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三元月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客qián            lài       耗shé         少不ng

B.yūn     战nuò      lěi       空chǎng     不足齿shù

C.层jiá      一服药fù      开zhāo      电饭bāo        花惹草niān

D.信jiān     shuàn     皮bāo     年高德shào       藏头尾lù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雍容    经典    丰功伟迹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影牒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诀别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______,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2)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还应加倍努力地学习。

(3)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_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

(4)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       道德规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

A.扶持   中止   急需    遵守                B.扶持   终止   亟待    遵循

C.扶植   终止   急需    遵循                D.扶植   中止   亟待    遵守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周国平的《宝贝,宝贝》讲述的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读着读着,我就被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打动,时不时拍案而起,连连叫好。

B.合唱队获得全市一等奖的喜讯传来,全校同学欢呼雀跃,一片哗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C.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D.艺术家大多有流浪者的内心无法忍受别具只眼的生活即使身体安顿了精神还是需要漫游,永远在寻找什么,这让艺术家自己和周围的人很不舒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书中,李大猷博士用一百多种中草药名来作为各篇题头的“注解”,成就了该书独特的表达方式,被称为“中国社会的本草纲目”。

B.新落成的湖州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

C.央视的《中华好诗词》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视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D.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那些粗制滥造、夸张离奇的垃圾作品,也许在一年后,甚至几年后就会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过去30年,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如今正与令人咋舌的老龄化现象相伴而来。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挑战。目前,中国有13.5亿人口,并在继续保持增长,但中国人口总数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开始缓慢减少。要认识到老龄化对中国的影响,可以先看看劳动人口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1979年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时,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约为71,目前这一比例约为551。到了2035年,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将骤降至251。

此外,劳动人口的年龄分布也很重要。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30岁到40岁的工作人口最有生产力和创新能力,而这正是所谓的“中国人口红利”的基础。1979年改革以后,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人口老化的速度,但从2015年开始,这一趋势将发生逆转。到2035年将有15个年纪较大的工人50到64岁对一个年轻工人15到29岁。这一趋势在低龄人口中也是如此,中国小学新生从1995年的2500万下降到了2008年的1670万。这表明,中国正面临着与韩国、澳大利亚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的老龄化处境。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因为人均寿命的显著增加和生育率的急速下降。1980年中国的人均寿命不到65岁,目前是75岁;1980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2.63个孩子,2011年这个数字只有15。在中国的发达城市上海,生育率只有06,这很可能是全世界所有大城市中最低的。这表明,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与他们的西方同伴一样,比起家庭更看重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现在,中国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这是建国初期人口大爆炸和过去30年预期寿命急速上升的共同结果。但我们不能将这样的困境完全归咎于持续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施行的经济政策虽然帮助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却忘记了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

实际上,只以快速增长的人均GDP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指标是有很大误导性的。首先,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主导的经济中,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以平均每年20%至30%的速度上升,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国内储蓄约有一半来自国有企业。相比之下,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同期年均增长速度只有2%—3%。此外,虽然中国居民的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全世界里都是很高的,但存下来的钱对绝大多数指望靠这个养老的人来说基本是不够用的。其次,人均GDP并不能体现实际的财富分配情况。现实中,需要考虑到财富分配指数,如基尼系数,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已经从全亚洲收入最平均的国家成了最不平均的国家。很明显,收入增长不平等和羸弱的家庭储备意味着中国普通居民对人口老龄化准备不足。没能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中获益的居民,在退休后将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财务困境中。长期的偏袒国有企业和在金融上的有失公平,结果是中国家庭收入严重滞后于GDP增长速度。还有一个事实加剧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即只有大约15%的退休工人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中工作,他们享有某种形式的养老金。拥有退休金的人里只有大约10%至15%的人仍然依靠子女养老,但对于那些没有退休金的人,这个数字跃升至超过50%。

(摘编自《未富先老的中国》,有删节)
1.下列关于老龄化对中国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总人口目前已有13.5亿,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有所下降。

B.“中国人口红利”的基础将会动摇,30岁到40岁的最有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工作入口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

C.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相对于家庭来说,更看重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这是富裕群体人均寿命增加和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D.退休金的有无以及退休工人所处的企业性质的不同,造成养老方式的不同,使得老龄化后的中国面临严重的养老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过去30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也带来了令人咋舌的老龄化问题,这一问题反过来又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

B.从2015年开始,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会快于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低龄人口数量却呈下降趋势,这种状况短时间里很难改变。

C.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大国,这与人口和寿命的快速上升有关,也与持续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D.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大多数人的储蓄是不够用来养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寿命显著增加,生育率却急速下降,这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处境是一样的。

B.不能用快速增长的人均GDP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指标,因为收入的增长是不平等的,财富的分配是不平均的。

C.长期地偏袒国有企业和在金融上压制普通中国居民,使得一些居民没能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中获益,退休后将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财务困境。

D.如果我们不能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中国过去30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就不能持续,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枚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遣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请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问之,因叙说平生,流涕嘘唏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旧唐书•高士廉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廉妹先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适:出嫁

B.属天下大乱                         寻:不久

C.俭与交游                坐:停留。

D.内离外              蹙:窘迫。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父母孝闻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便国家

B.分其余资,轻装        项王按剑跽曰

C.又暇日汲引辞人          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士廉下车,以礼致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一组是(   

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               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 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士廉在隋朝时曾被贬官岭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轻装前去

B.钦州的宁长真率兵进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战,在高士廉的劝说下运用谋略战胜了宁长真

C.高士廉归附唐朝后调任蜀地为官,他善于教化,改变当地不良民俗,促进文化教育,尊敬而礼待隐居不仕的朱桃椎。

D.高士廉入朝为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尽职责,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后他就烧了奏章的稿,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5分)

(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5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  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③琼瑶:美玉。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默写(6分)

(1)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5)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王勃《滕王阁序》)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为下面的新闻素材写一篇短评。要求100字左右新闻点评是用概括的语言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鲜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4分)

某中学政教处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人品银行”。“银行”以虚幻的“品币”为单位,学生表现得好,“品币”数值就增大;学生表现不好,“品币”数值就减少。期末学校对学生进行操行评价时,就与学生在“银行”存币的数额挂钩。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请描述这幅题为《扶不起》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4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用三个短句将下面这个单句的内容重新表达,改后句意不变。(4分)

现在,后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使人们重新想起了早就引起后现代理论家重视的柏拉图的关于现实与真理隔着一层的观点。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梁晓声)

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成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珊,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1.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有何用意?4分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

(2)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4.作者在谈到他的写作体会时说,这篇文章不单是写给农民看的。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