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一上段测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fēn           (jué)     骨髓 suǐ        

B         quē  chēng)  

C.         jìn  shèng   彳亍chìC        

Dcuán   fěi     zài      páng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寥廓  萧瑟  安详  黯然  打渔船    桀骜不驯

B.榆阴  磅礴  典押  拜谒  短小精捍  星辉斑斓

C凄婉  逶迤  浸渍  遏止  旁征博引  意气风发

D.叱咤  浮躁  屠戮  忤逆  身不恤  博闻强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C.何陋之有?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秋毫不敢有所近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

⑦范曾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常以身翼蔽沛公⑩道芷阳间行

A①⑥⑦/②③⑤/⑧⑩/④⑨          B①⑦/②⑤/③⑩/④⑥⑧⑨

C.①⑥/③⑧⑩/②⑤⑦/④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将手无寸铁的无辜的中国公民樊京辉和挪威人质杀害,并把血腥的尸体图片刊发在其官方网络月刊《达比克》上,他们的这种做法真是_____________。

②当国家面临灾难时,如果我们都一味地_____________,而不是像烛之武、刘和珍、梁启超、屈原一样勇敢地承担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责任,那我们的国家便失去了希望。

③史玉柱绝对是当今商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他凭借巨人汉卡和脑黄金迅速腾飞。然后因“巨人大厦”项目迅速坠落,几年蛰伏后,又凭借脑白金和《征途》_____________。

A.惨无人道           洁身自好           死灰复燃

B.惨绝人寰           明哲保身           东山再起

C.惨无人道           明哲保身           东山再起

D.惨绝人寰           洁身自好           死灰复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由技术演进、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丰富这三股力量驱动的,其发展大势不可逆。

B.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涵着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通过加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检测以及提高监测信息的透明度,既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有短,不像诗句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地名,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冠,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经历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禄山乱,天子入蜀  天大雨,道不通    会:恰逢

B.自七岁          予作文以记之      属:写作  

C.天子哀怜之      伏惟启阿母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D.陛下忍弃之        孰能讥之乎?      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七岁属辞,四十年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出华州司功参军          此亡秦之续耳,窃大王不取也!

C.甫抵罪,绝言者路        舍郑以为东道主

D.好论天下大事,高不切也  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杜审言的孙子,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等地漂泊。后来考进士落榜,困居在长安。

B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经常对严武无礼,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次严武想杀掉杜甫,因为严武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

C杜甫多次献上赋颂,抬高自己,陈述自己重操祖上旧业的愿望。恰逢安史之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后来杜甫身穿破旧衣衫想要从鄜州投奔玄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夸夸其谈。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但能坚守节操,没有污点。

4.翻译以下三个句子

(1)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冠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写词人面对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不禁感慨发问的名句是“                            ?”

(2)在《荆轲刺秦王》中写众人和荆轲在易水诀别时所唱的名句是“                       

(3)当我们斤斤计较于细枝末节之时,其实完全应该取仔细理解一下《鸿门宴》中樊哙的那句精彩之论“                        

(4)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           ,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栀子花,旧庭院

许冬林

喜欢一些开白花的灌木类花树,像茉莉、木槿、栀子……开起花来,一朵朵都是心思简静,悠然芬芳。

在南方,在乡下,一个女孩子,几乎都有一棵栀子花树伴她长大。五六月的初夏天气,乡村沉陷在疯长的绿色里,是一朵朵淡雅的栀子花来打捞乡村了。女孩子的日月过得都有仙气,是开门见花,闭户则花香缭绕。依花长大的女孩,长得也像栀子花一样素洁婉丽。

童年时,我家有一棵单瓣栀子,大伯家是一棵重瓣栀子,都是姑姑在出嫁前栽的。花树大了,开花了,我和堂姐刚好到了戴花的年龄。

那时候,还没起床,母亲已经将带露盛开的栀子花掐回来,就等我起床给梳辫子戴花。我坐在窗台边的椅子上,闻着花香,觉得晨晓潮凉的空气都有殷勤待我的情意。我戴着洁白的栀子花,穿着杏黄色的连衣裙,背着小书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觉得整个世界都好美。觉得自己是一只白色的蝴蝶,幻作了人形,来人间游览,处处都有新奇和感动。多少年过去,我一直觉得那一段时光最有人间的美意。

后来,母亲一时贪念,将家中的那棵栀子花卖给了村干部,移栽在新建的村办公楼的大院里,令我号啕。好在,南方水乡的女孩子,天生都是种花好手,我很快就从同学家里移栽了一根插枝。夏天的黄昏,一放下书包就去给花浇水,没几年,也开花了,而且是硕大的重瓣栀子。夏日,不论黄昏还是晨晓,看着一朵一朵的白花盛开,就觉得内心甜美。伴有栀子花的庭院,那才是世上一处端庄秀美的人家啊。

少年时读过一首古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读过就喜欢得要命,好像是算命,被人一桩一桩算得准,即使有过崎岖有过黯然,那一刻也是感慨欢喜。微雨的初夏,忙碌的母亲和奶奶们,还有依旧在庭院里不慌不忙吐露芬芳的栀子花,那就是我们的乡村我们的生活啊。

成家后,住公寓楼,住在楼上,养花不易。幸运的是住一楼的邻居家有个庭院,院子里栽有栀子花。我就有福气了,时常傍在阳台边,享受那摇荡蓬勃的花香,领受那饱满甜蜜的情意。后来,又贪心,终于抱回一大盆的栀子花,养在家里,一养多年。每出门,不担心家财被盗,其实也无甚家财,只是担心那栀子花无人照料。养花养到后来,就像养了一个女儿,一边欢喜,一边念念放不下。花开时节,一朵一朵的白蝴蝶落在绿叶里,或藏或现,或豪放或婉约地开。我们枕着花香入睡,浮游在花香里饮食起居,世事悠然,无哀无忧。

有一年,在北京的一处广场边,看到人卖花,其中就有栀子花。北京的栀子花是从花棚里移出来的,枝叶稀疏,花开胆怯,眉目之间甚是楚楚可怜。可能还是气候和水土的原因,养得不够丰润有神采。我彼时离家已有些日子,再见栀子花,如遇流落在此的故人,又感动又心酸。身边是一位西北长大的朋友,我问他,知道那是什么花吗?他一脸懵懂茫然。他说他们那边没有栀子花,也没有莲藕,没有芦苇,没有菱角……我听了,替她遗憾半天。我一直以为,有家的地方,就有栀子花,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栀子花。人总要在水气和花气里长大。

在苏州,在南京,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南江北,初夏路过人家的院子前,一路是栀子花的香气相迎相送,让人觉得,这尘世美好得每一分每一秒里都充盈着爱意。

我奶奶青年时守寡,中年时又失去了我的大伯,她自觉自己是个不幸的人,自此穿衣再不穿艳色,连从前的绣花鞋子也摁进了箱底。但是,却一辈子保持着戴栀子花的习惯。初夏的浓荫下,坐着一位身穿藏青色斜襟褂子的老人,他头发绕在脑后,绕成一个扁圆的髻,髻边斜插一朵栀子花。她颤颤走动在树荫下,一阵一阵的香气软软袭来。戴花的奶奶,有着观音一样的慈悲温和的美。

栀子花,开在南方多雨的庭院里,开在简洁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它多像一个素色的女子,没有遗世独立,也不轻易伤感。她只以一种温婉清美的姿态,将一种小格局的生活撑得格外饱满,撑得别具情味。

——摘编自《散文》2015年8月刊

1.下列队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篇列举茉莉、木槿等一些开白花的灌木类花树,是为了反衬栀子花,突出作者对栀子花情有独钟。

B.作者回忆童年生活,表现了栀子花伴随自己成长,带给自己的温馨和感动。

C.文章写戴花的往事,写庭院人家,写有栀子花的古诗,写成年养花、遇花的经历,形散神聚,借栀子花表达作者对南方乡村生活的怀念。

D.文中写到了回忆中的姑姑、堂姐、母亲、奶奶,都是为了表现我对栀子花的深厚情谊。

E.栀子花贯穿全文,与之相关的人情世故,读来让人感受到宁静美好,虽其中也夹杂了一丝淡淡的忧伤,最终仍给人以温和的美感。

2.“我彼时离家已有些日子,再见栀子花,如遇流落在此的故人,又感动又心酸”中,为什么“我”会有“感动”和“心酸”?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中的栀子花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条陈述。

 

六、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