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龙(tuò)棺椁(guǒ)        留言簿(bù)呱坠地(guā)

B.戏(xuè)掠(piāo)    利子(shě)    切中肯(qìng)

C.装(liàn)(bù)    偻病(gōu)旗息鼓(yǎn)

D.房(lǐng)   (sì)山(tāi)    直栏横(jià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莞尔   言讫    乌蓬船        不落言筌

B.栏楯   哂笑    刽子手        突如其来

C.发轫   蜇居    棕榈树        钟鼓撰玉

D.废弛   婆挲    百衲衣        锱铢必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他这个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很高。

(2)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必将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       

(3)经验告诉他,试验进行到这个时候,      需要头脑清醒和思考冷静。

A.品位    厚此薄彼    分外B.品味    厚此薄彼    格外

C.品味    顾此失彼    分外D.品位    顾此失彼    格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恢复年味的关键在于理解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尊重百姓的情感诉求,鼓励百姓的文化创造并为此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B.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军阀频繁交相攻战,人民生灵涂炭,饱受年年战乱之苦。而统治阶级却用自已种种卑劣残忍的行径践踏他们所宣扬的王道乐土。

C.“留守儿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1226,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传好消息:明年,我省各级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总量将达17亿元,集中抓好以8000个自然村“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已半个多月,全国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出现松动。从北京、上海、广东的广州、深圳、湖北的武汉、南昌等地的情况来看,部分银行均表示开始回调。

B.圣诞节期间,交管部门提醒在高峰时段需要在路口转弯的车辆,必须按照要求从公交专用道的黄线末端拐弯(白线内),违者属于违规驾驶。

C.网上售票怎么注册?身份信息已经被他人注册了怎么办?……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希望铁路部门给予明确合理的回答。

D.《全省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营销博览会开幕式》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隆重开幕,300余件(套)江西文博系统自主开发的、充满江西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集体亮相。

 

二、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的人格受到弟子的普遍敬仰。子贡认为孔子如日月是不可以超越的,颜渊则认为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其后”。孔子对弟子也是爱护的。伯牛生了重病,孔子悲痛万分;颜渊死后,孔子更是呼出了“天丧予”的痛苦。(《论语》)

B 堂吉诃德看见路上来了十一二个被押解到海上做苦工的犯人。他一一询问了被关押的原因,他同情他们的遭遇,于是他打倒了押解的士兵,解救了犯人,并让他们向自己的外甥女报告自己的功绩。谁知犯人们恩将仇报,用石头把他打倒在地,并把他和桑丘的衣物抢尽分光。(《堂吉诃德》)

C 正月十五元春归省,她在轿内看到园内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度,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并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让众姐妹分别题诗,元春极其赞赏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诗作。(《红楼梦》)

D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卧牛山,又收了周仓,前往古城,张飞误认关羽投降曹操,关羽斩杀了蔡阳,兄弟两才消除了误解。              (《三国演义》)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理解,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B.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C.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到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D.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越僵化。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阶,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相业。寻还理坊事,迁侍裕邸讲读。王甚贤之,邸中中官亦无不善居正者。而李芳数从问书义,颇及天下事。寻迁右谕德兼侍读,进侍讲学士,领院事。神宗即位,居正遂代拱为首辅。

帝虚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劝帝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更,至讲学、亲贤、爱民、节用皆急务。帝称善。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其死,锢之南京。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之,边境晏然。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数破贼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

居正病,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入,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终万历世,无敢居正者。熹宗时,廷臣稍稍追述之。崇祯三年,尚书李日宣等言:“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帝可其奏,复敬修官。

(《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列传一百一》有删节)

1.下列加点字词语解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阶者皆避匿                善:与……交好

B.居正用其子                擢:逮捕

C.居正皆之,边境晏然        右:同“佑”,帮助,偏袒。

D.终万历世,无敢居正者      白:言说

2.下面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祭酒高拱善,相期相业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

B.虽万里外,朝下夕奉行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既至,请贷死,锢之南京    则或咎欲出者

D.帝所幸中官张诚恶冯保      秦城恐不可得,徒

3.下列选项对文中划线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B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C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D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王甚贤之,邸中中官亦无不善居正者。(4分)

译文: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4分)

译文:                                                                 

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辽左东北女真,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4分)

译文: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第二联从哪些角度来写庐山夜色?请作简析。(4分)

2.最后两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4分)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古诗文填空。(8分)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密《陈情表》)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_           ________                   。(《论语》)

我欲因之梦吴越,                  ,湖月照我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群季俊秀,                    。吾人咏歌,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了完成

井冈山兰 

贾凤山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井冈山兰散发着独特的芳香。

井冈山兰是一种绿色草本植物,如白玉翡翠般的根茎深深扎在贫瘠的土壤和苔藓之中。春暖花开的季节,井冈山兰那龙舌般的叶片便向四周舒展,和盘托出一束束或一串串的兰花,有的白里透着点点朱红,有的紫色微泛闪闪蓝光,淡淡的幽香染遍了五百里井冈。

古人赞美兰花为高雅之品,被誉为群芳之冠,有“王者香”、“君子之花” 等称号。据有关资料介绍,兰花有春兰、惠兰、墨兰等,而井冈山则以寒兰、春兰、秋兰最为著名。有的古书写到:“茅草之下或有兰香”,赞美人才出自贫寒、低微。井冈山兰当然不是出自富贵高雅之堂,它属于南天红土地上绽开的一束束精品,出身低微而奉献高洁,播天下而应大众,其花为人民之花,其香为人民之香。

伍若兰就是那一束束井冈山兰中开得最美最艳最香的一朵。

伍若兰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夫人,她从小就非常喜爱兰花,遂取名为“若兰”。1926年秋,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她带领一百多名农民冲进土豪家开仓济贫。1928年初,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发动了著名的年关暴动。当时担任中共耒阳县委委员的伍若兰,组织农军攻打反动民团,把朱德、陈毅的部队迎进了县城。后来,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战斗情谊,使朱德和伍若兰结成了革命伴侣。

湘南革命烈火越烧越旺,国民党反动派大为恐慌,连忙出动七个师的兵力并联合当地反动地主武装,对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疯狂进行围剿。在关键时刻,伍若兰带领耒阳农军,英勇苦战13天,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接着,她又带领队伍跟着朱德、陈毅登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1929年2月初,伍若兰同志为了掩护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不幸被捕。敌人妄图用严刑拷打追问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机密,追问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的下落,但是得到的只是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无计可施,最后残忍地将伍若兰杀害。烈士牺牲时,只有23岁。

1962年,朱德委员长重上井冈山,挥笔写下了“天下第一山”五个大字。当他视察完茨坪和大小五井后,专门寻访了当年与伍若兰在一起生活过的兰花坪,并挖了几株井冈山兰和一些泥土,带回北京中南海侍养,以缅怀对先烈的追思和哀悼。据说,在福建鼓山的碑林中,专有朱德手书的“兰花圃”,那字迹动若惊鸿,情感厚重,蕴涵着革命老人对兰花的至爱钟情。

我看到,今日井冈山山上山下,用烈士鲜血染过的井冈山兰,越长越多,越开越艳。那一簇簇富贵、幽深、清纯的小花,柔柔的、温润的馨香,氤氲着,能把人醉酥。井冈山兰已成为革命圣地的美妙奇观,它与红杜鹃、红枫叶、红杉林等构成了一幅秀美壮观的风景画,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5分)

伍若兰就是那一束束井冈山兰中开得最美最艳最香的一朵

答:

2.文中前面说“井冈山兰当然不是出自高雅之堂”,后面却说它是“富贵、幽深、清纯的小花”。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3.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6分)

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是一篇具有特色的游记,淡化游踪而突出故事,淡化兰花本身的描写而强化对革命先烈的歌颂。

B.作者认为,井冈山兰是红土地上展开的一束束精品,因而被誉为“王者香”“天下第一香”“君子之花”等

C.“淡淡的幽香染遍了五百里井冈”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井冈山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文中写朱德挖井冈山兰去中南海侍养以及给福建鼓山的碑林题字“兰花圃”,旨在说明革命老人对兰花的至爱钟情,寄托了他对伍若兰等先烈的追思和哀悼。

E.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表现井冈山兰已成为革命圣地的美妙奇观,它与红杜鹃、红枫叶、红杉林等不同,是一道亮丽迷人的独特风景线。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是项羽兵败乌江时,拒绝乌江亭长请他渡江的一席话。

请你针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写一篇短文。

要求:以“项羽,我想对你说……”开头;观点正确,有理有据;不少于200字。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50分

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