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湖南邵东县三中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

《红楼梦》作者新考(节选)

20世纪90年代初,周文康先生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即《〈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出生年月日考辨》和《“天德二月坐本命”辨——元妃“原型”生辰补考证》。周先生在论文中提出,小说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考辨》一文由小说第86回所写元春生辰八字命理入手,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周先生的结论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则其生辰八字为:壬申岁庚寅月丁卯日乙巳时。”在《补考证》一文中,周先生将他所推导出来的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小说中算命先生对元春命理的论断相比照,认为两者“竟然基本相符,而且几乎不可思议的是,恰恰与其所论的元妃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岂不值得持高鹗(或其他什么人)续补后40回之说者深长思之?!”

遗憾的是先生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但是他的研究思路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2003年我偶然得到了计算节气交接时刻的工具、照录清代历日数据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以及《三命通会》,来破解200年来困扰无数红楼爱好者、专家学者的谜团。拙文关键在于揭示了120回小说情节之中的确隐藏并暗示了一个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在拙文中,这个真实年代序列的推出,首先在于确证了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然后以元春真实死亡日期为基准,可以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从后40回文本具体的描写来看,作者犯了一系列“明显的常识性的错误”。按照正确的数值计算,元春只活了31岁,而不是第95回所写的43岁;按照《三命通会》既定的“算命规则”,元春正确的出生时间绝不是86回所写的“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而是“某年正月(寅月)壬子日辛亥时”;从后40回文本提供的时间线索来看,元春正确的死亡时间也不是第95回所写的“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后的十九日”,而是“某寅年十二月立春后的年底或某卯年年初”。由于后40回的作者将第5回中元春判词“虎兕(兔)相逢大梦归”明确描述成了“寅年丑月立春交卯年寅月”这个特定时间。通过逐年查证自康熙最后一次南巡的1707年到程甲本刊出的1791年之间的历法资料,结合曹家史料进行综合判断,我们就可以发现: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的真实死亡日期是“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723年2月4日)立春之后(二十九日当天或雍正元年癸卯年正月初一)”。由这个死亡日期逆推,元春真实的出生时间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这个“八字”具有的命理特征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第86回所写的算命内容,并且这个“壬子日”不是“大年初一”而是“正月初二”。

1.周文康两篇论文所要论证的观点是(       )

A.《红楼梦》后40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死于乙卯,存年四十三岁”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B.曹寅长女、曹雪芹的姑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是:“康熙三十一年壬申正月辛亥朔,十五日丁卯。”

C.共有120回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其后40回并不是高鹗或者其他什么人续写的。

D.曹佳氏的生辰八字与元春命理相比照,两者“竟然基本相符”,甚至“干支八字不合之处一一对应”。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所言周先生“研究思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后40回显露的明显错误进行辩证分析,寻找120回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内证”。

B.从分析文学人物的生辰八字命理入手,并用逆推的方式考证其“原型人物”。

C.寻找出续书作者“明显的常识性错误”,然后再推导出元春真实的生存时间。

D.采用比照的方法,将对元春命理的论断与曹佳氏的生辰八字相比照来推导结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康在《红楼梦学刊》上连续发表的《考辨》《补考证》两篇论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起。

B.作者认为周文康所持的八字命理和历法推算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他推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C.作者认为梳理出120回情节的真实年代序列,就可以确证元春真实的生死日期,并考证出元春的“原型人物”。

D.作者用后40回所暗示的元春真实死亡日期,推断出她的出生时间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度(cǔn)      (yǎn)       视(chēn)     根祸胎(niè)

B.懂(měng)     亲(dí)        候(cì)      敛声气(píng

C.缩(cù)      蹰(chóu)      (hái)     少不事(gēng)

D.丧(jǔ)      开(qiào)      样(mó)      皮开肉(zhàn)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开始人们也都非常同情祥林嫂的遭遇,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却忘记了她的不幸,甚至咀嚼鉴赏起她的悲哀来。

B.在荣国府中,荣禧堂是一个重要的建筑,它居于贾府正院的中心位置,四通八达,器宇轩昂,是贾府地位与威严的象征。

C.中国女子网球的著名选手李娜能够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稳如泰山,但是如果她一旦发力,常常令对手不寒而栗。

D.“歼2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隐形战斗轰炸机,性能优越,既可空中格斗,又能对地攻击,它可以居高临下地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武汉警方提前介入,精心研究、制定了周边道路单双号通行及校园内主要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警方还派出了大量民警现场疏导交通。

B.重成绩、轻道德是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学校教育的急功近利、过度市场化是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C.小人书中的连环画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

D.“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微笑列车”“爱心包裹”……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是一个个慈善项目,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饱含国人情感的记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浦口(pén)    人(ɡǔ)      (yāo)     迁(dí)

B(zhóu)     拨(xián)     幽(yè)     (zhāo)

C(fǎnɡ)     衣(shánɡ)  手(xìn)    陵(há)

D(liǎn)     花(dí)       头(diàn)   琵琶(xínɡ)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弹数曲(畅快)       以赠之(作歌)       欲语(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       银瓶破(忽然)       坐(退)

C声声(思考)         阑干(纵横交错)       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       间关(形容鸟鸣声)     弦转急(变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文言文阅读理解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1.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明年 委身为贾人妇 ③曲罢悯然 ④今漂沦憔悴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恬然自安 为长句 ⑨暮去朝来颜色 去来江口守空船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⑦       C.①③⑧⑨      D.④⑤⑨⑩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以赠之

A.浔阳江头送客       B.遂命

C.问君西游何时还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感斯人言             B.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C.转徙于江湖间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②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而作。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②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满分5 manfen5.com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1.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作简要分析。

2.在李诗的颈联、杜诗的首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默写

①扪参历井仰胁息,                           

连峰去天不盈尺,                              

③江间波浪兼天涌,                               

                     蓝田日暖玉生烟。

                      独留青冢向黄昏。

⑥万里悲秋常作客,                                       

⑦千呼万唤始出来,                              

别有幽愁暗恨生,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李白心灵里的故乡

车延高

①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这些年始终没有停止过纷争。

②故乡,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由现实里的无意触发,突然对自己最难忘最信赖最依靠的故土故地故人故情产生一种意念性的向往。它是抽象的具体,又是具体的抽象。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着诗仙的狂放,喝下几杯酒,迈着醉步走进诗人心灵之门。这时,你就会发现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

③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碎叶城到成纪,再折道江油,是十分漫长艰难的跋涉。那时的李白太天真,懵懂的眼睛在有节律的马背上晃着。在没有驿道的沙漠戈壁野岭山道间,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就这样直到马蹄停在江油。回忆中,父母谈到了碎叶城,李白像听天书,那一段记忆是空白的,但他熟记着马蹄,熟记着马蹄踩踏疲劳和喘息时那种沉重的声音,记得马蹄后面的路弯弯曲曲,也记得马蹄前面的路曲曲弯弯。停下来歇息时母亲指着身后告诉他,马蹄的那一头是故乡!但那时的李白想:最后一个马蹄圆寂的地方,才是他今世的故乡。

④传说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字太白。夜空里的星宿与月亮本身就是神秘的默契者。所以李白一生爱月。月是他发酵灵魂的种子,他一生爱月读月写月,留下了许多吟月歌月颂月的千古佳句。

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去我只把它理解为诗人的一种思乡情怀,现在站在心灵的门槛上重新品读,才明白在诗人的灵魂最深处,明月和故乡是等量齐观不分伯仲的。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一轮皓月是皎洁的,它高悬于黑夜,不因阴暗而玷污自己,不因孤独而放弃执著的操守。它高洁而不清高,有时一地清辉,有时平卧江湖之底,让居住莲花的清水磨洗出一个洁净的灵魂。静影沉璧,是诗人生命的寄托和向往。

⑥因此,诗人在举头和低头之间,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灵魂最后要归去的地方。最后当诗人的诗歌人生耗尽最后的灵感,才华和豪情开始憔悴。憔悴的身影已经引起了月光的同情和怜悯。他终于在采石矶将酒杯轻盈一掷,借着酒力腾身一跃,入水捉月去了。月没有拒绝他,随着光影一零乱,他去了最好的存放灵感和才华的地方,将自己的名和太白金星融为一体。

⑦“李白斗酒诗百篇”传为千古佳话,那是放大后的夸张。就李白的许多诗句看,诗人倘若喝得适量,酒入微醺,诗胆开张,真的是“口吐天上文”,“诗才比天高”。我们读几句诗人的诗胆被美酒浸泡之后从白云为帘的天边摘来的句子,就有“句从天上落,人从帝乡来”的感觉。酒本身不能给诗人创造灵感,但他却在“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的癫狂中放大了诗人的诗胆。所以,李白爱酒,“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已经爱到了错把酒香当故乡的境地。一旦喝到“三杯通大道”,就进入无意、忘我的境界,什么三纲五常皇帝老子都去了九霄云外,这时的谪仙就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霸气。想象和夸张伸拉出最大的张力,豪气贯于天地之间,如排山雪浪直贯银汉彩虹,大千世界浩荡联翩直扑眼底。这时,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端坐于酒香里,一叶轻舟,夹岸桃花,举杯邀月,“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⑧除了天空,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按照一脉相承的理念去想,在同根同宗的中国,其实远行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土地就是故乡。

⑨“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在诗人的意想里,峨眉山月和长安厚土、八百里秦川是横跨时空的画面组合。月光普照,使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举头都能望见故乡的明月;土地博大,任我们走到哪里脚下都踩着放大了的故土。诗句里,李白借物寓意,把广义的故乡交代得那么清楚。其实不论是现在落脚的土地,还是远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头顶一轮月,与脚下一片土,就是照临和被照临的关系。对于后面的每一个脚印来说,前一个脚印所站立过的地方都叫故土,当最后一个脚印把自己踩进泥土,就是生命的归宗。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是每个人永恒的故乡,而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          (节选自《新华文摘》,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说明。

2.文章第②段说“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3.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谈谈你的理解。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感觉叫“寂寞”,古往今来,似乎它从未断绝。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孟浩然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杜甫说“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寂寞就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寂寞就是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寂寞就是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寂寞就是李商隐的“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然而,寂寞成就了李白、孟浩然、陈子昂、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也成就了中国文学。置身当代,又有多少人大喊“寂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寂寞”?

请准确理解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