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山东潍坊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恍惚,有些摇摆。它醉醺醺地穿行于山野巷陌间,透露/流露出对盛夏的一丝幢憬。山色朦胧,田野青葱。___________。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清翠欲滴的新鲜。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肆意/随意绚烂。民居簇新树影婆娑,庭前的竹子修长而涓秀。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渲染/浸染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肆无忌诞地倾诉。一条苔痕斑驳的石板路通向村头的水塘。___________。

1.文中加横线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恍惚    错落有致     B.簇新    清翠欲滴

C.涓秀    树影婆娑     D.斑驳    肆无忌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露  随意  渲染     B.透露  肆意  浸染

C.流露  肆意  渲染     D.流露  随意  浸染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

B.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

C.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

D.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本次世锦赛上,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力求给对手致命一击。

B.青年教师有的讲课水平高,有的科研能力强,半斤八两,高校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C.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D.受南方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建省泰宁市池潭水电厂附近山体突然分崩离析,引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紧急展开救援。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国版权保护大环境尽管持续改善,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版权纠纷高发期,保护知识产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B.既然环评的目的是预防环境不被污染,那么有关方面就应该将项目建设中的环境隐患纳入环评范围,全过程回应民众关切。

C.我刚四岁,爸爸就离开奶奶和妈妈去广东打工,一直到我七岁的时候才回来,我孤僻、不爱说话的性格,大概就与此有关吧。

D.园林专家指出,海芋、马蹄莲等植物体内所含的草酸钙针晶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和水肿,严重的可诱发窒息,导致死亡。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古典诗歌欣赏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情景上,将其作为核心范畴。古典诗论之所以这样重视情景的关系,表面上看,是由于诗歌往往作为现场交往的手段,自然景观和人情世事都在现场引发,现场感决定了触景生情和即景抒情。往深处探索,这里似乎还有和中国的绘画一样的美学原则,那就是把重点放在人和自然的和谐上,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建构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的诗学范畴”。

②现场感的“感”,一方面指所感对象是景物,另一方面指所感主体是人情。但有些诗评家却常把两者绝对割裂开来。如宋诗评家范晞文,在分析诗歌时,往往把律诗对仗句的情景机械分割为“上联景,下联情”“上联情,下联景”之类。个中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传统的诗学理念中片面强调真和实,不免将之推向极端。至于把“真”和“实”机械地等同起来,就更加僵化了。在这一点上,连王夫之也未能免俗。他把景钉死在“实”,也就是现场感上。他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就把景观的“真”变成了现场亲历的“实”。

③对这个理论上的偏颇,许多诗评家长期含而混之,只有清代的黄生提出挑战:“诗家写有景之景不难,所难者写无景之景。”有景之景,写五官直接感知,因情绪而产生变异感,这是常规现象。而“无景之景”乃不见之见,变不见为见者,情也。后来,清人乔亿提出了一个与王夫之的“目接”相反的范畴“神遇”,可以说为黄生的“无景之景”提供了理论支撑。“景有神遇,有目接。神遇者,虚拟以成辞……”这个“神”隐含着诗的虚拟、想象,由情而感的自由。

④“神遇”是想象的,有可能不是真的。其感染力从何而来呢?早在明朝,谢榛就提出与写实相对的“写虚”。认为诗人的功夫就是在虚实之间“权衡”。实际上就是说写实与写虚的对立并不是僵化凝固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他认为贯休的“庭花濛濛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景实而无趣”;而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情”。

⑤在汉语中,虚和假是联系在一起的,怎样才避免由虚而假,达到由虚而真呢?元好问曾经提出,虚不要紧,只要虚得诚就是根本。实际上,诗人无不自以为是诚心而发,可是事实上,假诗还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乔亿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了突破,这个突破首先在理论范畴上。一般诗评词评,大都从鉴赏学出发,而乔亿却从创作论出发,从创作过程、从难度的克服来展开论述:景观万象已经给前人写光了,经典的、权威的诗语,已经充满了心理空间。怎样才能再虚而不假,虚而入诚呢?乔亿提出“同题而异趣”,也就是同景而异趣。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找到自我之心与他人之心的不同,即使面对的是相同的景物,诗文也会有无穷的不同。

节选自孙绍振《情景之真实、变异和相生》,有删改

1.根据全文内容,下列有关诗歌情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作为现场交往的手段时,景物和人情都在现场引发,现场感决定了不能把它们绝对割裂开。

B.诗歌情景的真和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鉴赏诗歌时不能把“真”和“实”机械地联系在一起。

C.诗歌的景可以是实,也可以是虚,实景和虚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诗人的功夫就是“权衡”虚实。

D.只要诗人能找到自我之心与他人之心的不同,即使所写的景物与其他诗歌相同,表现的情趣也会不同。

2.依据第③段内容,下列诗句及分析不符合“无景之景”特点的一项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想象酒醒时只能独自面对岸边杨柳、凄冷晓风和如钩残月,表现无法排遣的离愁别绪。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借景抒情,用白云随风飘浮比喻友人行踪不定,用夕阳不忍离开大地,表现对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写日后一定登上泰山顶峰,那时俯瞰群山,群山会显得更渺小,表现泰山的雄姿和气势。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通过想象与亲人团圆时,共剪西窗烛,再谈及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诗学理念中片面强调真和实,可能是导致一些诗评家常把所感对象和所感主体绝对割裂开的原因。

B.元好问认为,只要虚得诚就能避免由虚而假,可实际上,尽管诗人无不诚心而发,假诗仍然遍布天下。

C.一般的诗评词评大都从鉴赏学出发,而乔亿则从创作论出发展开论述,这在诗论的理论范畴上是个突破。

D.文章引用了大量古代诗评家的评论,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批评或肯定,表达了作者对诗歌情景关系的独特见解。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至忠之言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

楚庄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平府而视之,于故记果有,□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穆行之意,不以人知之为劝,不以人不知为沮。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瘤,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有顷,问王之疾,王怒而不□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

(选自《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有删改)

平府:书库名,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     诛:惩罚

B.此必有,愿察之也               故:故交

C.王令人平府而视之               发:打开

D.非王则疾不可治                 怒:激怒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非贤主□孰能听之

②于故记果有,□厚赏之

③王怒而不□言

A.其         B.焉   

C.其  乃  与      D.焉  且  与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B.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C.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D.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到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阐述了忠言虽逆耳逆心、但君主不能厌恶听取的道理,运用朴实易懂的比喻论证,增强了说服力。

B.申公子培品慧高尚,不怕获犯上不敬之罪,替楚庄王接受射杀随兕带来的不祥之灾,为君王竭尽忠心。

C.文挚精通医术,他明知用激怒齐王的手段治病会有不测,但还是冒死而行,显示了高尚的节义。

D.文章通过楚庄王游猎诛杀贤臣和齐王患病烹煮名医两件事,告诫为政者要善纳忠言,厚遇忠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穆行之意,不以人知之为劝,不以人不知为沮。行无高乎此矣。

(2)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题。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括当苗税充百官俸钱

刘长卿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注】元判官,诗人朋友,要去老家河南征收当苗税,诗人为其送行,写下此诗。

1.“鸟雀空城在”与“空山新雨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两个“空”字,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诗人“渺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个问题,这也是他一贯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从花和树的角度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塑造了一个戴着高高的帽子、佩着长长的宝剑的特立独行的高士形象。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用四个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超过20字。

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仿照下面小诗的第一节,再写一节,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似。

屋檐下的鸟巢还在

雏鸟却没有回来

为何耳畔似有

熟悉的吟唱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过去的温馨

是否能够复制

是否能勾起

抹不掉的乡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嘉峪关记

于坚

①旅行团走的是古代中国从内地进入嘉峪关的路线,我们决定背叛旅行团,从古代胡人入关的方向重新走进嘉峪关。走了大约两小时,古代旅人的那种感受早已体会,这路途的确是“行路难”,没法阔步大迈。没路的地方,坑坑洼洼,还得避开高高低低的石头和铁丝网般的荆棘,下脚如插针;就是上了便道,路面也全是砾石,踩不稳还要滑倒。很少树木,白杨偶尔出现,但枝叶都朝天扬着,很难遮阳。

②嗓子冒烟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了嘉峪关。在地平线上,它像一位披甲戴盔的武士正在戈壁上策马疾驰而来,两边的城墙犹如马蹄卷起的一排黄雾。有人得救似的大喊起来,看哪,嘉峪关!越走越近,从穿越戈壁而来的胡人的位置,只看见关楼而看不见城门。只有几步了,还是看不见城门,只是在地表上拱出一个半圆。直到迈上城门前面隆起的小阜,才看见嘉峪关陷在这阜丘的后面。其实如果要强调气势的话,嘉峪关只要跨前几步,就可以俯视一马平川,却屈尊在凹处,这就是玄机。

③嘉峪关外面看着很文气,内部却杀机四伏。罗城与主城之间,是一个陷阱。如果敌人突破了罗城,那么只要将罗城大门一关,罗城与主城之间,就形成一条死巷,敌人即刻被罗城和主城城堞上射下的乱箭歼灭。嘉峪关的设计是采取守势,以柔克刚。人不犯我,那么重门深宅暗藏的是礼数。从外到内一路丝绸飘扬,笙歌锣鼓不绝,升入厅堂之际,来宾们的敬畏之心、归家之心已经油然而生。人若犯我,经过几重陷阱,铁骑也溃不成军。

④在嘉峪关主城的西门和东门上,分别刻着大字“柔远”、“光化”。这是嘉峪关这个关隘的主题,这个关隘是为着柔远、光化而建造的。军事只是一个次要的主题。柔远、光化,不是非我族类必欲诛之,而是以德化之,这就是中国。嘉峪关不仅仅是一个耀武扬威的工事,还是德关,嘉峪关的德就是信任来者、虚怀若谷。

⑤怀柔远人,以什么怀之、柔之?丝绸。有明一代,丝绸已经成为一种东方文明的象征。

⑥胡人为丝绸来。这是一条死亡之路,其旅程犹如穿越地狱抵达天堂。丝绸之路,就是朝觐东方天堂的路。

⑦嘉峪关正当丝绸之路的要冲。设身处地地想想,那些胡人,穿过浩瀚坚硬干旱的死亡沙漠,亚麻布、皮子捆在身上,又渴又累,跌跌撞撞,就要彻底绝望之际,终于爬进嘉峪关,忽然看见丝绸,灿烂耀眼,柔软如美女子,飘逸如春天之光——服了!“怀柔远人,厚往薄来”,制服也。制服既是动词的制服,也是名词的制服,这套制服是丝绸做的。

⑧我们进入嘉峪关,登上柔远楼,像是逐渐失去记忆似的,古代那种苍凉雄浑的感觉逐渐消失。嘉峪关西面的戈壁与嘉峪关城内完全是两个世界。那边,满川碎石大如斗。这边,前后左右摩肩接踵的似乎都是现代“胡人”。穿西装打领带的、穿拉链夹克的……比比皆是。朝东望去,关内,摩天大楼、高速公路林立蜿蜒,飞机穿越石油城划出高空的长烟……关外,没有一个“胡人”。他们在关内,我们也在关内,如今全世界都在一个“关”内,这个关可不是嘉峪关、长城或者柏林墙们守得住的。胡人虽然在关内,但毕竟还个个揣着本护照,此时说不定正担心着过期呢。

⑨恋恋不舍,白天在戈壁走了一趟,到黄昏时分,一行人又沿着城墙在戈壁滩上走。默默地登上一片高地,坐下。天地之间充沛着苍茫大气,内心光明感动,落日在背后,夜晚在搭台,像个酒保似的,一颗一颗擦着他的星星。高两米多、厚一米多的古城墙已经看不出曾经是墙了,已经化为一列坚固密实的土墩,仿佛大地突出的手筋,有些缝隙长出蔓草,被鼠类钻开暗室。城墙曾经令某个时代的人们绝望,曾经拥有人为的雄强霸道的力量和质地,宿命般地不可抗拒。从前那些胡骑攻到城墙下,长叹一声,明白了固若金汤的含义,以为它们将天长地久,不敢再犯。如今安在哉!

⑩落日终于归顺大地,星子出现在天空,天幕森蓝,那个伟大的怀柔者在黑暗里凝视着这片无声的瀚海,四周似乎有万涓细流缓缓涌入。隐约间,似乎听见戈壁某处传来歌声:祁连山高啊嘉峪关长/戈壁滩大啊地老天荒/长风万里野茫茫……                              选自《散文》,有删改

罗城,城墙外另修的环墙。

1.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作为一个关隘,嘉峪关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1)制服既是动词的制服,也是名词的制服,这套制服是丝绸做的。

2那个伟大的怀柔者在黑暗里凝视着这片无声的瀚海,四周似乎有万涓细流缓缓涌入。

4.现在的嘉峪关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访谈现场,记者问两位成功人士:“二位在各自领域都取得骄人成绩,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位回答说:“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另一位回答说:“对准一个‘城墙口’进攻。”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