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河北唐山市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山 (xiù)    (hè)     目而叱(chēn)      舻千里(zhóu)

B.熟(rěn)     (zhào)   辙之鲋(gù)        云消雨(jì)

C.水(lǎo)     口(pǔ)     功伐(jīn       逸兴 (chuán)

D.首(jiǎo)    舰(gě)     失之东(yú)        舞(zǎi)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迷途知反      老当益壮      天高地泂

B.欣欣向荣     鱼舟唱晚      高山流水      投笔从戎

C.穷且益坚     落霞孤骛      桑榆非晚      目无全牛

D.望风披靡     食不果腹      一介书生      响遏行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毕业后,我在国防科工委当了一名翻译,一次我路过北京电影学院,遇见我高中同学章子怡,我们的萍水相逢让她喜出望外。

B冀东大地人杰地灵,不论是在祖国的解放中还是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涌现了大批优秀人物,这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

C儋州励志男孩王建武,命运总是一次又一次的捉弄他,7岁时父亲发生意外不幸去世,不久母亲又患病,可谓命途多舛。

D.《我是歌手》的舞台一直都是歌手们心中“寻找知音”的舞台,他们在曲高和寡的音乐世界来到这里体会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中国人的身体比外国人好,不需要锻炼了吗?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国民健康水平,主要看平均预期寿命为指标。

B.针对近期频发的校车事故,国务院安委办要求建立完善校车交通安全监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须依法严格监管,促进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落实校车安全主体责任。

C.这些网络课程涵盖信息技术、建筑、心理、文学和历史等不同学科,由北大、清华和人大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提供。

D.临床统计显示,运用“人工肝”技术后,通过治疗,使患者的肝功能显著改善,血浆内毒素和病毒载量明显下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遂用于小邑                               见:  表被动,被

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晨昏:早晨晚上

C.武帝践阼,(何远)为后军鄱阳王恢录画参军   践阼: 即位 、登上帝位

D.立出百金偿之,不                       责: 要求、求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

译文:(我过去)曾经顺从了别人,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的呀。

B.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译文:我跳起来向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在蓬蒿丛之飞舞,这也是飞到了要到的地方。

C.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何远传》)

译文: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这种情况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

D.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卖酒老旧 》)

译文:卖酒人不仅是位年龄大的老人,而且还是有智慧的人啊!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现代私塾并非“世外桃源”

李爱铭

5年前被上海市教委叫停的全日制私塾“孟母堂”重新开门,吸引了不少眼球。无独有偶,不久前在云南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的“在家教育”、私塾教育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代私塾是否能给教育一方“世外桃源”?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孟母堂”的独特,无非是其有别于一般学校的 “全日制现代私塾”标签。模仿古代私塾授课模式,“孟母堂”里没有教师灌输、课后作业、考试压力,每天孩子们多数时间用来自学诵读中国古典经史、原版国外名著。这让不少家长感觉,此举是逃离了应试教育的新出路。因此,在孩子本该呆在中小学、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阶段,宁愿每月出3000多元送孩子进去。也正因为此类“粉丝”家长和学生的追捧,“孟母堂”在被叫停之后能再揽生源,重新开张。

“孟母堂”之类的现代私塾,是家长的个性化、多元教育需求与现代学校教育大一统之间矛盾的产物。小到校服、午餐、春秋游,大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外教聘请、课业和考试负担,家长都有不同要求。有些孩子在表演方面极具天分,但却因文化课成绩不佳而被视为差生;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多一些人文底蕴,但发展兴趣的时空有限……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国家课程要求、整齐划一,难以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需要。“众口难调”,部分家长“失望”之余,转谋学校教育体制之外的出路。这为“在家教育”、现代私塾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其实,为满足家长的多元需求,我国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现代私塾”完全可以依法申办民办中小学办学证书,获得合法身份。但现实中,“孟母堂”等一来多以民宅为办学点、师资不规范,难达民办学校标准;二来坚持以“私塾”模式立身,不按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设置授课内容和模式,因此大多难逃“屡开屡关”的命运。一旦不行了,学生仍要回到正常的学校教育轨道。

而且,即便身在“私塾”内,不少孩子的学籍仍保留在原来就读的中小学,以备将来升学之用。可见,就读“私塾”,只是暂时逃避的办法。但在“私塾”中,压力和负担其实也难免:不求甚解的经典诵读,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教学方式岂不是更“填鸭”?如果不考核学习效果,放任孩子是不负责任;但如果考核和比较,与一般学校又何异?更重要的是,暂时逃避之后呢?孩子长大后,仍要跟其他同龄人一起步入同一个社会。而社会早已从“孟母”时代步入现代化的信息时代,科学素养、数学素养、竞争与合作精神都必不可少。只接受“孟母”教育的孩子,在没有“孟母”的环境中,如何适应和生存?

在不少家长看来,孩子的快乐现在和幸福未来似乎是个“两难”选择——“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令人不甘;但“为了前途牺牲快乐童年”又不舍。上海已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批准创作假、创造平台让学生扬长发展、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家长们期望中的教育 “桃花源”,也许还是该寄望于在各级学校中一步步实现。

(摘自《解放日报》2011年9月16日

1.下列对于“孟母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现代私塾之一的“孟母堂”,5年前被叫停,如今重新开门,不仅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现代私塾的是与非的讨论。

B“孟母堂”为逃避应试教育找到了新出路,原因在于“孟母堂”里没有教师灌输、课后作业、考试压力,孩子们每天主要是诵读经典。

C许多家长被“孟母堂”的“全日制现代私塾”标签所吸引,觉得此举可以让孩子远离应试教育的困扰,于是不惜血本送孩子进去。

D.孟母堂的独特的授课内容和模式,与现行国家课程要求存在明显的冲突,因此它不可避免要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母堂”之类的现代私塾,反映了家长的多元教育需求与现代学校教育之间矛盾。众多粉丝的追捧,成为其重新开张的动力。

B.现代私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家长的多元教育需求,因此我国鼓励现代私塾的发展。“现代私塾”完全可以获得合法身份。

C.从目前看,现代私塾拥有众多粉丝,但它的“先天不足”,诸如校舍、师资、课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它自身的生存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D.如果不考核学习效果,难免有放任自流的嫌疑;但如果进行考核,又会与一般学校同质化。这种两难选择,让现代私塾难以真正消除压力和负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我国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但“现代私塾”要想走得长远,一是必须获得合法身份,二是必须考虑孩子将来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

B.家长让孩子就读“私塾”,并非没有后顾之忧: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但又不甘心孩子失去美好的前途。因此就读“私塾”只是权宜之计。

C.现代私塾看似能够满足家长的多元需求,却无法提供孩子进入现代社会所需要科学素养、竞争与合作精神等,这也是阻碍它发展的因素。

D.学校教育是可以实现家长们期望中的教育 “桃花源”的,上海在兼顾学生的个性需要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小题。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濬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太过,濬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濬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濬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识□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濬为益州刺史。濬设方略,悉诛弘等。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除大司农。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

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濬造船于蜀,其木屑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流屑以呈孙皓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军。”皓不从。

时朝议咸谏伐吴,濬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州)贤愚无不嗟怨。□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发诏。濬于是统兵。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军,□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壬寅,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送于京师。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

(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欲济其所欲                 济:成就

B.宜有以裁之                   裁:裁决

C.羊祜雅知濬有奇略             雅:向来

D.三者一乖,则难图也           乖:不顺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识□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②□观时运,宜速征伐

③帝深纳焉,□发诏               ④□父母戒之曰

A.①之 ②若 ③乃  ④之       B.①者 ②且 ③乃  ④其

C.①之 ②且 ③则  ④之       D.①者 ②若 ③则  ④其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虽然通晓古籍,姿容俊美,但由于一直不注意修养品行,因此不被当时的人们称道。

B.州郡征召王濬担任河东从事,他到任以后,查办了一些不廉洁的官吏,让他们自动离去。

C.王濬做益州刺史时,设下计谋将盗贼张弘等人绳之以法,边境少数民族百姓纷纷投奔他。

D.王濬接受晋武帝的诏命建造战船,他造船用的碎木片顺流而下,引起了吴国君臣的警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文:

(2)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译文: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罢亚,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机杼:指织布机。 蛩:古书上指蟋蟀。③罢亚:稻摇摆的样子。

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2)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3)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梅贻琦:一生清华,一世清白

梅玉荣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在百年庆典之际,清华人常常谈起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1931年,梅贻琦正式出任清华校长,可谓就任于危难之际。那时国内形势风雨飘摇,学潮动荡,清华师生赶校长、撵教授是家常便饭,校长在任时间都不长,但梅校长却深得学生爱戴。无论什么时候,清华学生的口号都是“反对×××,拥护梅校长”。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他风趣地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吧!”此后不到10年时间,清华大学便声名鹊起。

梅贻琦治校期间,校务采用分层负责制,讲民主,又法度严明。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

同时,礼遇教师也是清华得以兴旺的重要因素。梅贻琦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他和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最有影响的事例是对华罗庚的“三破格”: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梅贻琦破格录入清华大学;又破格从一名系资料员转升为助教,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并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最后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教授阶段而被聘为教授。

梅贻琦为人重实干,平时不苟言笑,开会很少说话,人称“寡言君子”,有学生作一打油诗调侃其谦逊含蓄:“大概或许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一时被传为笑谈。实际上,如果非要他报告或讨论,其言语总是条理分明,把握重点,在许多人争辩不休时,他常能一言解纠纷。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虽话少,却极富幽默感和人情味,有时偶发一语,便隽永深长耐人回味。陈寅恪曾大发感慨:“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这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1937年,国难当头,在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奉命迁往昆明成立西南联大时,寡言的梅贻琦讲过这样一段“高调”的话:“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条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我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条船好好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人校友敢说一句‘掌告无罪’。”建校初期三人(另有南开的张伯苓和北大的蒋梦麟)共同主持校务,此后八年的西南联大主要校务工作由梅贻琦执掌。在此期间,他凡事讲究民主,处理问题公正,并和众多教授一样贫寒。一次家中来客,夫人韩咏华只得上街摆地摊,出卖子女幼时所穿衣服,得款10元用以待客。在战乱频频、校务繁重、生活艰苦的环境下,梅贻琦呕心沥血,管理井井有条,创造出联大“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局面。其高风亮节广受赞誉,被称为西南联大的“船长”。

1946年9月,梅贻琦辞别春城,回到北京,继续任清华大学校长。

1955年,梅贻琦开始用清华基金会利息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也就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前身,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曾在这里就读。梅贻琦因为一手奠定了台湾的清华基础,被称为“两岸清华校长”。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大医院。他逝世两个星期后,人们打开他生前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面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清华基金的账目,一笔笔非常清楚。梅贻琦葬于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取名为“梅园”,国内有校友集资栽种的花木,叫“梅林”。梅贻琦纪念奖章被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毕业生视为最高荣誉。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括了他与清华的不解之缘。由生到死,梅贻琦一生只干好这一件事:奠定了清华的校格,提升了清华的声望。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1年第13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国内形势动荡的情况下,梅贻琦临危受命,挑起清华校长的重担,尽管当时校长被赶是常事,但他却深得学生拥护。

B.梅贻琦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因而在他主政清华时期以通才教育为唯一要务。

C.华罗庚曾经得到梅贻琦的破格录用,并被送到英国深造,最终成为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也一直对梅贻琦心存感激。

D.曾有学生作打油诗调侃梅贻琦为人不苟言笑,话语不多,但他做报告或讨论,却能其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E.本文以梅贻琦与清华的不解之缘为线索,描写了他勇担重任、使清华走向辉煌的经历,表现了一位学者的严谨学风。

2.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不到10年时间,便使清华大学声名鹊起,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3.从全文看,应该怎样理解题目“一生清华,一世清白”?请简要分析。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__①__写出浓浓春意,__②__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__③____④__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__⑤__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人说:满园花朵,都源于一粒种子,一颗种子可以孕育出一大片森林。

哲人说:上帝在创造每一个人时,在他心里都埋下了一粒种子。

农人说:如果没有种子田野会一片荒芜,但光有种子也不一定能够丰收,还要付出劳动和汗水。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