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福建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2)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3)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萧关逢候骑,             。(王维《使至塞上》)

(6)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饮泉亭记                   [明]刘 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愈伯文集》,有改动)

【注】 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赴朝廷征聘之士。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与利史相先后       卒:最终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幻:惑乱

C.而不乎外                  假:借助

D.贪相承习为                故:缘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分)(  )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明而自信,笃也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二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

C.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D.末段指出以“贪”给泉水命名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分)

(2)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3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 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颔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梅表姐,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

这是觉慧说的话,他还劝梅表姐多看书,他以为新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家》)

B.梅去世后,觉慧在向她的灵柩告别时,悲哀地说:“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家》)

C.“双桥王国”的幻想破灭后,吴荪甫看到了孙吉人写的一份“草案”,产生了如下憧憬:“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子夜》)

D.诗人甘果瓦为爱斯美拉达美丽的舞姿所倾倒,专门为她创作了一首诗,诗中写道:“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是唯一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本是一个箍桶匠,又是种植庄稼的能手,因此他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做交易时,他还善于讨价还价,假装耳聋,把对方弄得晕头转向。依靠这样的手段,他最终成为镇上的首富。(《欧也妮·葛朗台》)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

曹操在攻打濮阳城时中了谁的计策?曹操是如何“将计就计”的?请简述。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

宝钗道:“你又编派人家了.怎么就见得也是个禄蠹呢?”

贾宝玉在评价谁?贾宝玉在见到他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宝钗得知后有何反应?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孟子·离娄下》)

【注】①中:合乎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意为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那么他们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不贤能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              周继坚

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

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然而,现实中不仅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似乎逐年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介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各类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

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

(选自2011年08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

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

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以及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

D.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这成为社会新隐忧。

2.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窖                 (法)塞斯勃隆

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朝廷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舆论,说这种做法是“收买人心”。国王无论干什么,反对派准会发表点攻击性的评论,把国王贬得一钱不值,什么“好大喜功”啊,“怯懦无能”啊,等等,不一而足,向来如此。这回,国王去臣民家里进餐一事,他们只报以耸耸肩膀,鄙夷地斥之为“收买人心”。哪知,这次他们可错怪了国王。因为国王的这项决定,看来事体不大,却有深刻的用意。国王向来研究历史,深知曾有许多王朝由于不懂得跟人民保持接触的重要性,不察民情,进而失掉民望,最后归于灭亡。而国王本人,自从登基以来,已觉察到显赫的王权在他跟臣民之间正在垒起一堵无形的墙壁,而且越垒越高,根本用不着设岗戍卫,却比王宫的高墙更加难以逾越。而今国王就是想打破这种局面,方法虽然天真一些,却是体面的。

总之,陛下的主意已定:每月都要到他治下的百姓家里进餐一次。内阁的好几位大臣为此很不高兴,警察总长尤为惶恐。他对付街头群众集会、防范爆炸暗杀事件之类是装备有余的,而对付一家一户、日常生活诸环节的问题,例如菜里放毒等,却毫无经验。其他大臣害怕的却是另一回事:过去,他们是国王得到消息的唯一来源,现在如果陛下忽然发现大臣们自己原来一无所知,而他们却一直在谎称民意,那可如何是好!那些高官显贵、朝廷的在野派、新闻界、各种工会无不声称自己是代表民意的,可是当人民真有机会开口说话的时候,他们又惊恐万状。谢天谢地! 好在老百姓早已丧失了讲话的可能,甚至失掉了讲话的兴趣国王陛下对受到的款待和吃的饭菜都非常满意。在豪华的王宫里,有一道菜是国王不好意思点的,那就是布纪侬风味牛肉。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想吃这个菜呢?她又怎么知道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

国王陛下询问了五个孩子的情况:名字叫什么,学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病等,然后,他很不自然地笑笑,试探着说道:“咱们来谈点儿政治吧!”

“谈这个有什么用,”孩子们的父亲说道,“俺倒不是恭维您,我们在这玩艺儿上想的跟您一样。俺常叨咕——不信您问孩子的妈,俺说,俺要是个当官儿的,想办的事也不是别的,就是现在他们办的那些。”他的妻子表示同意,但又有点难为情地补充说:最好能改动一下学校放假的日期。

国王听了大为高兴,说:“这正是最近教育大臣向我提出的建议。年轻人,你们呢?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要说一说吗?——太太,能不能给我再来点儿布纪侬牛肉?”

“要说的事倒没有,”大孩子的话音渐渐平稳起来,“但是关于服兵役,我有个请求。”

他所提的问题,同样是在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这时候,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每个人都提了一条建议,每条建议都是同样年龄的孩子所感兴趣的改革,而且这些建议几乎全都是在朝里议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有几个,恰恰是国王本人在内阁会议上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这时,他嘴里不说,心里暗记着,准备予以重新考虑。这是个好心眼儿的国王。

半夜十一点,国王和老百姓分别了,彼此都感到十分满意。一直在简陋的屋门外,焦急地等候着的三位大臣和警察总长从国王的脸上看出了这一点。

一位大臣说,“我们冒昧地给这户人家带来了一些礼品,请陛下俯允!”“这个主意不错,”国王说,“如果以我本人的名义来送,倒可能引起误解。明天见吧,先生们,我真的非常高兴!”

四位大臣向国王行礼告别,然后他们进了屋,向出场的七个演员付了预定的酬金。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脚底下似乎有些什么响动。

“哎呀,”警察总长大声喊叫,“我差点儿把他们忘了(原来,三个半钟头以来,这所房子真正的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悄悄地呆着,感到时间太漫长了)。我希望还能剩下点儿布纪侬牛肉给他们……”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蔡若明译,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国王计划每月到百姓家进餐一次,是希望借此接触人民,消除与臣民间的隔阂。

B.内阁几位大臣担心老百姓在家宴上向国王反映真实情况,不希望国王去百姓家进餐。

C.在进餐过程中,主人家提出的种种建议恰巧是国王先前内心赞同并且希望付诸实践的。

D.国王担心被反对派斥为“收买人心”,不愿以个人名义送礼物给款待自己的这户人家。

E.小说中人物对话语言得体,符合各自身份。“布纪侬风味牛肉”多次出现,起到了线索作用。

2.在小说中,“国王”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3.这篇小说题目“地窖”有哪两个层面的含义?小说主要表现了什么主旨?(6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 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生存的竞争压力,“蚁族”绝大多数是“穷二代”,他们无法获得“富二代”那样的家庭帮助。

E.“蚁族”群体的存在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2.结合文本,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3.结合全文,谈一谈对待“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6分)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      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       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     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

A 显露  饱受批评   推介   B 暴露  饱受诟病   推介

C 显露  饱受诟病   推选   D 暴露  饱受批评   推选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日前,武汉科技大学汉字书写测试结果公布,30%学生不及格。②以前,写字是读书人的“门面”,读书而写不好字,那可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③步入键盘社会以后,写字真的“没用”了吗?不!④端正、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⑤具备熟练的写字态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⑥其实,汉字中(yùn)含着很多美学道理,要领会这些道理,必须多加练习;而领会了这些,不仅能把字写好,还能       ,有助于理解和发现其他方面的美。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根据上下文意思,在第⑥句空格处填上一个成语。

(3)第⑤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改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广东惠州救助站致信市民勿施舍乞讨者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惠州市救助管理站当地网站发帖——《致市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主动劝导流浪、乞讨者到救助站求助,不要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物。

信中介绍,惠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然而,在街头随处可见的流浪乞讨现象与城市形象很不和谐。只要市民不直接施舍街头流浪乞讨者,街头的流浪乞讨现象将大大减少,这将净化惠州市的市容市貌,改善市容环境,惠州也将更加美丽。

你如何看待救助站致信市民呼吁不要施舍乞讨者?请简要陈述理由。(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不仅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