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河南灵宝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月清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秋节从产生之始,就是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为了先民崇拜的对象。月亮在阴阳理论中,象征着阴。所以在古代神话中,月神往往是女性。中国最早的神话著述《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居住于玉山和昆仑,此二山皆为月精所住。在汉代画像砖中,也有西王母居于月亮一方,以蟾蜍作陪,和日神东王公相会的情节。而我们熟悉的嫦娥,原型则是《山海经》中的帝喾之妃常羲。到汉代这个故事逐渐演化,《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奠定了今天嫦娥奔月故事的基础。

除了神话故事,中国人对月亮的祭祀活动同样开展得很早。先秦时期,《国语》便记载:“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统治者在春分祭祀太阳,在秋分祭祀月亮,以此来取得教化民众的效果。到隋唐之时,祭月的传统渐渐从秋分移到了中秋日。由于中秋天气干燥,空气洁净,圆月显得格外明亮,是日祭月,强化了祖先们对月的崇拜。与此同时,祭祀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中秋夜与杨贵妃在太液池凭栏望月,说明当时中秋赏月已经成为风俗。

中秋作为一个正式的节日从何时而起,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中秋已经相对固定,并包含一定的节日内涵了。从那时起,中秋与“团圆”这一主题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圆这一概念代表着圆满、完整,加之不露锋芒、浑圆饱满等几何特征,使得圆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理想状态的一个具体表现。中秋因为正值月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赞叹与欣赏,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团圆的无数遐想。就连食物,也要做得圆润,名为月饼。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盛唐以后,中秋话题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当中。这类诗歌表达最多的感情,自然是思人思乡。这种情绪,一方面来源于人生波折分别,就像月相盈亏的不可控制。中秋月圆,衬托得人间离散更为伤感。所以苏轼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感慨。而韩愈面对一年一度的中秋明月,则有“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叹息。另一方面,思念之情也因为天下之人此刻得以共赏一轮明月,便能遥寄相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月,便是秋思落地之时,所以也就有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哀伤。

由家庭的团圆而生发出的家国情怀,也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中秋雨霁,月色入户,陆游只能感慨:“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玉笥峰头的一轮明月,也是他心头难以割舍的故国家园。中秋的明月,寄托着太多的家国理想,士大夫们在月下祈祷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如今,每逢传统节日,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团体,都会自发组织活动庆祝。大家通过制作传统食物、展示才艺,一同遥寄对祖国的思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其诞生和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月亮和太阳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B.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神常常是女性的形象。这从《山海经》和汉代画像砖中有关西王母的居住之地的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

C.虽然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形象原型为《山海经》帝喾之妃常羲,故事也很早就见于《淮南子》,但祭月活动和中秋赏月已与它没有联系。

D.对月亮的祭祀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了,由《国语》中 “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祭月的目的是教化民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先秦到隋唐,祭月的传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祭月的时间由秋分日变成了中秋日,以统治阶级为主题的祭月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

B.隋唐史选择在中秋祭月,与天气干燥、空气洁净以及月亮本身的明亮密不可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赏月的记载,表明中秋赏月在唐已成风俗。

C.“团圆”作为中秋节的主题,与中秋日正是月圆之时以及“圆”所代表的圆满、完整等特征关系密切,“团圆”也因此成了人们心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D.中秋作为诗歌吟咏的对象,在盛唐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之中。这些诗歌也多是借月抒怀,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中秋月表达思人思乡诗歌的出现,除了和月相盈亏与人生波折极为相似易引起伤感之情有关之外,还与离散之人共望明月,借以寄托相思有关。

B.由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中秋节人们互赠月饼,取其“团圆”之意,这在后来成为一种流行的节日文化现象。

C.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和陆游的“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的诗句,同为写月,但寄托的情感是不同的。

D.由个人的家庭团圆到国家的统一稳定,文人士大夫们面对中秋月冲破小家的束缚,而形成的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神医王十二

冯骥才

天津卫是码头。码头的地面疙疙瘩瘩可不好站,站上去,还得立得住,靠嘛呢——能耐?一般人能耐也立不住,得看你有没有非常人所能的绝活儿。换句话说,凡是在天津站住脚的,不管哪行哪业,全得有一手非凡的绝活,比方瞧病治病的神医王十二。

要说那种“妙手回春”的名医,城里城外一挑一筐,可这只是名医而已,王十二人家是神医。神医名医,一天一地。神在哪儿,就是你身上出了毛病,急病,急得要死要活,别人没法儿,他有法儿,而且那法儿可不是原先就有的,是他灵光一闪,急中生智,信手拈来,手到病除。

王十二这种故事多着呢,这儿不多说,只说两段。一段在租界小白楼,一段在老城西马路。先说租界这一段。

这天王十二在开封道上走,忽听有人尖叫。一瞧,一个在道边套烟筒的铁匠两手捂着左半边脸,疼得大喊大叫。王十二急步走过去问他出了嘛事,这铁匠说:“铁渣子崩进眼睛里了。”王十二说:“别拿手揉,愈揉扎得愈深,你手拿开,睁开眼叫我瞧瞧。”

王十二抬起头往两边一瞧,这条街全是各样的洋货店,王十二喜好洋人新鲜的玩意儿,常来逛。他灵光一闪,扭身就朝一家洋杂货店跑去,进门伸出右手就把挂在墙上的一样东西摘了下来。

王十二跑回铁匠跟前说:“把眼睁大!”铁匠使劲一睁眼,王十二也没碰他,只听“叮”的一声,这声音极轻微也极清楚,跟着听王十二说:“出来了,没事了。你眨眨眼,还疼不疼?”铁匠眨眨眼,居然来源Z-x-x-kCom一点也不疼了,跟好人一样。再瞧,王十二捏着一块又小又尖的铁渣子举到他面前。

铁匠纳闷,到洋货店里打听。店员说:“还没有听说它能治眼!这是个能吸铁的物件,洋人叫它吸铁石。”原来王十二是使它把铁匠眼里的铁渣子吸下来的。

可是,刚刚那会儿,王十二怎么忽然想起用它来了?

神不神?神医吧。再一段更神。

这段事在老城西那边,也在街上。

那天一辆运菜马车的马突然惊了,横冲直撞在街上狂奔,马夫吆喝拉缰都弄不住,街上的人吓得往两边跑,有胡同的地方往胡同里钻,没胡同的往树后边躲,连树也没有的地方就往墙根扎。马奔到街口,迎面过来一位红脸大汉,敞着怀,露出滚圆锃亮的肚皮,一排黑胸毛,赛一条大蜈蚣趴在当胸。有人朝他喊:“快躲开,马惊了!”

谁料这大汉大叫:“有种往你爷爷胸口上撞!”看样子这汉子喝高了。

马夫急得在车上喊:“要死人啦!”

跟着,一声巨响,像撞倒一面墙,把大汉撞飞出去,硬摔在街边的墙上,好像紧紧趴在墙上边。马车接着往前奔去,大汉虽然没死,却趴在墙上下不来了,他两手用力撑墙,人一动不动,难道叫嘛东西把他钉在墙上了?

人们上去一瞧,原来肋叉子被撞断了,断了的肋条穿皮而出,正巧插进砖缝,撞劲太大,插得太深,拔不出来。大汉痛得急得大喊大叫。

大汉叫着:“快救我呀!”声音大得震耳朵。有几个人撸袖子要上去拽他。

这时,就听不远处有人叫一声:“别动,我来。”

人们扭头一瞧,认出是神医王十二,便说:“有救了。”

只见王十二先往左边,两步到一个剃头摊前,顺手从架子上摘下一块白毛巾,又在旁边烧热水的铜盆里一浸一捞,便径直往大汉这边跑来。他手脚麻利,这几下都没耽误工夫,手里的白毛巾一路滴着水儿、冒着热气儿。

王十二跑到大汉身前,把滚烫的湿毛巾往大汉脸上一捂,连鼻子带嘴紧紧捂住,大汉给憋得大叫,使劲挣,王十二死死搂着捂着,就是不肯放手。大汉肯定脏话连天,听上去却呜呜地赛猪嚎。只见大汉憋得红头涨脸,身子里边的气没法从鼻子和嘴巴出来,胸膛就鼓起来,愈鼓愈大,大得吓人,只听“砰”的一声,钉在墙缝里的肋叉子自己退了出来。王十二手一松,大汉的劲也松了,浑身一软,坐在地上,出了一声:“老子活了。”

王十二说:“赶紧送他瞧大夫去接骨头吧。”转身去把白毛巾还给剃头匠,走了,好赛嘛事没有过。

在场的人全看得目瞪口呆。只有一位老人看出门道,说:“王十二爷这法儿,是用这汉子身上的劲把肋条从墙缝里抽出来的。外人的劲是拗着自己的,自己的劲都是顺着自己的。”这老人寻思一下又说:“可是除去他,谁还能想出这法子来?”

人想不到的只有神,所以天津人称他神医王十二。

(选自《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天津卫码头人才济济的背景,在天津卫打拼的人要有能耐、有绝活儿,否则是站不住脚的,以此引出对神医王十二的描写。

B.神医王十二的两段故事,一段在租界小白楼,一段在老城西马路,这是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同时也说明神医王十二的病人既有达官贵人,也有普通百姓。

C.文中写铁匠的“纳闷”,目的是引出对吸铁石以及王十二能够使用吸铁石给铁匠治眼的具体原因的介绍,以此表现神医王十二的特点:急中生智,手到病除。

D.被马车撞的大汉是一个比较莽撞的人,加上酒喝多了,没有躲避而被撞飞到街边的墙上,获救之后他用“老子活了”来表达对王十二的感谢之情。

E.文章十分口语化,作者就像一个说书人一样,面对面向听众讲述故事。比如“神不神?神医吧。再一段更神”,用询问的口吻总结了上文又引出下文。

(2)小说以“神医王十二”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小说在刻画神医王十二的形象时,具体使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神医王十二给了我们哪些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刚刚参加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的张继科在开赛当日       赶到赛场,结果13爆冷输给了小将梁靖崑。

(2)近日一段廊坊固安老人孤身骑三轮车寻找走失儿子,        历经千辛万苦的视频让很多网友为母爱的伟大而感动。

(3)民警找到对山况熟悉的守林人卓金龙,警民联手在深山中        近7 公里,耗时近6小时,终于找到了6 名驴友。

A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B.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C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披荆斩棘  

D风尘仆仆    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当城镇化率过半、“乡土中国”开始转向“城市中国”时,我们也迎来了城市大发展大建设的阶段,如何建设、规划、管理好城市家园,也摆在了各级管理者的面前。

B站在2016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C我省环境污染责任险推广遭遇尴尬,投保企业数量远低于周边省份,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投保意识不强,普遍抱有侥幸心理造成的。

D.美国安全智库在其年度预测报告中称,2016年美国将加强在南海的活动,并巩固与东南亚伙伴国家的军事合作。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①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

②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③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

④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

⑤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⑥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A.④②⑤③⑥①    B.④③⑥①②⑤    C.⑤③②③⑥①    D.⑤④②③①⑥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客观地说,                 ,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的确走了不少的弯路,也有着很多值得当下可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教训。可遗憾的是,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的这些日子里,一些学校并没有将此前的这些经验教训记在心中并合理规避,反倒以另外的形式将足球项目和其它体育活动对立起来,                  ,不但误读了国家发展足球的真正本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近期2016年杭州G20峰会标识正式发布。读图,请简要分析标识构成及其意蕴。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传统工艺中打造一面铜锣,往往需要经过千锤锻打,才能使其规格合适,厚薄均匀,形状美观。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定音,多由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掌锤,在锣面上不停地轻敲碎打,耳听目察,寻找定音的部位,找准之后,只需一两锤,就使一面新锣臻于完美了。正如俗话所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