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云南玉溪一中高一实验班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但要实现却很困难,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这些文章充满浓郁的政治热情,紧密地联系社会现实,切中时弊,激浊扬清,入木三分,读者拍案惊叹。

C周末,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D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它的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但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的名声,竟肯如此_______________,无所不至呢。

②资本家之间也都明争暗斗,________________,相互倾轧。

③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斯诺登选择俄罗斯避难最安全,因为在莫斯科美国的情报机构________________,无法动他一根汗毛。

④即使病征没有具体显现,仍旧可以测量得知,人体任何微细的异常变化都可以侦测出来,这是目前其他方式的检验所________________的。

A煞费苦心  尔虞我诈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B尔虞我诈  煞费苦心    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C尔虞我诈  煞费苦心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D煞费苦心  尔虞我诈    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说,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①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②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

③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④但又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赖的关系

⑤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

⑥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

A①②③⑥⑤④

B⑤④①②③⑥

C②③⑥①⑤④

D⑤④⑥①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对于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实词的用法和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乱整,不武:动词,交换

B至易水上,既,取道:动词,饯行,饯别

C常以身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D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动词,表示向君主献身。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对于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郑以陪邻:介词,因为

B计不知所出耳:副词,只不过

C智伯尽灭之,子不为报仇: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D因击沛公坐:介词,在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含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距关,毋内诸侯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然则将军之仇报

C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D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对于有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一词是古人对他人的敬称,类似的称谓我们还学过很多,如“陛下”、“足下”、“公”、“子”等。《鸿门宴》中刘邦对张良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这句话中的“君”就是一个敬词。

B伯、仲、叔、季是我国古代兄弟间的排行次序,其中“伯”指老大,“季”指最小的,未必就指老四。古人也把春天分为三个时段,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季春”就是 “晚春”的意思。

C古人特别重视祭祀,很多有特殊意义的词都和祭祀有关。比如“宗庙”一词本义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庙堂,后来就引申为祖先留下的国土;再比如“社稷”一词的本义祭祀土神和谷神,后来被用来代指国家。

D《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纪传”一词是《史记》中“本纪”和“列传”两个部分相对的。著名的“二十四史”都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法。《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也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部。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课外文言文阅读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 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1.下列各项对于文中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吏事护高祖    多次

B抚谕告,使给军食   通“镇”,镇守

C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劳苦使辛苦,使辛劳

D后世贤,吾俭       学习

2.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B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C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D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3.下列各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萧何文采出众,有识人之明。他是沛县丰邑人,因为写公文周密没有瑕疵,所以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觉得他不一般,经常帮助他,并在他去咸阳服役时多给了他两个大钱。

B萧何不贪小利,目光长远。高祖攻占咸阳之后,士兵们竞相争抢仓库里的金帛财物,只有萧何一人到秦丞相、御史大夫府中去收集法律诏令和图册文献,这些东西在后来刘邦征讨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萧何做事干练,知进退。刘邦领兵在外,萧何一直主持后方事务。他不仅把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刘邦在前线作战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军饷、士兵,而且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打消刘邦对他的猜忌,保全了自家的爵位和性命。

D萧何忧虑国事,善于举荐人才。他心系汉家天下,曾经向刘邦举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在萧何病重之际,孝惠帝想让曹参接替他做宰相,萧何举贤不避亲,认为曹参能够胜任,支持惠帝的想法。

4.将所给课外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两小题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因为被小人谗害,由尚书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暮年流寓,心有所感,遂作《感遇十二首》。

1.分析这首诗在抒情、状物上所使用的技巧。

2.分析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七、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根据下列名句及出处,完成文后各题。

(1)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背诵默写《论语》,完成文后各题。

(1)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己

(3)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夏曰:“虽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远恐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段关于韩信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韩信未被重用时,生活贫困,无以自给。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妇人漂母有一段时间每天都给他东西吃,让他得以存活。后来,萧何的竭力推荐让他得以拜将封侯。公元前197年,刘邦亲率大军离京征讨叛乱,当时身为淮阴侯的韩信有图谋兴兵反叛之疑,诱他入网将其擒获的也是萧何。韩信被捕后,刘邦的妻子吕后在未央宫将他斩杀。

关于韩信的上述生平经历,山西霍县霍山韩侯岭上的一副对联概括的最形象。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生死一知己”。请根据上面有关韩信的文字叙述补出下联。

生死一知己,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按后面的要求作文

材料一: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材料二:

习近平:“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真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

上述两位伟人虽然相隔约2500年之久,但是他们话语却传达出了相似的内涵。认真思考上述材料,结合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认知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作文,不得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