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苏省东台市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对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峥(rónɡ)    劲(qiú)     (kē)     高歌(hánɡ)

B.浪(è)      (chànɡ)     (ɡě)     自怜(āi)

C.害(qiānɡ)   (dòu)    (bào)     金石可(lòu)

D.匙(yào)    (lán)     热(zhì)     真知见(zhu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和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李优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B.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C.第14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面对评委的刁钻提问,一支农民合唱队真挚纯朴,巧言令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与“绕堤柳借三篙翠”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隔岸花分一脉香

B.映池莲月无私语

C.近楼花容点雨清

D.分水萍开几人归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①其曲(合于)规  ②外与天(边际)③孔子(以……为老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①吾尝(提起脚跟)而望矣②心一也(使用)③驽马十(马行走一天的路程),功在不舍

C.①到则(拨开)草而坐②(沿着)染溪③六艺经传皆(通晓)习之

D.①故不积(半步)步,② 觞满酌(拿,取)③君子不齿(并列)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

A.萦青绕白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粪土当年万户侯

D.日与其徒上高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而耻学于师

C.吾从而师之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或师焉,或不焉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改写下列警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又不是原意。

A高速公路警示语:违章超载,惹祸招灾。

                                   

B林区护林警示语:毁林烧山,坐牢杀头。

                                   

C银行警示语:发现假币,一律没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非常正确!但是要补充:作家的兴趣是什么,意愿是什么。因为归根到底,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也(水:游泳)            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学于师(耻:以……为耻)    江河(绝:横渡) 

D.吾尝而望矣(跂:提起脚跟)    今之众人(众人:许多人)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            欲人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智乃反不能及

D.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阐述,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作者通过描绘这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完成下列名言名句的填空。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

(5)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

(7)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8)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 《浣溪沙》

(9)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茂林

阿城

口渴死,恨不能咬近旁的树皮吮。好林子,一架山森森的引眼。不想再走,情愿将自己栽在这里,也绿绿的活个痛快。

  林子不是野生,齐齐的极有章法。山也只是普通的山,却因为树而雍容非常。

  正想躺下去,忽然就有咳嗽声,如折干枝而又有韧皮,响响的不断。回身望去,林深处闪出一个老者,眼睛却亮,远远的就有光过来。

  老者走近了,如空树般笑,嘴里只有一颗牙装饰着,问:“后生子,赶脚么?”我点一点头,忽然问:“有水么?”老者定定地看着,似在打消他自己提出的疑问 ,说:“山有好树,就有好水。” 站起来,随他沿齐齐的树走。

  并不上坡,走不久,有泥屋一幢,自然有鸡的咕咕声。早就防着有狗,走近了,果然有。半人高的畜牲,黄黄的窜出来,狺狺地屁股调来调去,眼睛却紧盯着。老者不知从什么部位发一声响,那狗就蹲伏下来,尾巴不停地摇,肚皮一缩一缩地喘。

  老者推开门,哑哑地朝里说:“有客喝水哩!”一面就跨进去。

  灶间极干净,不多的罐罐在暗处都映出方形的门亮。灶台没有一点污水的痕迹,锅盖洗得发白,略略高出灶台一点。一只炊帚如新的一般吊在灶边的墙上。 

  里屋有轻轻的响动,帘抢在老者前掀开,现出一位婆婆。

  这婆婆老而不暗,极是清爽,那眼如一碗温水,消一身乏渴。极恭敬地问了好,被让到炕上坐。

  婆婆也不多说,转身去沿墙一条小柜上提过一吊黑釉陶壶,又在炕桌上摆一个小陶碗,斜斜地斟满了,偏着身子坐在炕沿上催着喝。

  心下暗暗赞叹,不觉问他们是不是守山林的。

  老者蹲在地下,嗬嗬笑着,举手比了一个八字。不觉问:“八年就长成这样好林子?”婆婆宽宽一笑,说:“他有八十了。”老者脸上闪出些光,说:“这一辈子,就是给人守林呢。”

  于是透窗望去,再想看那些树。不料目光再也不能远,只定在窗上。

  好剪刀。

  原来窗纸上,反面贴了许多剪纸窗花:公鸡、母鸡、小兔、大狗、偷油的鼠、骑驴的媳妇子,又有一个吃烟的老汉,还有一个织布的女子。都剪得大气,粗如屋檩,细若游丝。那鸡那狗那兔那鼠,若憨若巧若痴若刁,闹闹嚷嚷,上上下下,一时竟看呆了。

  婆婆见不喝水,就说:“有甚好看?这东西家家都有的呢。”我点点头说:“有是都有,可这些铰得好,铰得奇,不一样哩!”老者站起来,走出去,磕一磕烟锅,又进来,说:“好的都在柜里头哩。”当然执意要看。

  婆婆竟有些腼腆,笑着从柜里取出一个纸包,打开,各色的纸都有。看那包的纸,是一张极早的《陕西日报》,黄了,只是不坏。婆婆将各色纸铺开,一时我竟喜得哑住。

  只见各种人物极古极拙,怕是只有秦腔才吼得动,又有房屋竹树,都奇诡异常,满纸塞而不滞,通而不泄。

  婆婆说:“这是四旧哩!你是客,喜欢这些,又看了走路,不怕的。”

  忍不住,问:“婆婆可能为我铰一个?”婆婆说:“呀!老了呢!”急忙说:“不怕的。会的不难,难的不会。”老者说:“这个同志喜欢,你就铰,怕甚?”婆婆就在炕里摸出一柄剪刀,奇大无比,心下疑惑,只不言语,看她铰。

  婆婆一脸欣喜,忽然消失掉,皱纹拙起来。并不马上铰,对着纸沉思半晌,才将剪上纸边。之后竟再也看不出婆婆如何铰,只觉得游剪如龙,落纸纷披。看看老者,眼温温地虚着。

  再看婆婆时,正将大剪放在盘着的腿上,扭身向亮处举手照一照,动一动嘴,并不说什么。我待要看,婆婆已经递过来。

  这是一只牛,肚上一朵大梅,如风火般转。牛额上散星月般空白。眼睛一只巨睁着,令支开的四蹄如怒如奋,另一只则似偷窥,支开的四蹄反而是闪避不及的慌张。我说:“铰的实在好。”老者说:“喝水,喝水。”婆婆说:“铰了是为自家欢喜。”

  喝一口水,仔细将纸牛夹好,放进袋里,说:“不敢多要,这张是一定自己收好。”

  老者和婆婆一起看我,说:“也值得收藏?”却是笑笑的。我说:“若婆婆有空闲,我倒还想要个人物的。”便用眼睛询问着。

  口不再干,只懒懒的乏,便只靠了墙斜倚着。看婆婆铰,听老者蹲着咳,还听狗狺狺的。鸡大约是养出了蛋,紧着叫,便斜过眼,将感激寄托出去,在那林上。

(选自阿城《遍地风流•茂林》)

1.请简要概括文中老者夫妇的形象特点。

                                       

2.本篇小说语言很有特色,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除人物外,小说还特别写到鸡和狗,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探究文题“茂林”的丰富意蕴。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压轴

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叙述真情,主题鲜明,选材新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