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上海理工大附中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   )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1)着身子       (2)

A.(1)yǔ  (2)qiáng        B.(1)yǔ  (2)qiǎng

C.(1)ōu  (2)qiǎng        D.(1)ōu  (2)qiáng

2.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标点填入第段括号处      )

A.逗号    B.分号    C.冒号    D.破折号

3.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入第段空格处   

A.拎    B.掂    C.攥    D.拈

4.分析第段画线部分运用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⑵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        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⑶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⑷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⑸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6)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⑺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⑻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第⑵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A.悠然         B.茫然        C.欣然        D.昂然

2.简析第⑷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3.请结合相关细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老哑巴这一人物形象。

                                                                        

4.试析“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5.下列对于“达子香花”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整篇文章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B.第2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

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C.第6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

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

D.第7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

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怀念。

E.作者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描写达子香花,既写出了达子香花的美丽,又勾勒

出了老哑巴生活的自然环境。

F.达子香花象征老哑巴,达子香花在春天静悄悄地绽放,象征着老哑巴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奉献。

6.本文与我们高中教材中学过的          (作者)的散文《老王》有相似之处,请列出

两点并作简要说明。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默写名句:

(1)                             ,晋代衣冠成古丘。

(2)三山半落青天外,                           

(3)                                    ,残照当楼。

(4)不忍登高临远,                               

(5)遥岑远目,                                  

(6)                             ,澄江一道月分明。

(7)万里归船弄长笛,                            

(8)试玉要烧三日满,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选择

1.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A稍稍宾客其父            B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居                       焉:于之,在那里

B此非吾所以居子也            处:安顿

C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      知识:有文化学识的人

D其嬉为贾人卖之事            炫:沿街叫卖

3.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B海上人有说其臭者

C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D旦暮罄于前

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吾非此之问也             B其入之不亦深乎

C邑人奇之                 D余闻之也久

5.选出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相同的一组(   

A何学之有//加之以学问        

B是教子欺也//杳不知其所之也     

C复徙舍学宫之傍//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D无能与居者//汝何好乐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1.辛弃疾的字          ,号         。“代人赋”是这首词的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渐萌发、膨胀的过程。

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渐转入下片之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情趣。

3.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

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循言谈,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齐王冏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其旷达。

③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1.写出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翰有清才,善                 2)乃循言谈   

3)齐王冏为大司马东曹掾           (4)时人其旷达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

2)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

3.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4.第②段最能体现张翰辞官理由的话是(用原文回答)                      

5.首段张翰的“纵任不拘”,从全文看体现在哪几件事上?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完成

黄杨树子赋并序    欧阳修

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

①若夫汉武之宫,丛生五柞;景阳之井,对植双桐。高秋羽猎之骑,半夜严妆之钟,凤盖朝拂,银床暮空。固以葳蕤近日,的皪含风,婆娑万户之侧,生长深宫之中。

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屈盘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惊湍之濆激。涧断无路,林高暝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

③嗟乎!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徒以窦穴风吹,阴崖雪积,哢山鸟之嘲哳,袅惊猿之寂历。无游女兮长攀,有行人兮暂息。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乃知张骞一见,须移海上之根;陆凯如逢,堪寄陇头之客。

【注】此赋为作者贬官夷陵途中触景生情而作。①羽猎之骑:禁卫骑兵。半夜严妆之钟:宫中报晓钟声,催促宫女早起梳妆。凤盖:天子所乘之车。银床:井栏。②的皪:鲜明的样子。③盘薄:高大的样子。④濆激:汹涌激荡。⑤哢:鸟叫。嘲哳:鸟鸣声。寂历:寂寞。

1.赋是一种介于                  之间的文体 特点是          诗赋前的小序一般交代写作时间、地点,本赋的序还交代了               

2.对全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描写生于宫中的柞树、梧桐,得日月光华生长华茂,为下文写黄杨树作映衬。

B.第②段运用清新华丽的语言,描写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意境昏暗苍凉,孤独惨淡。

C.第③段写黄杨所处境遇,赞叹张骞见了它会将它移植中原;陆凯见了会折一枝寄友。

D.作者在这篇小赋中描写了孤独而坚贞的黄杨树,借此表达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

3.分析第②段“岂知”二字在文中的作用。

4.赏析第③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5.分析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变化过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