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具佳的境地。

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D.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2.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      )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D.“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D.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 呰窳:zǐyǔ,疏懒。

1.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B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C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D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2.文中加点词语的的含义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径尺书:指直径一尺的毛笔字。

B《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C闾阎:这里泛指民间。

D.所司:政府主管部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情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两汉兴衰历史经验的总结句子是:                                                                 

(2)《琵琶行》中用比喻手法形容乐音圆润而丰富的一句是:           ;用比喻手法形容乐音流畅而婉转的一句是:           

(3)《登岳阳楼》展示诗圣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的诗句是: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在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的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本文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篇用诗的语言、按时间顺序、以村庄的贫富变化为线索写成的优美散文。

B文章开头,“我”一心想离开村庄,但全文却抒发了他对村庄永远无法舍弃的深情厚意。

C无论是在省城读书,还是在机关工作,“我”都曾为受到家乡话和“老土”做派的困扰而自卑。

D离开村庄时,“我”的行囊里装着整个村庄,曾想抖掉它却又不能,他觉得家乡永远是个累赘。

E“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村庄的亲切感情。

2.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 “别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比较下列两个画线的句子在句式、语意、语气方面的不同。

A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B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和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3.概括说明“我”对村庄的感情变化。

4.联系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说“我要带着我上路”的。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做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了解。

B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C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根据文章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善意的幽默能表达真诚、友爱,有时能成为人与人之相处的黏合剂,让你有更多的朋友。有一天,英国著名文学家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冒失鬼撞倒在地上,幸好没有受伤,只虚惊了一场。骑车的人急忙扶起他,连连道歉,可是萧伯纳却惋惜地说:“         

萧伯纳的这一句妙语,用自己的友爱和宽容,把他和肇事者双方从不愉快的、紧张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使事故影响得到了友好的化解。后来,这位仁兄和萧伯纳成了好朋友。

智慧的幽默有时能巧妙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拒绝,是人与人相处的缓冲剂。

马克·吐温喜欢借书。邻居很小气,不想借给他,于是他想了个主意。一天,马克·吐温又来借书,邻居便说:“好吧。不过,我和妻子刚刚订了个规矩:从我这儿借去的书必须当场阅读。”过了几天,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笑说:“           ”幽默,也有战斗的力量。

有一次,林肯总统正在演讲,突然一个青年递给他一张纸条。林肯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字——“傻瓜”。林肯脸上掠过一丝阴云,随即镇定地说:“             ”说完,便继续他的演讲。

如果你会幽默,那么你是一个幸运的人。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面是于2011年7月在山东莱州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的会徽,会徽取名为“扣球手”。请写出会徽图形设计要素及含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满分5 manfen5.com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一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泪》,让无数网友为之揪心——“饭做好了,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三百字的短文令许多网友泪崩,这篇短文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一日间,小作者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接到的网友捐款达数十万但是,随着背景信息的清晰,舆情转向。主要质疑女孩家的贫困现状和政府社会的扶贫方式。之前凉山州当地政府已经给木苦依五木家的5个孤儿每个月共发放3390元补助,都由他们的奶奶来代领。这里面,既然政府有扶贫行动,但为何还会出现如此悲伤的一幕? 凉山当地贫困民众缺乏的是救助还是自救?政府在观念和文化上扶贫是否缺位?输血式扶贫能否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你对这件事及由此引发的争议有什么态度或看法?请参与讨论。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文章内容避免空洞说教,话语不失尊重,口气含有平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