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喧xiāo   gèn       ruì)    

B.剥shì)    怒(zhēn       永(juàn    立(chù)

C    guān          然(cù)

D.充sài    jǐng      卒(shù)     好(shì)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憾    蓬松     按捺不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抉择    告戒    专心至志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C.萦绕    座落    恪尽职守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暴躁   辩论    一筹莫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不喜欢他。

B.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C.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婚丧事简办,移风易俗方面,也需要各级领导带头,为群众做出榜样,对领导干部,百姓不光观其行,更应听其言。

B.今年,我国部分地区最低气温接近甚至突破历史极值,社会各界对加强高寒天气作业职工的职业健康给予了高度关注。

C.上周全省有雨雪飘落,气温明显下降,但今冬气温较去年同期是否有所降低,有关专家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D.程大力认为,研究“人”、“文”双修的传统中国画之所以不易普及,是因为它对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化要求的原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填入下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每逢望夜,                              ,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①上下空蒙,一碧数顷②一轮当空,月亮闪耀于碧波之上③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先后出现了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B.“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杜牧的《阿房宫赋》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属于此类文体。

C.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以同一题目作文且成名篇的,比如苏洵、苏辙的《六国论》,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D.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从1918年起,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后编成《呐喊》《彷徨》《野草》三本小说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六国互丧,赂秦耶                      (大概)

   ②纵一苇之所,凌万顷之茫然              

B.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加快)

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

C.①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                 (谷仓)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大多数人)

D.①酾酒临江,横赋诗                       (长矛)

②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突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暴秦之欲无厌

B.奈何取之用尽锱铢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自余为僇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同一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A.骊山北构而西                    月明星稀,乌鹊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          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C.上食埃土,饮黄泉                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

D.假舟楫者,非能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对下列句子中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不赂者以赂者丧           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说,一首词为一阕,“阕”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是词的题目。

D.词,原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词中声韵有一定规定,用字要分平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1)句的两个相同,(2)句的两个不同。

B.(1)句的两个不同,(2)句的两个也不同。

C.(1)句的两个相同,(2)句的两个也相同。

D.(1)句的两个不同,(2)句的两个相同。

2.找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不暇:不及              B南亩:泛指农田

C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D独夫:孤单的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分)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分)

4.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灭六国(1)者,六国(2)也”“使六国(3)各爱其人,三个 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3)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4)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5)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6)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

(7)故不积跬步,                                           (《劝学》)

(8)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四、作文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30分)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所以,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请以上帝公平待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主题不限,不少于800字。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以下小10分

一只贝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将他们的软肉吃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流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颈上。人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地,他说不出。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直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在文中找出两处直接描写一只贝丑陋的句子。(2分)

(1)                                                        

(2)                                                        

2.作者极力描绘这只贝的不漂亮的目的是:(不超过15个字) (2分)

 

 

 

 

 

 

 

 

 

 

 

 

 

 

 

3.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不超过20个字) (2分)

 

 

 

 

 

 

 

 

 

 

 

 

 

 

 

 

 

 

 

 

4.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敬的贝?(不超过20个字) (2分)

 

 

 

 

 

 

 

 

 

 

 

 

 

 

 

 

 

 

 

 

5.作者借这只贝赞美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分)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仿照下面第一节诗的形式,在后面两节诗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4分)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4分)

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5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和纪录频道播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一部关于美食的七集纪录片,不仅搅动了观众的味蕾,更为相关产业链带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应。

《舌尖上的中国》片中提及的大量美食吊起人们的胃口。淘宝网抓住商机,推出了“舌尖上的淘宝”专题,消费者只要轻点鼠标,点击美食图片,就能轻松购买。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打着“美食之旅”旗号的旅游线路成为热门。一些旅行社、旅游网站推出一系列美食游线路,让不少观众和网民循着美食的香味,在行走中品味不一样的中国。

一部短短七集的美食纪录片,居然为商家带如此火热的商机,实在出人意料。这也引起我们对文化产业的更多思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