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西宜春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江西琴派

在宋代艺术领域内,有一个以地域命名的古琴流派——“江西琴派”。

江西琴艺历史悠久。在江西贵溪仙水岩悬棺墓葬中,人们就发现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东晋时期,江西籍诗人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典故。到了宋代,江西弹琴者众多,形成了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的江西琴派。宋代政和年间成玉涧在其《琴论》中说:“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可见,在北宋政和以前,就已经形成的了具有不同演奏风格的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江西琴人在整理琴曲谱、创作新琴曲的过程中逐浙形成了“江西谱”。南宋时,江西谱盛极一时,与当时京师派的“阁谱”相抗衡。阁谱是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风格过于刚劲而呈现程式化的拘谨,而江西谱是与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风格偏于纤丽,所以成玉涧说“失于轻浮”。当然,说江西谱“失于轻浮”,也未免有些偏颇。京师派的阁谱刚劲风格,是因为其植根于北土苍茫广阔的自然风光中而形成的。而江西谱是将江南的明媚山水输入了古琴心魄,这才造就了它优美华丽的艺术风格。

据相关记载,江西琴派演奏技法特别丰富,在南宋时成为一个盛极一时的主导潮流的流派。这一流派在南宋灭亡后也随之衰败。当然,衰败并不等于灭亡。上述三大流派中,明清两代尤以两浙派为盛。其实,两浙派在宋代是继京师派和江西派之后兴起的新的古琴流派,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是在初学江西谱的基础上改学两浙派的。他们创作了大量新的琴谱,奠定了两浙派兴起的基础。江西琴派与两浙琴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江西派以琴歌为主,琴歌与古琴演奏相互配合,因此,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两浙派以纯乐器演奏为主,认为一字当一音为俗调,特别注重古琴的独奏旋律,并借鉴了京师派与江西派的优点,又将儒家的思维方式引入古琴,使琴声承载了儒学的文心,形成了“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特点。雅化了的两浙琴派,并逐渐代替了相对俚俗的江西琴派。这个代替,也意识着琴乐与歌乐的分离。

宋代江西能琴文人极多,如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等。其中,欧阳修不仅是宋代江西文人琴之名家,也是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奠定欧阳修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的,不仅是他的善于弹琴,更主要的是他对琴艺理论的阐述。与欧阳修的文论思想的主脉“文以载道”相应,他的琴论思想的主脉是“琴以载道”。欧阳修自小喜琴声,因为高雅的琴声是与古人进行畅达的精神交流的桥梁,能传递千古时空下圣人先哲的言和情。欧阳修称琴为“有道之器”,这正是对“琴以载道”的琴乐思想的最好诠释。

然而,江西琴派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群体,固然与欧阳修个人文化地位的崇高和爱琴、擅琴、论琴有关,但主要原因是他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欧阳修创作的《醉翁亭记》,很快就流传开来。当时有一位太常博士名叫沈遵,非常喜欢这篇散文,于是根据《醉翁亭记》的寓意,创作了《醉翁吟》琴曲,并弹给欧阳修听。欧阳修听了很高兴,为沈遵的《醉翁吟》填写了歌词。《醉翁吟》琴曲成为江西琴派江西谱的代表作。(选自《文史知识》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江西琴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三大流派中,“江西琴派”的演奏技法最为丰富,在南宋时盛极一时,南宋灭亡之后渐趋衰败。

B.“江西琴派”中有欧阳修、王安石等著名文人,其中欧阳修对“江西琴派”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C.“江西琴派”对另一古琴流派——两浙派影响很大,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曾学习过“江西琴派”的琴谱。

D.“江西琴派”是一个在宋代形成的琴艺流派,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宋时,“江西琴派”的“江西谱”盛极一时,能与当时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阁谱”相抗衡。

B.“琴以载道”是欧阳修提出的琴乐思想,这一思想与他的文学创作思想“文以载道”相呼应。

C.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的演奏风格各不相同。其中,“京师派”风格过于刚劲。

D.“江西琴派”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期,属于“江西琴派”的陶渊明就以弹无弦琴而为后人称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在战国时期,江西境内就有人懂得琴艺,因为在江西曾出土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

B.“阁谱”风格刚劲,“江西谱”优美华丽,它们不同风格的形成与各自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关。

C.欧阳修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这是“江西琴派”能形成一个群体的主要原因。

D.作为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欧阳修对琴艺理论的阐述奠定了他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庄宗之母也。太原人,以良家子于武皇。姿质闲丽,性谦退而明辨,雅为秦国夫人所重。常从容谓武皇曰:“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武皇多内宠,乾宁初,平燕蓟,得李匡俦妻张氏,姿色绝代,嬖幸无双。时姬侍盈室,罕得进御,唯太后恩顾不衰。武皇性严急,左右有过,必峻于谴罚,无敢言者,唯太后从容救谏,即为解颜。及庄宗载诞,体貌奇杰,武皇异而怜之,太后益宠贵,诸夫人咸出其下,后亦恭勤内助,左右称之。

武皇薨,庄宗晋王位。时李克宁、李存颢谋变,人情危惧。太后召监军张承业,指庄宗谓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儿,如闻外谋,欲孤付托,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汴,幸矣。”承业因诛存颢、克宁,以清内难。庄宗善音律,喜伶人谑浪,太后常提耳诲之。天祐七年,镇、定求援,庄宗促命治兵,太后曰:“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庄宗曰:“禀先王遗旨,须灭仇雠。山东之事,机不可失。”及发,太后饯于汾桥,悲不自胜。庄宗平定赵、魏,驻于邺城,每一岁之内,驰驾归宁者数四,民士服其仁孝。

太后初封晋国夫人,庄宗即位,命宰臣卢损奉册书上皇太后尊号。其年平定河南,西洛阳,令皇弟存渥、皇子继岌就太原迎奉。庄宗亲至怀州,迎归长寿宫。太后素与刘太妃善,分诀之后,悒然不乐。俄闻太妃寝疾,尚医中使,问讯结辙。既而谓庄宗日:“吾与太妃恩如伯仲,彼经年抱疾,但见吾面,差足慰心。吾暂至晋阳,旬朔与之俱来。”庄宗曰:“时方暑毒,山路崎岖,无烦往复。可令存渥辈迎侍太妃。”乃止。及凶问至,太后恸哭累旬,由是不豫,寻崩于长寿宫。同光三年冬十月,上谥曰贞简皇太后,葬于寿安陵。 (选自《旧五代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B.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C.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D.予齿渐衰儿/但不坠先人之业为幸矣何事/栉风沐雨/离我晨昏!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嫔”,《说文》解释为“嫔,服也。谓服事人者”,文中指的是后官的一个级别封号,嫁给武皇做姬妾。

B.“嗣”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归宁”较常见的意思有两种:出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男子回家省亲。本文中的“归宁”是后一种意思。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本文中的“幸”是第一种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姿容秀丽的曹皇后,最初以良家女子的身份嫁给武皇为嫔妾,在生下庄宗后,更受恩宠,地位很高贵。

B.失去丈夫的曹太后,面对“两李”叛乱,洞察时艰,以情动人,依靠监军张承业度过了危难,稳住了庄宗的王位。

C.重情重义的曹皇后是帮助武皇打下天下的贤内助,然而她教子无方,对庄宗喜爱伶人一事虽耳提面命,但没有效果。

D.疼爱儿子的曹太后面对出兵救助镇州、定州的庄宗,悲不自胜,在汾桥亲自饯别,母子深情可见一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观曹姬非常妇人,王其厚待之。

(2)公等但置予母子有地,毋令乞食于汴,幸矣。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鹧鸪天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 ①危弦:急弦。②捩柂: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桅杆。

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桃花源人们安逸愉悦的生活,勾画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2)白居易《琵笆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琵笆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赚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从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的时光。他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

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 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B.河东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

C.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

D.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叙事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E.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百度眷恋家乡,故土难离。

2.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

3.请简要分析张摆渡的人物形象。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杨廷宝:建筑为了什么

徐百柯

建筑史也许该记录这样一次有趣的饭局: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师杨廷宝(1901—1982)和梁思成,以及他们的学生辈,在北京东安市场一家饭馆就餐。谈话间,杨廷宝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又坐下,又站起来,打量着面前的桌椅,然后从怀中掏出卷尺,量好尺寸,一一记录在小本上。

他说,这套桌椅只占了极小的空间,而坐着甚为舒服,所以引起了他的注意。

杨廷宝的学生回忆,他常常提诸如此类的“小”问题:人的最小空间是多少?人的活动空间至少要多少?一张八个座位的餐桌至少需要多大空间?桌椅的高度该是多少?门把手和门锁装在什么高度才合适?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把钢卷尺、一支笔和一个小记事本,随时记下他所需要的尺寸或画下他认为值得参考的速写。

坐在车内,他有时会指着车窗外的城市建筑问学生:这样的处理,合适不合适?好不好?给建筑系学生讲演,学生期待着听“这么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大谈设计,他却告白:“我来说说台阶的踏步怎么做,好吗?”然后讲了一大通踏步尺寸与人体的关系云云。

后人怀念他:“总之,他一直在关心着建筑师为人类提供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是否合理、合法、合用。”

清华大学图书馆被视为三代建筑师“契合”的经典作品,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12年后由杨廷宝设计扩建,1982年由清华名教授关肇邺第二次设计扩建。关肇邺曾经回忆自己初次见到清华图书馆时的情形。抗战刚胜利,以清华园为伤兵医院的日军撤走不久,到处荒草没膝,满目疮痍,图书馆内大理石地面上满是血污,杂物狼藉,然而“外表的凄凉”丝毫不能掩盖这座建筑一二期设计浑然一体的“内质的壮美”,使人“久久不忍离去”。

关肇邺在杨廷宝的扩建设计中读出了“一种整体思想,一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这样一种理念,正是当下中国建筑和整个社会所稀缺的。关肇邺感叹:“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对不少建筑只想夸张突出自己,标新立异,不顾整体关系的抱怨。这在商业街区上为广告宣传的目的使然,倒也罢了。但这种风气已蔓延到政治性、纪念性、文化教育性建筑中去,实在不能不说是建筑学的一大误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建筑的拥有者、投资商以此来显示炫耀自己;一些建筑师也自觉不自觉地以此突显、表现自己。受害的则是我们的城市整体形象及其潜移默化对社会思想的侵蚀作用。”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建筑界热衷搞“大屋顶”,断言这样才算继承民族传统,才具有中国气派。北京市的规划部门甚至规定,不做大屋顶方案,就不发施工执照。然而杨廷宝说:“我不反对大屋顶,但那太浪费钱了。我们搞设计,不能赶浪头、随风倒。”

于是他“顶风”设计了简约美观的北京和平宾馆。这个后来成为中国公共建筑之典范的作品,当时却差点儿被人当作“靶子”来批判,幸亏周恩来发话:“这个建筑不是设计得很合理吗?这座宾馆解决了问题了嘛!”

杨廷宝说“不反对”,确是由衷之言。中国现代建筑的民族风格,正是当年他和吕彦直、刘敦桢等一批建筑师开创的。他早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但始终热爱中国那些亲切的带着乡土味的东西,比如天津泥人张的手艺、北京天桥的叫卖……

为了讨教古建筑的秘诀,平时连纸烟也不抽一口的他,可以陪老工匠躺鸦片馆,亲手为老工匠烧烟泡,被熏得够“呛”。事后讲起来,他也并未眉飞色舞,而只是带着他那“诚笃的微笑”。

毫无疑问,杨廷宝属于最配得上“建筑师”称谓的那一类人。人们说,杨老是实干家,最愉快莫过于工作,最难过莫甚于无所事事、相对谈玄。“文革”中,他被戴过“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高帽、关过牛棚,后来又被“解放”,树为“样板”,又是采访又是拍照,使他疲于应付;业务上,却无人理会,他被冷在一边。

这样的日子里,他的学生记得一个场景:70多岁的老人,用钢笔在大约一尺见方的纸上画着,是一幅精心的设计方案鸟瞰图,线条仍然稳练,但手有点哆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后来成为中国公共建筑典范的北京和平宾馆,在建成之初,差点被当成靶子来批判,周总理发话才幸免。

B.针对不少建筑设计师只想突出自己、标新立异、不顾整体关系的做法,关肇邺提出批评,也深为忧虑。

C.杨廷宝是实干家,工作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享受,可惜的是,人们只关注他的荣誉,他的业务却无人问津。

D.清华大学图书馆由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日军破坏,战后,由杨廷宝进行了维修与扩建。

E.杨廷宝与梁思成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最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大师,他们都很注重建筑尺寸与人体的关系。

2.文章以场景记录开头,又以场景记录结束,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3.关肇邺说杨廷宝的建筑有一种整体思想,这种整体思想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

4.杨廷宝生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作品,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奠定了基础,杨廷宝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四川与外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经成了千古绝唱因为它已经不能反映今天的蜀道了。

B.一场大风就把居民的阳台给吹倒了这件事不同凡响也是对执政部门的一种考验。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安全隐患问题往往最能体现管理者的水准和素质。

C.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

D.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B.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方愿意继续同澳方及国际社会一道,更好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

C.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有利于全球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D.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有不安定因素,如问题蔬菜、地沟油、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剪纸的产生和流传与我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人们把剪纸贴在墙上、门上、窗户上①_____________。由于剪纸制作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 ②_____________,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民间艺术,③_____________: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这一艺术日趋完善。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用四个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超过20字。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