的最大特点是反社会,缺少执著的理想,没有固定的价值观。这种类型的游民虽然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存在,但是只有在宋代和宋代以后才大量出现,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流氓地痞不过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在游民之中也属于少数。另外,由于天灾人祸导致整个家庭或宗族作大规模的迁移而脱离自己土地的农民,是流民而不是游民。

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有文化的人与唐代比大大增加,而社会(特别是官场)对他们的吸纳能力有限,于是一部分具有一般文化的知识分子被抛到游民的队伍之中;元代由于蒙古人掌权,统治集团汉文化水平极低,数度停止科举考试使得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堕入游民的队伍。许许多多的文人从事过去为他们所不齿的通俗文学的创作,这是宋代以前所不曾有的文化现象。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

宋代和宋代以后的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战争武备很陌生(宋以前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时一般农民也都接受作战训练)。因此,走投无路的人们一旦铤而走险,那些具有小市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人们从事武装反抗统治阶级活动时戏剧化、小说化的独特情景。如天地会的组织模仿《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等等。同时,作品中游民们的冒险生涯与传奇般的经历对于听众或观众来说是引人入胜的审美对象,能引起他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生活平庸单调的人们或缺少生活经验的年轻人更是如此。实际上,通俗文艺作品的发展与繁荣,与游民、游民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认为如果井田制被破坏,脱离了原来的定居点与相应的职业或劳动对象——土地,并且无事可干的人就是游民。

B先秦法家只承认耕战的作用,认为以务农以外其他事情谋生的老百姓都是游民,因此为了赢得社会认同,老百姓只能选择务农。

C历朝历代对游民的判断标准都是完全不相同的,例如清代统治者所理解的“游民”涵盖的范围就比前代要狭窄一些。

D清代统治者眼中的“游民”实际上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危害一方,为官方所不容,更遭到普通平民百姓的厌恶。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游民”应该指那些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们,“游”是他们最重要的特点。

B游民的最大特点是反社会,缺少执著的理想,没有固定的价值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

C尽管具体原因不同,但宋元两代都有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加入到游民的队伍中,并从事起了通俗文学的创作。

D天地会和义和团的例子证明,通俗文学作品可以成为指导人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并且可以指导得非常出色。

3.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民与游民不是同一概念,共同特点是他们都离开了原先的定居点,但流民在流动过程中未脱离整个家庭或宗族。

B许许多多的文人从事过去为他们所不齿的通俗文学的创作,这是到了宋代才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C因为江湖艺人创作出了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所以要了解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就一定要阅读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

D宋代和宋代以后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对通俗文艺作品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畊,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有删改)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正统为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

C.车驾本是帝王所乘的车,这里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亨信以国事为重,为人正直。蒋贵讨伐阿台、朵儿只伯,以粮食军饷没跟上为由,带领军队撤回,罗亨信劝阻无效后上书皇上,皇上让监督尚书将蒋贵革职。

B.亨信能为军民着想,很有主见。在军田征税问题上,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他说出不能征税的理由,最后皇上采纳了。

C.亨信临危不乱,处事有法。他关键时刻能够稳定人心,当大家都要逃出城时,亨信仗剑坐在城下,并且说:出城者斩!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城池,人心才安定下来。

D.亨信治军严谨,尽职尽责。赤城等地诸守将弃城逃跑,他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他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守卫京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简要分析本诗首联的情景关系。

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即将失败危亡的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之中写到别人的东西虽然小但是也不能占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衫  

海津

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见到的男人,早已失去了书香熏染出的儒雅与温和。在我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那飘逸的青衫,我们身边的人,再也不见了那种诗情的洋溢。不见了青衫的时代,仿佛空气中缺少了一种成分,总是让人觉得有一些枯燥,有一些乏味,有一些沉闷。

我对于青衫的怀想,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那种服装的款式。我一直执著地认为,那简洁流畅的青衫,就是莘莘学子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舍学馆之中,那些翩翩的身影,总是在岁月中浓来淡去。青衫的背后,深藏的是浩繁的书卷,是满腹的经纶。

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以简洁豁达的方式表达出来,总是以优美浪漫的形式呈现出来。青衫,既是简洁的,又是优美的。青色是一种不好确定的颜色,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与蓝色之间。也有人说如果有一种颜色让你分不清是蓝色还是绿色,那就是青色了。我想青衫的青色还包括了黑色和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这样复杂地呈现出来的带有文化意义的青色,拥有中庸的品性,泰然,淡定,不事张扬,却透着一种执著与稳健。一袭青衫,自然流畅的线条,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不枝不蔓,没有任何修饰,不繁复也不简陋。它洋溢着中国文人不卑不亢、入世淡定与出世超脱的精神内质。

青衫是文化的,它昭示的一切,来自十年寒窗、秉烛夜读之苦。苦虽苦矣,但是,苦中之乐,自有个中真味。且不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想,只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价值判断,也美若虚幻。夜深人寂,有红颜相伴,素手秉烛,红袖添香,即使读遍经史子集,又何苦之有呢?更何况还有心中那座黄金屋,在远方熠熠生辉,耀人眼目。

款款青衫妆扮出来的,必定是一副周正坦荡的君子之相,君子必定有德才兼备之品。德与才的统一,是传统文人的完美追求,它氤氲成一种浩然正气,在中国历史的深处,撑起一座精神大厦。尽管有些沉重,但岁月,总会留住那些风景。

我记起韦尔乔的一幅画,画中一个穿长衫的人,将绞索从容地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另一个穿长衫的人,则平静地为他扶着脚下的凳子,整个画面气氛宁静而安逸。这一切仿佛都很自然,穿长衫的人生死竟如此从容。是谁垂下的绞索?在绞索上结束的是什么?我想,那两个人身上穿着的长衫,一定是青色。

那些穿青衫的人都已经逝去了,青衫也在岁月中沧桑老去,如一缕袅娜的青烟,在我的心里,如梦似幻,散而不去,淡而不绝。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青衫是古代文人所穿的一种服装的款式,它在作者眼中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含有中国文人淡定超脱的精神内质。

B.青色之所以有文化意义,是因为它拥有中庸的品性,泰然,淡定,不事张扬,却透着一种执着与稳健。

C.秉烛夜读之苦,苦中之乐的个中真味,这“真味”指的是颜如玉、黄金屋这些虚无的东西。

D.“款款青衫妆扮出来的,必定是一副周正坦荡的君子之相”,这个“相”指的是留住的那些“风景”。

E.这篇散文对青衫的内涵作了多方面的解读,表达了对青衫的留念和深刻的理解。

(2)作者说:“青衫,既是简洁的,又是优美的。”,为什么说青衫是“简洁”与“优美”的?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3)文中插入写韦尔乔的一幅画有什么作用?

(4)青衫在岁月中沧桑老去,但为什么作者说它“在我的心里,散而不去,淡而不绝”?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农民到将军

1953年,李作成出生在湖南省中部的梅城镇启安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他的父亲年轻时曾参加志愿军,退伍之后回到村里过着平淡的农家生活,李作成是他的大儿子。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李作成和小伙伴们一起到附近的小学读书。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平日里好动的李作成一进课堂就变得很守规矩。“他很听老师的话,不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就是踏踏实实念书。加上脑瓜很好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三好学生’之类的奖状没少得。”

在自由的乡村生活中,李作成很快长成了一个瘦高的少年,来到离家不算太远的安化一中读初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奶奶的身体也不太好,家里这么多口人全指望着他父母养活,日子过得不容易。李作成很懂事,放学一回家就帮着干家务。尽管他初中时成绩还是很好,但看到父母的辛苦,他就没再接着读书了。

告别学校,李作成回到启安村务农,早早地扛起生活的重担。回村以后,他在生产队干活,喂过猪,扛过砖,和大家一起卷起裤腿在稻田里插秧、收割。有时候,晚上就睡在生产队的仓库里,夜里看仓库能计工分。李作成脑子好使,却从来没在干活时耍过小聪明。“生产队的年轻人里有爱钻空子偷懒的,李作成从来不搞这些,生产队让干什么,他就卖力干好。他本来就聪明,还很诚实,村里人人都喜欢他。”

1970年,部队到村里征兵。那个年代能参军是很光荣的事,而且他入伍也能减轻些家里的负担。另外,他虽然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但非常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觉得一直待在村子里会有些遗憾。就这样,17岁的乡村少年李作成离开了家乡,走入军营。

入伍之初,李作成被分配到广西军区独立2师2营营部通讯班当战士。由于学习认真,训练刻苦,李作成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当上班长,还入了党。随后,他又被提拔为排长、连长。

1979年,李作成奉命带领连队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他在战场上打仗不要命,“有湖南人的霸蛮,有湘军的血性”:用左手抓住敌人发烫的枪管,右手提着冲锋枪射击,击毙敌人后才发现自己抓枪管的手烫得满是血泡;右臂被子弹打穿,鲜血直流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战斗……

由于作战勇猛,战绩突出,李作成所在的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尖刀英雄连”,他本人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之后,李作成作为作战英模报告团成员在全国巡回演讲,他的名字也家喻户晓。他还被安排回到老家启安村做了一场演讲。演讲结束后,他和亲戚朋友匆匆忙忙见了面,又随着部队走了。

在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上,29岁的李作成入选为主席团成员,一年之后,他被任命为广西某边防团团长。当时,团里的管理松散,训练成绩不理想。他上任之后,就到基层连队抓训练,带领团队逐渐甩掉了落后帽子,进入了先进行列。1991年,李作成升任广州军区守备第三师师长。

人们常说,对于解放军而言,抗灾前线就是他们在和平年代的战场。1994年,广西发生严重洪灾,李作成率部前往抗洪第一线,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年,中央军委为他所在部队集体记二等功。1997年,李作成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一名44岁的将军。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奉上级命令,李作成又带领部队转战湖南、湖北的11个县、市,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7万余人,守卫了荆江、洞庭湖等大小堤垸280多公里。

同年,李作成被任命为第41集团军军长。后来解放军在我国东南沿海举行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李作成参与其中。在两个多月的演习时间里,他近百次组织修改方案,多次进行沙盘推演。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观看演习时,曾对李作成说:“不简单啊!长江后浪推前浪。看了你们这次演习,我对人民解放军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2008年,经历了10年“正军”岁月的历练后,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跨入副大军区职行列。一年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2013年,李作成升任成都军区司令员,201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些年,李作成冲在第一线的作风没有变。就在他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当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他又一次出现在救灾队伍中。此后相继发生的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中,李作成也都参与了指挥救灾工作。

这些年间,李作成还保留了勤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查询到他近几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国防》杂志上发表过的许多文章。文章主题涉及推动部队装备建设科学发展、人民防空建设、装备和保障机关能力素质建设、推进战区军事斗争国防动员等。

对于启安村的村民们而言,感受更为真切的是,不论职位、军衔怎么变,李作成还是他们熟悉的那个同乡。多位村民提到,李作成是个孝子,曾把父母接到身边,但老人家岁数大了,还是习惯老家的生活,就回到村子里住了。

(节选自2016年1月《环球人物》)

[相关链接]①习近平曾引用《韩非子》中“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希望干部们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②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李作成任陆军司令员。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因为家境原因,尽管李作成初中学习成绩很好,所以他不得不告别学校回家扛起生活的重担。而这也正是决定了他走进部队当上将军的客观因素。

B.李作成回家务农后深得村里人喜欢。在生产队劳动的日子里,他不像其他爱钻空子的年轻人那样偷懒,生产队安排的工作都会卖力去做,是一个聪明又诚实的人。

C.“用左手抓住”“右手提着”“满是血泡”等战斗中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示了李作成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英勇作战的英雄形象。

D.全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交代了李作成的成长经历,刻画了一位真实的农民将军的形象。

E.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司令员李作成的成长经历印证了《韩非子》中的“猛将必发于卒伍”。他出身农家,从战士做起,经历了部队的考验,现被授予少将军衔。

(2)李作成从一名战士发展成为将军的主观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孟子曾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请指出李作成对“二者”的态度做法,并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陈更是北京大学理工科造机器人的博士生,然而她深厚的文学功底令人瞠目结舌。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场比赛中她就          ,以一题之差与擂主席位擦肩而过。

(2)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宏碁集团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毋庸置疑,但创始人施振荣先生在国际运作上过于          ,也常常成为众矢之的。

(3)习近平主席近两年来采用了积极的外交政策。对此,外国媒体认为“中国已经放弃         ,要推动大国外交”。

A. 脱颖而出   锋芒毕露   韬光养晦    B. 锋芒毕露   脱颖而出   韬光养晦

C. 脱颖而出   韬光养晦   锋芒毕露    D. 韬光养晦   锋芒毕露   脱颖而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6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指出,城区学校不仅“大班额”现象依然普遍,而且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依然明显。

B.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了“创客”这个网络新词进入了官方词汇,有着更多耐人寻味的深意。

C.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失衡、不沉稳。

D. 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原来是贵州省人民政府驳回了一村民的行政复议申请,对此表示不服而起诉省政府。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每年三四月份是野菜生长旺盛的季节,抓一把绿油油的野菜,经过简单烹制就能变成满口的绿意与清香。从营养学角度看,荠菜的蛋白质含量在蔬菜中居上乘,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钙含量也很丰富,应时吃些野菜对健康也有好处。          ,但一般野菜多性寒凉,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因此脾胃虚弱的人要少吃。

A. 尽管野菜的种类是那么的丰富    B. 既然荠菜有一定营养价值

C. 所以野菜有一定营养价值    D. 尽管野菜有一定营养价值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_________________,但这种表象的繁荣掩盖不了国内旅游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由于国内旅游需求的急剧膨胀既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承受力,也超出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手段所能达到的管理能力,可以说我们在迎接国内旅游发展时是准备不够,仓促上阵。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除对三类旅行社有较强的市场准入管理手段外,_____________。这就导致了________,服务质量低劣,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国内旅游业还处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阶段,国内旅游市场的混乱局面在短时期内难以根除。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如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你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这个标志图案;再指出图案的象征意义。

(1)图案介绍:

(2)象征意义: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班主任批评一个学生带食品进教室,经常会有人理直气壮地说:不只我一个人带,还有人也带了的!批评一个学生未穿校服,有人会说:某某班也有人也没穿!但几乎没有学生说,某某这次考了140分,我下次要考150分!某某这次得了省一等奖,我下次要得国家一等奖!相反,在别人考了140分,得了省级一等奖之后,这些人又要说,我不行,别人好聪明啦呐!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