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云南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特重饮食的文明

以青铜作为主要生产工具之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虽苏美等其他古文明也有青铜文化,某些现象甚或早于我国,但我国青铜文化自有特色,饮食即为其中之一。

古人虽然有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似乎皇帝已知铸鼎,但《墨子•耕耘》有云“昔者夏启……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铸铜的盛行是从夏朝开始的;夏禹铸九鼎之传说尤为世人所重。但此即应注意:墨子说铸铜时用的语词是采“金”。中国古代称金就是指铜,而非金银之金。这便与其它文明迥然不同。古埃及、古希腊、苏美文化均有大量金银器,唯中国用金极少也较晚,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在殷周称为吉金的,都是铜。

采金铸器的过程,先是用被称为纯铜的红铜。再而加入锡,形成锡金合金,是为青铜。青铜器可概分为礼器(如鼎彝)、乐器(如钟铙)、兵器(如戈矛)、车器(如銮轴)、农工器(如刀铲)、杂器等之类。但有趣的是,所谓礼器,大抵是食器。而这也与其它文明不同。

禹铸九鼎的“鼎”就是主要的食器。直到现在,闽南语称锅子仍叫鼎。而鼎却又是政权的象征,争政权就叫做“问鼎”。入朝做官跟宁愿退隐江湖的人相比,则称为“钟鼎山林、人各有志”。有钱的大户可以用旁的形容词去描述,“鼎食人家”却只能指有政治势力的世家。鼎这种食器为何竟有如此重大的政治及权力意涵呢?礼器为何又多是食器呢?须知兵器车器农器工器都不可能用为礼器,只有食器可以。何以食器有此地位?

答案不难索解。《礼记.礼运》早已讲过:“礼之初,始诸饮食”,又说:“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御、朝聘”。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之,此即礼之所由起也。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之顷。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 “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这是后世儒者对礼的发展及其内涵之解释。但亦唯有如此解释,才能说明礼器与食器混同的现象,也才能表征出中国政治学为何会以 “养”为内涵的特点。

礼器中鼎、彝、爵、尊、盘、觚均为主要饮食器。礼这个字,原本也就是酒醴之 “豊”。以豊敬神或敬人即是礼。此可称为 “礼食一如”。而一个民族也需是如此重视饮食,才会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此可称为“特重饮食”。

正因特重饮食,故铜器之中食器之繁,可令人叹为观止。以酒器来说,酿酒的罍、贮酒的壶、贮酒而备斟的尊、装满以备移送的卣、温酒的斝、斟酒的升、饮酒的觯、可温酒而饮的爵、可烫酒的觚,以至盂、卮、杯、觞等,简直不胜枚举。其中爵又用为爵位之爵、尊用为尊长之尊、孔子以“觚不觚,觚哉”喻说政治抱负、庄子以“卮言日出”形容自己说话的方式,则明显是饮食事物在思维活动中的延伸。

(摘编子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1.下列关于“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皇帝“鼎湖龙驭”的故事、《墨子·耕耘》的记载和夏禹铸九鼎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中国铸铜的历史由来已久。

B.鼎是青铜器的一种,但它区别于乐器、兵器、车器等其他青铜器,如钟铙、戈矛、銮轴、刀铲、觚都不可用为礼器,但鼎可以。

C.鼎是一种具有重大的政治及权利意涵的食器,“钟鼎山林,人各有志”说明鼎的象征义往往跟隐退江湖形成对比,象征富贵人家生活的奢侈豪华。

D.鼎既是主要的食器,有时政权的象征,这种食器与礼器混同的现象,象征出中国政治学以“养”为内涵的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铜文化不独见于中国,但中国的青铜文化独具特色,从饮食的角度看待礼的问题,这还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之一。

B.铸铜的盛行,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中国用金较少也较晚,金的雕饰制作要到春秋战国才较发达。

C.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有诸多不同,如中国古代以金代铜的指称,又如中国古代礼器大抵就是食器这种有趣的现象。

D.古代采金铸铜需经历从红铜到青铜的过程,礼器、乐器、兵器、车器、农工器、杂器等都可用铜锡合金铸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发端于饮食,有饮食才有生命,如果不能顺应天命,身体力行,顺时而动,彬彬有礼的社会就难以形成。

B.礼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人不赞同通过竞争抢夺资源,对于财货和人力的分配应当谦逊推让的分配观念,一方面起源于古时最基本的觅食求生问题。

C.“礼”字原本就是古代祭祀用的行礼之器,用礼来敬神或敬人即使礼。从礼的角度看待饮食,一个民族才会重视饮食。

D.古代酒器种类繁多,有罍、壶、尊、卣、斝、升、觯、爵、觚、盂、卮、杯、觞等,这与古人特重饮食的观念密不可分。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衡乃诡对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对文中划线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文:      连缀

B.举孝廉不行      没有去应荐

C.安帝闻衡善术学:素常

D.遂共之:        谗言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大学》、《春秋》。

B.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状语后置语句。

B.因以讽谏:状语后置句。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主谓倒装句。

未之有也:定语后置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简要分析本诗首联的情景关系。

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正面描写琵琶女在诗人的再三邀请下出场的羞怯神态的是“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                      ”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祭月,唱出了“                     ”的心底悲歌。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命若琴弦(史铁生)

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⑦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

⑧“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

⑨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⑩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⑾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⑿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多处描写老瞎子为治好自己的眼睛不辞辛劳奔波说书,到后来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时,顿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B.小说第(5)段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

C.老瞎子将“一千根”的谎言变为“一千二百根”,继续传给徒弟,意味深长,与前文老瞎子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形成照应。

D.小说的构思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艺人的一生,也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人生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开头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②段刻画说书老人的形象用了哪些手法?勾勒出说书老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请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③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15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④在那片带有原始神秘色彩的绝崖峭壁上,一条条悬泉飞瀑,从万仞峰顶倾泻而下,发出瓦釜雷鸣般的巨响。

⑤景区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安全保障与旅游者休戚相关,近日国家旅游局决定撤消重庆神龙峡景区和橘子洲旅游区5A级景区资质。

⑥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雷雨》里曹禺在思想上不仅加大了批判旧社会的力度而且在艺术上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化戏剧的高境界。

B在窦娥被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个细节的描写不仅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也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C5月8日美国海军部和普渡大学签署协议合作研发替代能源技术使替代能源在2020年时能够满足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一半的能源。

D由国家林业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于2014年11月1日至4日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离不开酒。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唐代文人之醉酒,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既然

/

但是

从而

B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崔永元老师在主持时说了一句话:语文的魅力就在于一个乞丐和一个诗人晒太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语文是什么?                ,在物理学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而在语文课堂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生命量。语文学习经历告诉我,语文素养的核心就在于阅读。而且,我认为,             。因为中学生的时间是紧张有序的,中学生的生活是单纯而无干扰的。青春的空白期需要书籍来充实,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个时间很关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是学生的学习流程图,请把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晋朝人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晋国人孙康少时酷爱读书,晚上无钱买油点灯,经常夜里蹲在雪地里映着雪光苦读.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书里,不觉的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孙康刻苦攻读,终成大业.

材料二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笑林》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