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重庆铜梁中学校高二上第三次学月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cén)静钟鼓zuàn)玉碎琼乱玉吊角楼

B)首   水荡漾      钟鸣鼎食    硫璃

Clǎo水      恶不悛      形影相吊    华青池

D.央 měi    jiā苍苍     徇私舞弊    纯粹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无论是省级财政,还是市县财政,远远没有达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步,要办的事还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必须坚持锱铢必较,把每一分钱用到最有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B.《人再战冏途之泰冏》累计票房124亿,创国产电影历史之最。其中王宝强一头盖碗黄发,身着蓝t恤、花裤子,完全是“洗剪吹”的经典造型,夸张装扮引观众侧目

C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我站在嘉陵江边向远望去,只见江雾迷茫,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

D“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在中央十套播出仅数期便成功登堂入室,成为中央一套黄金档节目。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B.江苏环境监测中心正在筹备在南京建立全省首个灰霾监测站,对灰霾进行严密地监测和详细地分析,从而为灰霾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C.由于《项脊轩志》很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五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篇有价值的经典课文。

D.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式的所谓野蛮的犬吠,而是文明的人话,并且是谈话,而不是演讲。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后代尊为圣人

B袅袅兮秋风,洞庭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C.你一定很熟悉家乡的房屋建筑吧?说说这些建筑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的风格?在哪些方面又表现出现代风格?

D37岁的邓亚萍927日正式入主人民搜索——一个尚处于测试中、非垄断性的官方搜索网站,——并成为正局级官员的消息,着实牵动了众人的神经。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完成

钓鱼岛风波有三个起点:一是源于明代或19世纪末叶的史料,二是二战结束前后由开罗宣言等重要史实构成的文献,但最重要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以海外“保钓运动”揭开的新篇章。

“保钓运动”揭示了三个基本事实:第一,钓鱼岛问题完全由美国一手造成,本质上是美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犯;第二,是美国当时东亚战略中的基本思路——“分化中日”;第三,美国没料到台湾民众利益受到伤害并激起强烈反映,造成重大争议,并因此为两岸高层及民间沟通开启了新路。

无论美国当初是否有意而为,都从钓鱼岛得到了有足够分量的三份遗产。第一,在中国走向海洋的过程中,钓鱼岛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屏障。第二,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将琉球行政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管辖权也交给日本。这既带动了日本在上述岛链中的作用,又在中日关系中埋下了一枚地雷,并使中日很难建立超越美国的合作关系。第三,美国借钓鱼岛虽然挑拨了中日关系,但却促进了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特别在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际,美国最担心的两岸是否会在政治、军事上良性互动,实际上却因钓鱼岛为之铺设了一个平台。不仅如此,“保钓运动”还引发了两岸尤其是民间对美国百年侵华政策的不满与批判。

上述三条是历史的演变过程,也是复杂的逻辑链条。美国及所有当事方在其中都有得失,都处在多重利益交错、多种力量制衡的复杂博弈之中。始作俑者是美国,它希望通过钓鱼岛,一手遏制中国发展,一手控制中日关系进程,达到自己在东亚的战略目的。看起来利益很大、盘算很精,但其中风险也不小。美国经营多年的台湾这个战略棋子,对中国的制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比日本还大。如果失去台湾,可能导致美国整个东亚战略的失衡。有关钓鱼岛的李登辉的“日本属地”、“国民党的中华属地”及民进党的“台湾属地”的统独之争,如果形成共识,真与大陆出现良性互动与感情磨合,那对美国无疑是一场噩梦。因此,如钓鱼岛事态真僵持下去,可能最大的输家是美国。

可见,美国从钓鱼岛获利的同时,必须担负其中的风险。日本同样,从美国的支持中获利,但也要受控于美国,服从于美国战略。中国也面对错综复杂的乱局:一是要维护中美关系,但必须看清美国与钓鱼岛的本质关系;第二是对日关系,邓小平当年大手笔,提出“搁置”,把美国晾在一边,中日就迎来发展良机。

目前中美日在钓鱼岛的大博弈中,这个回合美国似乎得分稍多。如何从乱局中寻找自身的最大利益,关键看谁站得高,看得远,犹如下棋,多看出一步棋就会占上风。今天我们都有能力做合格的棋手,与美国公开博弈、合理竞争。本来日本已出现这样的苗头,谁知这次还是跌入了美国的圈套。今后,中日都应努力成为真正的大国,有自己的独特作为,不做美国的棋子。(选自《环球日报》)

1.美国借钓鱼岛下棋的目的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借钓鱼岛来分化中日关系侵犯中国主权,是美国当时东亚战略中的基本思路。

B.美国制造的钓鱼岛问题,使台湾民众利益受到伤害并激起强烈反映,造成重大争议。

C.美国将钓鱼岛列屿的管辖权交给日本,把钓鱼岛作为美国重要的战略屏障。

D.美国借钓鱼岛挑拨中日关系,但促进了台海两岸政治、军事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保钓钓鱼岛风波的历史起点,引发两岸尤其民间对美国百年侵华政策的不满与批判,可能导致美国整个东亚战略失衡。

B.美国移交琉球行政主权给日本同时移交钓鱼岛列屿管辖权,埋下了一枚地雷,使中日很难建立超越美国的合作关系。

C要维护中美关系把美国晾在一边是不同时代的中国领导人面对钓鱼岛错综复杂乱局的智慧和战略。

D.今后,中日不应该做 美国的棋子,应努力成为真正的大国,做一个合格的棋手,与美国公开博弈、合理竞争。

3.为什么说如果钓鱼岛事态真僵持下去,可能更大的输家是美国?请简要回答。(5分)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人名)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正败,士以此公           多:称赞

B.知公之贤,屈意之               礼:礼遇

C.宗事权贵,诉于府               素:一向

D.出游于途,行规矩               中:途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府当市民马益骑士       舟遥遥轻飏

B.公虽以职事之,鄙其为人    天柱高北辰远

C.贤言事官远矣         州司临门,急星火

D.故记其所闻以警        置杯则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C.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

译文: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译文: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

(李渔《闲情偶记》)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幽 居 初 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近,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

1.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字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名篇名句默写

1                      ,知来者之可追。

2)木欣欣以向荣,                     

3)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6)但以刘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张謇是一方风水    卞毓方

①阳光从头顶白花花、明晃晃地喷洒下来,仿佛蓝天无穷无尽的诉说。它沐浴着、抚慰着大地全部敏感的神经。有一刹那,它刺痛了我的瞳孔。因为你不得不仰起头,眯了眼,打量矗立于大道中央的这位状元——张謇的铜塑。紫褐色的身姿挺拔在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座上,那起点就攒足了气势。太阳的光芒聚焦在他的圆颅、方肩,飞弹出一派银色的光辉。张謇一手拄了文明棍,一手插在大氅的口袋,气定神闲,蔼然远视——如果乡人不说,我会当他是孙中山,反正他们生活的背景相近,衣着神态也八九差不离。

②我在张謇的铜塑前沉思,想要离开却挪不了步——你无法从他的目光中逃遁。他唤醒了我关于“根”的一连串记忆,以及帮我重新扫描知识阶层在新一轮世纪之交的多元光谱。

③张謇是光绪二十年的状元。大魁天下不久,就遇上了“唤起中国四千年之大梦”的甲午血战,他的脑袋,应该是既空虚又清醒。

④苦读了三十多个寒暑,足下终于踏了青云,这一天实在来之不易。就好像披星戴月、胼手胝足、精疲力竭地爬上华山峰巅,回望来路,禁不住眼花欲坠。全国有多少怀笔如刀的士子啊,而状元只有一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士成功也是万骨朽啊!

⑤但张謇本人却不这么想。皇帝亲赐的翰林院修撰,拢共才对付了三个来月,拍拍身子就想走人。说什么“謇天与野性,本无宦情”!说什么“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不想当官你还拼命考它干吗?莫不是验证了一种既得心理:世人面对欲望中的高峰,未攀之前,常常是心向往之,寤寐求之;及至登高凌绝,待最初的惊喜消退,便会觉得实际的乐趣也不过尔尔?

⑥都不是。这是一个躁动于主体意识迅速觉醒的时代精英,我相信他一定是听到了历史车轮越来越快的铿锵撞击声。那钢与铁的交奏,总叫他坐卧不安。有朝一日,人类如果发明一种“望时镜”,那么,我们就会看张翰林如何皱眉蹙额,绕着狭小的天井徘徊,一会儿走到一株老态龙钟、筋骨毕露的国槐前,拿拳狠命擂它的干,用双手使劲撼它的根,一会儿又仰起脸,透过枯黄稀疏的叶片,怅望灰蒙蒙、虚幻幻的苍天……

⑦张謇很快就溜回了南通老家。冲出京城浮华虚誉的包围,立刻就感到外面的世界广阔而精彩。在他的老家,他建成了包括农、工、商、运输、银行,兼及教育的宏大体系。创立大生纱厂,组建垦牧公司,兴办师范学校和中小学堂,归总一句话,就是要“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坦言:以上作为“不敢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不敢指望它立竿见影,疗救古国千年沉疴,但求“播种九幽之下,策效百岁之遥”。

⑧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张謇确实有思想。张謇拿他的思想在通州乃至苏北大地搅出了一派新局面,在历代文曲星的方阵间别树起一面光帜。他让从唐太宗起就精心策划的、让天下读书人尽入彀中的“金钟罩”,有了明显的豁口。他让一个僵化了的状元躯壳,有了异质的活泼泼的生命。

⑨吾生也晚,张謇等不及我眼底的流云,我也抓不着他飘然远去的衣袂。然而,毕竟有缘。把张謇引入我的视野的,是我那位乡村知识分子的祖父。祖父来到我的故乡,是因张謇的召唤而来的。他从没见过这位张状元,但见到了状元的实绩。大批世居长江北岸的海门人,被集体招募到这片百年荒滩,大规模地种植棉花。生命的热流就在这片处女地上激起了缤纷的浪花。射阳县20世纪80年代以来,屡屡亮相在国内各大报刊的新闻版面,不光是因为她拥有天然妙绝的丹顶鹤饲养基地,也不光是因为射阳河上新开张的龙舟闹猛,而是由于她的棉花产量,多次雄踞全国榜首——这也是一种状元,并且不折不扣是张謇张状元的遗泽。张謇没能看到这一天,但也预料到了。他曾满怀希冀地自期:“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是一簇春苗。张謇是一蓬火焰。张謇是一方风水。他的精神,注定是要在我家乡生根发芽、巍巍壮观的了。

真正造福人类的事业应是比生命更长,它的辉煌不是毕露在创始者的生前,而是隐藏在他的身后。他只能依稀把握到它的开端并且竭尽全力地做。张謇,你这从翰林院出逃的叛逆!站在长江口观沧海,是胆怯,还是激动?也许两者都有,但激动,欢呼,却为永恒。

(选自卞毓方散文集《千山独行》,有删改)

1.结合语境,谈谈 真正造福人类的事业应是比生命更长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2.本文围绕张謇这一历史人物展开写作,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6分)

答:                                                                     

 

3.文章第段对张謇的描写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答:                                                                     

                                                                    

4.文章说:张謇是一簇春苗。张謇是一蓬火焰。张謇是一方风水。”“张謇是一方风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5.作者说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张謇确实有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归纳张謇的有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将下面4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句意)(4分)

社会反对作品所欲传达的理念、不了解其意义、不喜欢作品所叙述的事实等原因都会造成冷遇。

冷遇是社会对伟大作家的报偿。

曹雪芹、施耐庵等伟大作家都曾受到过冷遇。

冷遇小则禁书焚书,大则作者遭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正能量“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位居榜首。根据语境,仿照例句,写出它在下列两句中的意思。(用短语解释,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示例]李娜微笑着带伤作战的形象长久地留在球迷心中,她用正能量征服了世界,成为中国网坛的巾帼英雄。   乐观顽强的精神

1)吃饭应酬少了、基层调研多了;花架子少了,接地气实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中央所倡导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这几个月来,新政带来的新变化令人欣喜,处处呈现富有正能量的新气象。   

 

2)在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放置一些花草植物,点缀一些古朴的陶器,貌似零乱,集在一起,却如此美观,有些摆饰看似随意,实寓着美感。各个空间都传递着正能量,便于生活中工作,工作中生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请你针对这一现象,拟一条推广汉字书写的宣传语。

要求:主题鲜明,简明生动,运用对偶句。4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以下是几则关于梦想的言论: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曾说:“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能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习近平主席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