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河南灵宝实验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画之所以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既然是养心修身之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宋人面对山水,可游可居、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国画就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战争,不表现血腥,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余三格没有原则的界限。如果要分的话,每个品种还分上中下等,这需要是同时代的人才好比较。画论品评中多有点评,我不研究画史,故对“典型的代表人物”无大兴趣。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形而上的认知,是历代中国画论提炼出来的共同部分。其中我们所谓的“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如果仅仅把“逸”看作是“文人画”的产物,这认识是狭隘的。“逸”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

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实在是不屑于那个“象”。

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刻,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是做出来、刻出来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刻和做之间的是“神”。

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需求。当然它又绝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达至善;人们欣赏它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逸、神、妙、能”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开的,“神”“妙“能”里面也往往有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则是更突出了。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逸”,是妙品,有的可称神品。陈老莲是“逸”,八大是“逸”,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没有出世的人有一颗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而石涛呢,他心里头还是向往着入世,放不下,身在尘外,心在尘中,如此状态,在画上能看出来。观石涛的画,时见才华过人,时见浮烟涨墨;时见清奇脱俗,时见随世俯仰。这是一个矛盾着的石涛。他的画论却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对中国画的本质把握入骨,认识可谓深刻,但“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成为标签,甚至成为肤浅作品找来的依据。

(摘自《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养心修身的艺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

B.中国画的人性指归的至善,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

C.中国画不表现战争血腥,也很少表现暴蹂焦虑。追求至静至远,天人合一。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D.老子认为安静克服躁动,寒冷克服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中国画就是能够让人静下来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涉及才情,更涉及修为和境界。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

B.中国画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千载不移,而笔墨的部分代代有变。

C.中国画绘画的情感应该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流和做之间的作品是神品。

D.中国画笔墨的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中国画作品应当随时代而变,随大众需求而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画论称格为标格特出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绘画形象完全跳出来了,活灵活现,超尘绝俗。

B格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格的中国画作品有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

C.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石涛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所以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

D石涛的画论思辨能力极强,对中国画的本质认识深刻,但他的那句笔墨当随时代20世纪过度解读。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曰:“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曰:“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游河东①

[]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②睛见雁,槐驿③晚无蝉。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注】①河东:指唐代时的河东道,在今山西省永济县。②湖波:指代作者所在的南方。③槐驿:指代友人旅居地北方,唐代驿舍多种落叶乔木槐树。

1.诗歌首联表现了诗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2.诗歌颈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出了急流和瀑布的浩大声势。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广泛地学习、自省的意义的句子是                          。”

3)李商隐《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                           。”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马、苹果和打杂的

叶梅

天色已很晚,从玻璃门外,可以看见店里排列整齐的皮鞋,在浅黄的灯下泛着光。小马一步跨进去,面容姣好的女孩苹果马上就过来殷勤地招呼。旁边又走过店里打杂的男人,穿一件洁净的灰色夹克,恭敬地问:“给您来杯茶?”

小马很累,靠在沙发上点点头,片刻面前来了一青花瓷杯,几片婀娜的叶儿在浅绿的水里漂浮着,沁人心脾的香气随之而来,小马喝了一口,道:“好茶。”

苹果走过来帮他擦鞋,看看那打杂的男人,两人都朝小马一笑。

小马也很受用地笑了。一年前他偶然经过这,伫足端详,不想店里闪出一位俏丽的女子,笑脸如花地问他:“先生,要擦鞋吗?”

他本没有这打算,却心血来潮地点头,并跟随人家走进了店里。他被奉为贵宾,脱鞋、换上松软的袜套,听音乐、品茶、吃小点心,最后,脱下的那双沾满泥垢的鞋再拿到他面前时,就像是一个满身疲惫和油泥臭汗的流浪汉变成了一位神气活现的绅士,让他几乎不敢相认。

那些天,他正在这座让他疲于奔命的城市里四处寻找工作,心情糟糕透了。可那会儿,当他将脚伸进焕然一新的皮鞋之后,心情突然有些好起来,站起来感觉腰也直了,在这个喧闹的城市里,第一次感到自己也是个体面的人。

奇怪的是,这家店不收他的钱。

他以为听错了。苹果一笑:“我们老板吩咐过,您不用付钱。”

他想这一定是人家揽客的招数,而他是不会上当的。可现在的问题是,他已经成了常客,可人家一次也没收过他的钱。

小马虽然纳闷,但这店已经让小马觉得熟悉亲切了,他不再问为什么,苹果擦鞋时,小马迷迷蒙蒙地快睡着了。

墙上的挂钟指向了10点,打杂的男人过来往杯里续水,轻手轻脚的。这会儿,苹果在麻利地给他的鞋抛光,用纯正的棉布,看上去又厚又软,抚摸一般娴熟地从鞋尖滑过,留下一抹光泽。

打杂的男人走过来,盯着小马的鞋蹲下身子说:“你这鞋跟已经歪了,我给你钉钉。”

他扶了扶眼镜,从身后的柜橱里拿过一个工具箱,里面家什齐全,先将小马的鞋跟锉平了些,又找出两块半圆的橡皮,比划着用刀裁去,然后细密地掌了一圈小铁钉,一眨眼的工夫,说:“你试试。”

小马穿上鞋,脚在里面很舒服,说:“没想到你还会修鞋。”

男人谦恭地笑了笑,说:“这一两年修得不多。”小马问多少钱,男人摇头。这似在小马的意料之中,他沉吟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老板。”

男人挑了一下眉毛,没有否认,却突然说:“要是你不嫌弃,我想请你做这家店的经理,利润三七开,你得七。”

天真的已经很晚了,小马戒备地看了看店里,男人说:“你肯定怀疑我的动机,我先给你说一件事。”

“三年前,就在西客站,一个刚下火车的年轻人丢失了从家里带来的3000元学费,满脸绝望地在站台上大喊大叫,要找人拼命,又要跳到铁轨上去,后来是一群警察拉开了他……”男人声音变得细了:“你就是那个年轻人。……而我,就是拿走钱包的小偷。”

一片沉默。苹果低着头,小马刚要开口,男人抢先说道:“你等等,让我把话说完。那时候我很穷,你的3000块成了我的第一桶金,我用这钱交了房租,买了一套修鞋的工具,我才有了今天。三年来,我一直想着这件事和那位年轻人,你那天突然出现在门口,我认为这是老天爷的安排。”

小马按捺不住心里的吃惊,他说:“可是……”

男人再次打断他的话,“我只想求得你的原谅。请答应我的请求,让我了一个心愿。”

第二天,店里的伙计们来上班时,看见了身穿灰夹克的小马,苹果指着他对大家说:“这是新来的马经理。”

小马不能不满意眼下这份比较体面的工作,但他过了些时,还是忍不住将苹果拉到了一边,“我坦白地告诉你”,他说,“我从来没丢过钱。老板他可能弄错了,我并不是他要找的那个年轻人。”

苹果说:“是吗?”她脸色如常地看了看门前,老板正站在那里,仍然像打杂的一样为进出的人拉门,或者十分专注地凝望着门外,苹果说:“我想,恐怕他也并不确定,他一直都在寻找。当初,我在别人家里当保姆,女主人说她丢了东西,把我赶了出来,我也是从这门前经过……”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鞋店装饰,是按小说常规写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具有承上启下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B.小马在心情很糟的情况下被俏丽的女子请到鞋店擦鞋,因为这家店不收他的钱,就经常来成了常客,可见,他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

C.小说以苹果和打杂的殷勤招呼小马开始,以小马认为打杂的”“认错人的看法得到苹果的认同结束,既紧扣题目使小说结构严谨,又深化了主题。

D.小说善于从侧面刻画人物,如他很受用地笑了、他穿上擦好或修好的 皮鞋 后的感觉很好等,从侧面写出了店主招徕顾客的手法非常高明。

E.发生在小马、苹果和打杂的之间的故事发人深思,体现了作者对目前青少年创业引导与扶持现状的忧思,凸显出小说深刻的主题。

2.小说中打杂的(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恐怕他也并不确定,他一直都在寻找这句话意味深长。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其丰富意蕴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兴学育才福荫世代

——记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

改革开放之后,在这个“江山如此多娇”的时代,海外乡亲慷慨捐资,建设故园,蔚然成风。田家炳先生就是其中爱国爱乡的一颗明星。

田家炳先生于1919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的一个偏僻山村,1935年漂洋过海,定居越南,与同乡合办“瓷土公司”,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四年后转徙印尼,从事橡胶行业。他精心经营,仅十多年光景,便一跃成为出色的年轻实业家。50年代后期,移至香港。他经过认真调查考察,深谋远虑,从熹微的曙光中,看到未来的光明前景。加之脚踏实地的实干苦干精神,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鸿图大展,跻身富翁行列。

田家炳先生不忘“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初衷,热心公益。仅在故乡大埔,他兴办教育、卫生、电视、文化、交通等公益60多宗,捐资额总共3000多万元。之后,他又把资助建设故乡的概念扩展到全广东省和全国范围。如广州市、韶关市和梅州市,他都踊跃资助兴办教育、卫生、交通等事业。在北京等省市,同样有他的捐建项目。如捐出数百万元,协助当地政府重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北京市生物标本馆。在港台,先生也同样慨允数千万元,先后兴办了田家炳体育中心、田家炳中学、田家炳小学、田家炳幼儿园、田家炳老人活动中心等。总而言之,这位慈善家的奉献是没有地域的,他的慈善公益行为,受到各方人士的赞誉。

家炳先生虽然出身书香世家,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喝的墨水不多,因此,对子女的要求甚为严格。

他有五子四女,都受过高等教育。除五公子留美发展外,长子、次子、三子、四子都在香港经营田氏化工工业。由于他的子女全部掌握了高深的文化知识,其创下的实业,也能得到不断开拓和发展。

田家炳先生从他的亲身经历中,深感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首先要有文化知识,因为知识是开拓事业的指路明灯,正如前人所言:“太阳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人们要掌握知识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所以他的捐资很大部分放在兴学育才上,做了四件善事。

资助兴建各类学校,提供良好的育才园地,此其一也。家炳先生在其诞生的故土,除兴建托儿所、幼儿园和多所小学外,还建了家炳一至五中和玉湖中学共6所中学。在大陆、港台,都是斥资巨金建校园,为当地政府分忧。资助兴建“空中讲台”,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此其二也。提供“双奖”基金,鼓励师生拔尖,此其三也。他在故乡,从1989年起,每年提供一定基金。专门输送20名高中毕业生到广州高等学府就读,毕业后回家乡服务。建立培训基地,提高校长的素质,此其四也。当他了解到广冻省有5000 多所中学,便主动捐资在广州兴建八层的“广东省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对全省校长进行轮训,为促进教学更上一层楼提供了基地。

1000多年的华侨史册上,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他们爱国爱乡的优良美德,世代相传,彪炳千秋。

孙中山高度评价曰:“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但广大华侨的爱国爱乡之情,往往受历史条件或其他因素限制,他们在世义举不断,离世后善事即告终。田家炳能借鉴历史,高瞻远瞩,首创了“兴办公益,世代不断”的壮举。俗话说:“节气不饶人,岁数不饶人,算盘子不饶人。”田家炳先生已过古稀之年,他为了慈善事业世代不辍,于1991年就立了遗嘱,指定把四幢工业大厦捐出,只留下化工厂给子女继续经营。同时成立田家炳基金会机构,建立了董事会,由专职董事管理。凡在各地捐建项目,均由受捐单位做出预算,交董事会审核后,逐一实施,并代代传下去。这一伟大创举,为广大侨胞、港澳台胞中的实业家世代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树立了榜样。

在香港这个世界游客云集之地,若站在芸芸布衣行列中,根本看不出田家炳先生有特殊身份。凡往港探亲考察的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生熟内外,经联系他答应相见的,都亲自迎送。他虽年岁已高,商务缠身,甚为繁忙,但对客人尊为上宾,亲自陪同,共席相聚。遇上无闲暇,不能亲临,他都委托代理人替其接见。

笔者在壬申岁首往港探亲考察,慕名去拜访田老先生,通了电话,说明来意后,他首先表示欢迎。但同时说明,他因公事急需外出,暂无时间会见,深表歉意。随即问及笔者离港日期,并说会派人约我见面交谈。笔者作为小字辈,又和田老先生素未谋面,首次接触,听到如此热情的话语,确实非常感动。

不久,先生即派其基金会的董事房德昭先生代表他老人家专程来访,并再次表示歉意。此情此景,使人终身难忘。

行文至此,笔者联想起一句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

(取材于“中国人物传记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田家炳先生早年在越南从事大埔瓷土的外销业务,后来到从事橡胶行业,再到香港创业,他深谋远虑,独具慧眼,踏实苦干,跃居香港首富宝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田家炳先生大半生的丰富经历及其主要事迹,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C.本文开头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文中引用了孙中山的名言,此外还引用了一些俗语、谚语、格言,

这些引用使文章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D.本文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倒数第二自然段改用第一人称,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且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与敬意。

E.从整体上看,本文的语言质朴、平实,注重引用数据,不尚浮华,这种写法能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田家炳先生在慈善事业上的巨大贡献。

2.作为一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的慈善行为有什么独特之处?

3.综观全文,你认为田家炳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作者在末段引用了谚语:“把桂花装进瓶子里,它的香气还是射向四方。”你认为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央出台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后,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公款宴请少了,扎堆送礼也有收敛。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此颇      :不就是吃点、喝点、收点吗?何必小题大做。

②习主席展开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集中阐述了中国发展理念,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红”成为近期全球外事活动上最靓丽的色调,让世界画卷更               

③一个已毕业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后,感到知识不够用,再报班学习新技术,这本             ,但此报道中的主人翁“乔东”冠以“人民大学毕业生”,就显得格外吸人眼球。

A.不以为然     绚丽多彩     无可厚非

B.不以为意     多姿多彩     无可厚非

C.不以为然     绚丽多彩     无可非议

D.不以为意     多姿多彩     无可非议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以于法周延、于事简便为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

B.美特斯邦威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建此前发言说,公司今年利润大幅度下降,未来要营造一个愿用工匠精神持之以恒打造民族品牌的创新氛围。

C.随着人口红利渐趋消失,中国经济难以持续增长甚至会陷入停滞的声音甚嚣尘上,人口红利也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转变为一些人唱衰中国。

D.支付宝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大年初三(21日),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就超过了一亿多人。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别让愤怒主宰我们的心灵。正如明末清初的一位文人申涵光所言: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要想在路怒之时保持理性的克制      ,防路怒于未然。

A.还需多点换位思考,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更需三思而后行

B.还需三思而后行,多点换位思考,更需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

C.还需多点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更需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

D.还需平时就把问题想深、想透,三思而后行,更需多点换位思考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就会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甚至竭泽而渔,           ,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因此,        ,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否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面是绿化长江重庆标志之一,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和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导师带着几十位学生野外考察,看到一名学生正要穿过一片沼泽地,他大声对学生喊:小心,不要走错路,踩到沼泽则会沉下去的!那名学生回头大喊:老师更应该小心啊!我走错路,沉下去的只是我一人,如果老师走错了,沉下去的还有追随你的一大群学生。导师沉默了,体悟到关心之外还有深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