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江苏盐城一中高三上第二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作为        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

②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③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        ,警员到场维持秩序。

A.贯串 颠扑不破 聚积B贯穿 牢不可破 聚积

C贯穿 颠扑不破 聚集D贯串 牢不可破 聚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曲径通幽芳草香 B细草香闲小洞幽

C锦屏春短碧纱暗 D晚凉天净月华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卞之琳的早期诗作精巧细致,  。诗人的琴弦早已沉寂,他的学识在莎剧的翻译、研究上得到了施展。

映出年代的久远

传来一丝凄凉的古香

如古瓷小摆设

这样的古瓷惹人喜欢

略许的晦涩又像是蒙上一层薄薄的细纱

却经不起风吹雨打

A.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花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欧阳修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朝廷。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未平之患在前;北虏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患已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十人。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臣又思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太平皆自有道。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稍衰,便谓后贼不足忧;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虏未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生安逸,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兴兵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己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为祥瑞,以朝廷  媚:讨好

B.须是四海然,万物得所 晏:强盛

C.太平皆自有道致:达到

D.所以彰示圣德,感臣民 励:劝勉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今张海虽死,达州军贼已近百人

B.以臣视之,是四海骚然 则此瑞木误事之妖木耳

C.若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亦有深意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危乱

D.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告兴兵累年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4.作者认为澧州瑞木虚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

(2)“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匪我愆期,      。(《诗经·氓》)

(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6)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7)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光阴

陆蠡

(1)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2)怎样我会起了这些古怪的念头呢?是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一面走一面自言自语。“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我独语。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3)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秋!”我微喟一声。“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4)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5)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是爱惜光阴的。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6)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7)“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象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8)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

(9)“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喜灾乐祸似地,揶揄我。

(10)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11)“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

(12)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啊,悲哀的来源,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选自《陆蠡散文选集》,有删改)

1.文章第(2)段写“散步”的情形运用了哪些手法?

2.文章第(5)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对光阴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4.赏析文中画线句。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旅游三香

流沙河

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到得原来无别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是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

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胜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整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

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阴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拥挤,市廛喧嚣。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如我一样。

1.文中“隔锅香”“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

2.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3.第三段两次举游北戴河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