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纤纤素手                擢:举起,摆动

B. 越陌度阡,枉用相        存:问候,探望

C. 列坐其                  次:周围

D. 以今日事势观之          第:仅,但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夙兴    B. 月明星稀,乌鹊

C. 后人哀之而不    D. 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状语后置句)

B.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句)

C. 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句)

D. 戍卒叫,函谷举       (判断句)

 

一、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 ①隐宫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王伏其辜       :全,都    B. 东土                :安抚

C. 关中大二十日     :搜查    D. 天下送诣七十余万人    :徒然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B.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C.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D.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后来的宰相。

B. “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C.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D. “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国统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议论帝王的称号问题;秦始皇采纳群臣的建议,把自己称为“皇帝”。

B. 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调发隐宫徒刑者七十多万人,挖运北山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来木料,建成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C. 秦始皇厌恶别人说死,但在他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派人在骊山开凿洞穴,为自己营造陵墓。

D. 秦始皇夜间易服出行咸阳,在兰池遇上盗贼,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

(2)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与情。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名句默写。

(1)《诗经·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2) 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3)《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4)曹操《短歌行》借《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5)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回归园田后,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烛照无人苍茫时

杜怀超

①水烛,其实就是菖蒲,亦名香蒲。我更青睐于水烛这个诗意的名字,水是滋润万物的元素,烛是照彻万物的光亮,水烛拥有照彻水面之下与内心之中的光芒,是世间少有的音符,是充满灵性的想象。

②水烛生活在水中,茫茫水域,无花无柳,却有这么一丛植物,从水底滋滋冒出来,遍身裹满碧绿,密匝匝地林立于水面之上,苍白空洞的时空充溢着生命的涌动。然后从深邃无言的水面上,从碧绿的内部,开始孕育,开花,到了秋天,茎干上端就会生出艳丽的蒲棒来,越到深秋越是膨大,颜色也由刚开始的淡黄逐渐变深,棕黄,直至绛黄。

③水烛本身的绿就够人细细品味了。能使一江春水,化作万顷绿波,摇曳在水波之上,拓展生命的足迹,让我们看到水是活的,甚至水面上的日子都是那么充满灵气。水烛看上去是纤弱的,不禁水面上的风雨,却蕴含着无限的坚韧之劲,从虚无处葳蕤一片绿地。在苍茫辽阔的水面上,一丛丛水烛在彰显着什么?一片水域的孤独伴随着一群水烛的孤独,一个万物相依的境界呼之欲出,水为水烛而生,水烛是点亮水的眼睛。那高飞的鸟群,偶然会把这片清凉的绿地当作停息的月台。

④每一种植物,都是一盏灯。水烛的最后,上演的是灯火星散的一幕:西风下,原本凌波的傲然,只幻成了一绺绺的丝缕、团絮状物,带着细小的种子飘散四方,无数鲜活幼小的生命从四面八方开始新的跋涉。而在水底深处,水烛的根依然还在。根在,水烛就不会消失,那光芒就不会熄灭。

⑤我关注水烛,他们独处水域一角,在不知名的时空里,潜滋暗长,抽出细长碧绿的叶子,长出赫黄色的蒲棒。无数柔弱与秀美的绿叶,在晨曦的微风里,恰似披着长发的女子,站在诗人吟唱的河畔,遥望着,沉思着。

⑥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水烛与人们的生活就纠缠在一起了。农人把水烛的叶子晾晒干后,编成修身养息的蒲席。轻盈的蒲席,托着沉重的肉身,安置着农人栖息的夜晚。随着对水烛的熟稔,农人对水烛有了新的开拓。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帘等走进了农人生活中。农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旷野中行进。

⑦一旦一件物什与生命、生活息息相关,这物什就会变得神秘而深邃,水烛亦是。当水烛变成了传说中捉鬼专家钟馗手中的蒲剑,或走到端午的门楣,信奉自然、神灵的农人立马恭敬起来,这水烛不再是一棵植物,物性消失,神性生成。至今,多少农家小院,端午时节依旧高挂水烛、艾草,祛邪避灾。

⑧诗人们,则在水烛身上,找出性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蒲苇就是水烛。坚韧的水烛恰似《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执着爱情,至死不分离。这场爱情悲剧里,水烛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这绵绵不断的情思,正是水烛与生俱来的气质,是大自然最牢不可破的爱。

⑨一件件水烛的草编织品,似乎是我们生活的昨日镜像,用反光的方式,用可以穿透时空的自然之物,越过沟壑与深渊,抵达我们层层栅栏与樊篱的内心。用粗糙代替精细,用简朴代替豪华,用原始代替包装,还原生活的面目,还原生命的根本,还原人类的最初行走。在当今生活的微弱光亮中,我倍加怀念千百年前古人穿着蒲草鞋行走的背影,怀念那坐着蒲草垫挑灯夜读时的月色。因为在这些水烛编织品面前,我们找到了一种久已消失的光芒,与古人简朴生活的心灵互应、对接。正是水烛编织品,让我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里有了本真的镜像,有了与日月星辰同在的草木本色。

⑩几千年前,我们就是靠着水烛、水芹之类走出时间的荒原,走出历史的封面。草根、草叶、果实、花朵等曾都是我们的腹中之物,一天,一年,一百年……用坚韧和卑微养活着人类。那时我们都是匍匐着身子在大地上寻找,我们的头颅我们的身子高不过任意一棵水烛。而现在,沿着水烛的微光,我们或许还能找到那些本真、质朴、坚韧……至少,在苍茫的寒冬,我们不至于在水烛四下纷飞之际,瞬间白头。

1.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水烛的形象特点。

3.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本文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五、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生说:“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②这个仅有鸡蛋大小的鹅卵石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几百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③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④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⑤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⑥骆驼考全省第一,残疾,被辞退。我们虽然同情他,却没有办法;而他却从容不迫,看不到一丝沮丧的样子。他站在打饭的队列里,不时有人扭头看他,可他置若罔闻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   ① 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   ② 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   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   ⑤ 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   ⑥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A

所以

即使

B

/

那么

虽然

C

/

所以

由于

D

而且

/

一旦

甚至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济阳县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结合该县的发展实际,积极谋划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同时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

B. 芜湖市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申请日前正式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复,成为全国首批11个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C. 8月6日深夜,远征俄罗斯喀山的河南小伙儿宁泽涛力挫强敌,勇夺世锦赛百米自由泳冠军,令中原大地的家乡父老无不欢欣鼓舞。

D. 近几年,为了让河南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河南省始终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4分) 

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自运营以来,受到各界关注。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李克强总理给三联书店全体员工回信,肯定了他们“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的创意”,认为这项活动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同时希望他们把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的灯光陪护读者夜读前行。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近些年来,,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