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湖南省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pái    yìn   pāo    级而上 shè

B楚(qiáo   bò     lì     羽衣 cháng

C piān   xù    gēng   踽独行 yǔ

D nè    zhuàn  zhào   效尤 jǐng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   筹码   颠簸   秣马厉兵

B.忽略   题词   肄业   优哉悠哉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岑寂   寂寥   任性   对薄公堂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天,有很好的太阳,我们三个人,从头发到衣服都滴着水,除了身上的湿衣服以外 ,三人都两手空空,别无长物

B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C义门是陈村最古老的建筑,与义门形影相吊的是其左侧立着的一株无枝无叶的老树。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强了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

C.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D.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咬文嚼字》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下列对本段文字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字的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区别。B.字的直指的意义比联想的意义更有用。

C.字的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有用。D.字的难处在联想的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2.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       B.烟花三月下扬州  C.依依墟里烟        D.烟笼寒水月笼沙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都必须做到让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完美结合起来。

B直指的意义固定、明显、确实,它更适宜于科学的文字,因为它可以使科学的文字更精确。

C联想的意义难用,但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它,因为它可以使诗文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D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所以妙,就在于它巧妙地使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对下面句中括号内的词的解说错误的是  

A(睢园)绿竹         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

B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

C邺水(朱华)           朱华:曹丕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

D光照(临川之笔)           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2.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相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4.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9C   C项中“曹丕”应为“曹植”。10A A项中“而”表示承接,连词。B.C.D三项中“而”均表示并列,连词。11B(无恨主之意。)12D(虚实结合。)

三、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6分)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最后的较量

欧·亨利

手段高明的惯偷杰米,因在狱中表现好被提前释放。出狱那天,杰米暗暗下定决心,再不回那个该死的监狱了。可是,不久后他又重操旧业,并且连连得手。

杰米与探长班激烈较量后,差点失手被擒。为了躲避班的追捕,杰米逃到艾尔摩小镇上。一天杰米在大街上闲逛,听人谈论起艾尔摩镇银行家亚当很有钱,心中不觉一动。

然而,一件意外的事情改变了他的计划。那天,杰米正在亚当家门口转悠,忽然“嘎”的一声,一辆汽车在他的身边急刹车,差点撞到杰米身上。杰米刚想发火,从车里跳下来一个身材窈窕的女子,杰米完全被她的风采迷住了。这天晚上,杰米失眠了,眼前总浮现出那位女子微笑的问候:“先生,您没事吧?”一阵突如其来的烈火把杰米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宾塞”先生在艾尔摩安顿下来。他开了一家鞋店,买卖很兴隆。杰米第一次感到正常人生活的美好。他还交了许多朋友,而且如愿以偿,他赢得了姑娘的爱情。原来,他是亚当的宝贝女儿,名字叫安娜。

一年后,他赢得了当地人士的尊敬,他的鞋店很发达,他和安娜已经决定在两星期后结婚。亚当先生很器重宾塞。安娜非但爱他,并且为他骄傲。他在亚当一家和安娜的已经出嫁的姊姊家里都很受欢迎,仿佛他已是他们家的成员了。

这天,杰米来到亚当这里,并且把自己以前做案用的那个工具箱也带来了。他准备和安娜一起到小岩商业区去购买结婚纪念品,顺便将这只工具箱送给一个修保险箱的朋友。因为杰米再也用不上这个工具箱,他要开始新生活了。亚当对这个未来女媚非常喜欢,他觉得这个小伙子事业心强,人也正直,安娜和他一起生活一定会很幸福。他倒了一杯红酒给杰米说:“宾塞,时间还早,我们先来看看我新做的保险柜如何?”

杰米这才发现在大厅的右墙角,有一个巨大的保险柜立在那里。安娜的两个小侄子正在这里摸摸,那里摸摸,对这个大家伙好奇得不得了。杰米内行地赞叹道:“的确很牢固。”亚当非常得意地说:“是的,它相当牢固,等我安上它,除了我,任何人也休想打开它,连那个大名鼎鼎的专撬保险柜的高手杰米也不例外。”

杰米没想到自己的名声传得这么远,不觉一阵心慌。好在亚当没有注意到他的脸色,仍在兴致勃勃的介绍他的新保险柜:“除去报警系统不说,单是这密码锁,恩恩,你看这还有三道不锈钢的门……”杰米一边品着红酒一边不地点头。“的确,这保险柜和其它的保险柜比起来,相当先进!”

安娜笑着走过来说:“爸爸,不要老谈您的保险柜了,我们还要去买东西呢。”一家人说说笑笑,谁也没注意到,此时,一个小老头悄悄进了银行大厅,但是杰米注意到了,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一直追捕他的探长——班!

原来,班打听到杰米到了艾尔摩小镇,并即将成为银行家的乘龙快婿。于是追踪而来,准备揭穿杰米的老底,把他投入监狱。

杰米挽着安娜故作镇定地向门外走去。班手柱拐杖,站在门口,准备逮捕杰米。就在此时,传来亚当的惊叫声。

杰米和安娜转身一看,不觉得惊呆了。原来两个小侄子一时玩得兴起,竟然钻进保险柜,不小心将柜门关上了。

杰米跑过去着急地说:“快点打开柜门,保险柜密封太严,里面空气不足,用不了一会,孩子们就会没命的!”亚当急得团团转,杰米大声问道:“您冷静点,密码是多少?”

“密码还没设呢!”

“那定时锁呢?”

“定时锁也没装!”

内行的杰米立刻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孩子的母亲发疯似地用手捶打着保险柜的门。有人甚至提议用枪。

安娜转过头,焦急地看着杰米:“你能试试吗?宾塞?你一定有办法,是不是?”

杰米看了看身后的班,心里像翻了五味瓶。他又转头看了看安娜,安娜正满怀希望地看着他。他瞅着她,嘴唇上和急切的眼睛里露出了一抹古怪的柔和的笑容。

永别了,我的爱情!!!

“安娜,”他说,“把你戴的那朵玫瑰给我,好不好?”

安娜惊讶地看着杰米,她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的话,但还是从胸襟上取下那朵玫瑰,交到他手里。杰米把花放在左侧衬衣口袋里靠近心口的地方,挽起袖子。于是文质彬彬的“宾塞”不见了,代替他的是杰米。

真是轻车熟路,不到十分钟,杰米打开了保险柜。两个孩子得救了,亚当一家围着孩子又哭又笑。杰米深情地看了一眼安娜,转身对身后的班说:“班,你赢了,我们走吧!”“你认错了人吧,宾塞先生,”他说,“别以为我认识你。那辆马车还在等着你呢,不是吗?班转过身,朝街上走去。

杰米看着远去的班,无声地流下了眼泪。这时,安娜从身后紧紧抱住他说:“宾塞,什么也不要说,我永远爱你!”
1.探长班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
2.根据上下文,解释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一阵突如其来的烈火把杰米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宾塞”先生在艾尔摩安顿下来。
3.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主要用了哪些结构技巧?(4分)
4.“最后的较量”的结果是什么?请结合全文,探究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2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4)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7)________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8) _________________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请以“善”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诗词鉴赏:(10分)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绉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②,肯爱千金轻一笑③。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彀(hú):绉纱类的丝织物。绉:皱纹似的纱。棹:船浆,代指船。

    ②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生于水面。 ③李商隐《写意》:“日向花间留晚照。”
1.“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4分)
2.“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能否改为“浓”或“盛”字?为什么?请运用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学到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八、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共21分)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其集              归:属于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

C.不世俗趋舍              牵:被牵制  

D.望之昂然,而之温温      即: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集录之为十卷         ②私见张良,具告

B.①后百有余年,韩、李徒出 ②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①由是风渐息             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独子美于举世不为之时   ②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B.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C.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D.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4分)

2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5分)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多选题5分,共19分)

一片赤心在丹青

韩小蕙

(D吴冠中的艺术生涯是一支射向靶心的箭——“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箭,一辈子不偏不移地、就奔着这一个目标的箭。

②他和绘画的关系,可说是生命里的基因,前生投缘的关系——绘画不是他的专业、职业、事业,而是他的呼吸、他的身家性命、他的存世意义。有三个细节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是抗战时期在昆明,敌机来轰炸,全校师生都上山去躲避,只有吴冠中苦苦恳求图书馆管理员,让他将自己反锁在馆内,临摹古人画册。那独自对话经典的自在滋味,一辈子都在他心头畅快地荡漾着。二是上世纪60年代,一次南下广东写生回京,昊冠中将他画的一包画立在座位上,自己则站在旁边以手相扶。站了三天三夜,下火车时腿、脚都肿了,可是他心里高兴,庆幸作品们终于平安到家了。三是上世纪70年代,吴冠中的岳母在贵阳病危,他好不容易请下假来,携妻前往探视。途经阳朔时,他太想画桂林了,遂中途下车,盘桓一天。谁知天雨不停,他叫夫人打伞遮住画板,俩人则淋在雨中,任雨丝打湿衣衫。后来刮起大风,画架实在支不住了,怎么努力也画不成了,极度失望之下,吴冠中竞哭了起来!我理解,当时他浑身的血液已被艺术的激情点燃,陷入了“不能画,毋宁死”的冲动中,这种欲罢不能,连他自己也不能控制自己了。

③吴冠中一辈子不停地追求创新,这是他血液中固有的基因,他说:“不能创新,我的生命就停止了。”“我绝不能侮辱过去的作品,一定要超过过去,给后人新的启发。”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只能往前走,停下来不好活,后退更没余地。”有关风格的问题,他说:“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2009年2月26日是一个卓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界的最高殿堂——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不知几次,专题的吴冠中个展也有过数次。但意义不同的是,这次展出的180多幅作品,全部是先生的无偿捐赠之作,囊括了这位为艺术辛勤了一生的绘画大师所有的重要作品。换句话说,吴冠中把他一辈子的耕耘成果,悉数奉献给了社会。昊冠中说:“作品是艺术品,属于国家,属于人民,不属于个人。”“艺术是珍贵的,了不起的,一定要把艺术留下,留给将来人们再认识。”在他的晚年,吴冠中开始捐出自己的画作,大批量捐献给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而在此前的捐献,已包括全世界各大博物馆,还有国内的许多博物馆、艺术馆和重要场所,更为赈济水灾、救助残疾人等公益事业捐献过多幅作品,前后捐出的共有300来幅。

先生早就告诉家人:“搞艺术不赚钱,爸爸如果单为了供养你们就不搞画了。房产、现金,可以留给你们,但爸爸的画是社会公产,应该还给社会。”

⑦凡是跟吴冠中接触的人都会强烈地感觉到,他的血液里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叫做“不安宁粒子”。他当了一辈子美术教师,从第一天做助教开始,直到耄耋之年的最后~次登台,其特色始终没有变,这就是,一上讲台就激动,越讲越兴奋,就像陷在恋爱中,不能自拔。多少年养成的习惯一直持续了一辈子,他作画,往往早餐后即开始,一直画到下午、傍晚、深夜,其间不间歇,不休息,也不吃饭喝水,何时画完何时才回到“人间烟火”。艺术是他永远的新娘,初恋的狂热一直持续到黄昏恋,始终恋不够。

⑧91个春秋飞渡,昊冠中早就做成了国际知名的大画家,他已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举办个展数十次,还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头衔。但他认为,做成“家”不是目的,做成“大家”也不是人生理想。他说:“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实质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吴冠中也不是一个耽于昨天的人。他甚至说过:“明年怎么样?顺其自然。”这意思是说,艺海无涯,长征无尽头,个人只管一心一意地探索下去,其他都无须计较——是非曲直,功劳功绩,由别人去说吧。他是艺术的赤子,他的心中只有艺术,装不下别的了。

(节选自《一片赤心在丹青:追念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
1.下面是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在谈到吴冠中与绘画的关系时说“绘画是他生命里的基因”,是在揭示绘画在吴冠中~生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绘画,就不会有吴冠中。

B.吴冠中说“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到”,是在强调画家的风格是自己的艺术实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创作实践就会形成相应的风格,域家只管做好自己就行,不必计较成败得失,功过是非由别人去评价。

C.吴冠中晚年举办的捐赠作品展,囊括了他为艺术辛勤一生的所有作品,他将自己一辈子的耕耘成果全部奉献给了社会。

D.吴冠中热爱艺术,为艺术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他认为艺术不能沾染上金钱的气息,不能和金钱有任何关系,所以他捐出的画作不会带来任何利益。

E.本文多处引用吴冠中的话,展示了他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这样的写法能够更真切生动地表现人物,比单纯的记叙和纯粹的评议更令人信服。
2.本文第二段记述了吴冠中视绘画为身家性命的三件事,请分别概括。(6分)
3.吴冠中说:“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思想?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