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宁夏育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和诗,完成后面

走进诗的世界

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为所有诗人和读者所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中国诗无论从主题、样式还是语言、技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也不打算给诗下一个固定的定义,而只想在介绍有关诗的若干基本特征的同时,指出某些关于诗的认识,廓清一下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就像在大理石上雕像,去掉了多余的部分,所要雕的东西就自然呈现

首先,所有的现代诗在外形上的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分行。当然这是针对现代诗而言,我国古代的诗是不分行的;还有一种不分行的诗体叫散文诗,但它与一般意义的诗不大一样。现代诗有时行数多了还要分节,这主要是根据内容需要而安排的。他依据人们呼吸的休止,把空间间隔转化为时间间隔,使小的停顿与大的间歇更为明晰;它又适应人们的感情波动,把重要的东西用分行来强调。

可是,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特别是对于新诗来说,分行虽说有重大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构成诗的决定因素。有些非诗的东西,即便分了行也丝毫不会令其增色,比如分行写的标语口号能算诗吗?郭沫若曾经讲:“广义的来说吧,我所写的好些剧本或小说或论述,倒有些确实是诗,而我写的一些‘诗’却毫无疑问地包含有分行写出的散文或韵文”(《序我的诗》)。这话固然包含着郭沫若的自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他以及许多现代诗人创作的实际情况,因而有着普遍意义。

其次,一些诗总会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韵律、节奏,这往往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押韵不仅使诗具有了音乐性,便于记忆,而且相同的韵脚本身构成了一种复沓,这就起到强调的作用,可帮助情感和意义的集中。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诗人、民歌手以及不少新诗人都是很注重押韵的。不过,有的人把押韵强调得过分甚至绝对化了,就难免适得其反。某些初学者把凑字找韵的顺口溜当成诗,他们为了押韵甚至娇揉造作,削足适履。其实,韵并非构成一首诗的决定因素,押韵的不一定是诗。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惠特曼的《草叶集》不押韵,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不押韵,但没有谁说它们不是诗。

再次,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或抒发美好的情感,或表达发人深省的哲理,或描绘动人的场景。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诗人朱湘认为:“本来在诗力用形容词就是一种最笨最乏的方法;有想象力的人决不肯滥用它们的。遇到不得已的时候,他们只是轻描淡写的用一二个字带过去,决不让读者的注意耗费在这种小的枝节上。”(《君一多的诗》)有些人写诗,却不从内在的本质下功夫,而是致力于堆砌词藻,结果只会引人反感。诗的语言是一种形象的语言、独创的语言。诗人善于将自己的崭新发现或超拔领悟,用一种十分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诗贵在发现,即诗人要有自己的语言。诗人不写诗则已,要写就要力求出新,要让作品有独特的情思,独特的神韵,独特的风采。

最后,诗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生活。有人认为,既然诗来源于生活,那么生活中有什么我就照样写什么,于是大量罗列生活现象的“诗”就制作出来,并充斥在我们的书刊上了。其实,生活现象的罗列不一定是诗,诗不是生活的“照相”。诗与现实的关系,不像平面镜似的直接反映,而是要经过诗人头脑的折射。因此,诗与现实生活相比,有省略,有集中,有变形,而这归根结底是由诗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的主观性最强,一般不宜太实。当然这不是说诗排斥写实,实的细节、情景、场面,放在一个特定的诗的构思中去,也会有妙趣。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语言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现代诗在外形上的一个基本的共同特点就是分行。

B现代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起来更加的精美隽永。

C现代诗歌的语言不能单纯地追求华丽浮艳。

D现代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形象的语言、独创的语言。

2.下列对现代诗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采用分行的外在形式,但不是所有的分行的都是诗歌。

B诗贵在发现,即诗人要有自己的语言,表现独特的情思、神韵、风采。

C不押韵的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具有音乐美的好诗。

D诗人的思想感情决定了诗歌中所写的生活有省略,有集中,有变形,一般不会太实。

3.根据原文意思,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写的好些剧本是不分行的诗,而他的有些诗写的却是分行的散文或韵文。

B现代诗歌不必讲究韵律,应该注重诗歌的内在的思想和情感。

C现代诗歌的语言应该强调创新和独特,所有诗歌语言风格都要不同于其他诗人的语言风格。

D所有的文学艺术都必须源于生活,诗歌也不例外。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对曾卓的诗《我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飘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小线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写人记事散文,完成后面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蹁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端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威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1.“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

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回忆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完成后面  名句填写

(1)《曹刿论战》中,曹刿对战士的士气看法的句子是:                               

(2)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3)但我不能放歌,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囊乐公主,授仪同三司。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日:“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日:“今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已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日:“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卒于州,时年六十七。

世康性孝友,初以诸弟位并隆贵,独弟世约宦途不迭,共推父时田宅尽以与之,世多其义。(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B.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C.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D.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是中国古代职官名,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

B.“尚书”一词,在古代含义丰富,可指儒家经典著作,又称《书》或《书经》,也可指中国封建 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

C.“耳顺”是六十岁以上的人的代称,出自《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D.文中的“季”指排行,古代用“孟、仲、季”“伯、仲、季”或“伯、仲、叔、季”等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常指最小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世康聪颖有识,深受器重。十岁时就被州府征为主簿;二十岁时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并因此被封为汉安县公。

B.韦世康长于治理,且有美誉。尉迥兴兵作乱时,韦世康被授为绛州刺史,全郡大治;任荆州总管时,全境无讼,百姓爱戴。

C.韦世康恬淡寡欲,崇尚古风。韦世康淡泊官场,不羡慕权贵,不以官位傲视别人,有功成身退之志;施政简素清静。

D.韦世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韦世康曾因母亲年事已高,一度想辞官承欢膝下;有个弟弟仕途不顺,世康将父亲传留的田宅全给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陈述退让)。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易水歌

(先秦)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于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于易水,和朋友相别。作《于易水送别》一诗。)

1.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于易水送别》诗尾一“寒”字,画龙点睛,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赏析“寒”的意蕴。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横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shuò     落(liáo)     n       乎不同jǐong

B       chú      cuán      博闻强zhì

C       ào     zhōu      绿草如yīng

Dněi     gèng     躏(róu)       衣衫褴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忸怩            尾尾动听         彳亍            不同凡响

B.寂寥            星辉         火钵            剑拔弩张

C.戮没           大汗淋漓          峥嵘             黯然泣下

D.惆怅            见贤思起         彷徨            秋亳无犯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面加线的诗句顺序被打乱了,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①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②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③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④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A④①③②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

B刘和珍为了民族国家殒身不恤,她是我们青年的楷模。

C“老马”当着全班的面吃掉被扔弃的白面馒头,他惜粮食倡节俭的精神感动得同学们涕泗交流

D小狗包弟死了,萧珊也死了,巴金老人长歌当哭,在《随想录》中写出了他的哀与愤。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三十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

B.为进一步保障我省成品油市场,我们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快成品油资源的调进,在油品供应上切实保障质量。

C.贫困大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申请助学贷款,并且可以随时了解审批的情况,不仅使贷款工作完全透明化,而且大大简化了贷款手续。

D.艾青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使他始终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中的晋候、秦伯,“侯”“伯”是战国时期晋文公和秦穆公的爵位称呼。

B.鸿门宴上,座次有讲究。刘邦、张良、项羽、范增的座次依次为北面、西面、东面、南面。

C.“陛”最初的意思是宫殿下的高高台阶,古代臣子在面对帝王时,为了表示尊重,不能看帝王的脸,要看宫殿台阶的下面,所以称皇帝为“陛下”。同理,殿下、阁下、足下等都是对不同身份的人的尊称。

D.“沛公之参乘樊哙”,“参乘”也写作“骖乘”,意思是“驾车的人”,樊哙就是沛公的车夫。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加横线的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B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C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活用现象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①若郑而有益于君     项伯杀人,臣

B①顷之未发,太子   群臣

C吏民,封府库       范增数项王

D①樊於期乃         封之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荆轲顾笑舞阳,前为   哙拜,起,立而饮之

C①嘉先言于秦王曰         何辞

D①今者出,未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材料,请为它拟一个新闻标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搭载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与另两位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出征太空,开始了它在太空的浪漫约会,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2011929日发射入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两次自动交会对接后,在经历了近九个月的孤独旅行后,已准备就绪,翘首以待“神九”牵手。

2012年6月18日14时许,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完美对接,如一对有情人牵手相吻,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从“神舟”五号到 “神舟”九号,从杨利伟到景海鹏、刘洋、刘旺,中华民族在飞向太空的航程中,迎来了飞天逐梦的又一个辉煌的时刻。

从“神舟”一号到 “神舟”九号,意味着我国掌握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即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交会对接。这为我国下一步建造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父亲的手拿责任,母亲的手送呵护,老师的手指方向,同学的手牵友谊,朋友的手握真情……伸出手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手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手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手是收获的希望……手,多少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与它有关;手,多少启迪心智的情和理由它生发。

要求:请根据以上提示,以“手”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