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绯闻 斐然 缠绵悱恻 蜚短流长 B.应允 楹联 义愤填膺 脱颖而出 C.馈赠 磨蹭 减员增效 爱憎分明 D.寂寞 蓦然 厉兵秣马 相濡以沫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在画册中看到过格里格的乡间居室,那是木结构的小屋,依山傍水,能看见森林的四时色彩,能听到随风起伏的林涛,也能看到旭日和夕阳如何在天地间播撒变幻无穷的光辉。 B.我和音乐的缘份只是到此为止。我只能以一个爱好者的身份在音乐的殿堂门口流连。被束之高阁的口琴和提琴只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C.当我需要它的时候,它总是翩然而至,只要打开录音机,只要在音乐厅里坐下来,它就会一如继往地把我笼罩,把我淹没,荡涤我心中的烦躁。 D.有时候,相识几十年的熟人会行同陌路,对方的灵魂永远被一堵无形的厚墙封锁着;有时候,陌生的心灵却会在一瞬间碰撞出美丽璀璨的火星。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 ①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_________地下结论。 ②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________;有许多论述,我没能指明它的来历和参考资料,但是我希望读者相信我的正确。 ③如果耐心_______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④我们经过了________的研究和冷静地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 A.草率 完美 搜集 精细 B.轻率 完备 收集 精心 C.草率 完美 收集 精心 D.轻率 完备 搜集 精细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一点。 B.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C.大凡贪官都喜欢唱主角——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原因,一为恐慌,而为掩饰。 D.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乡镇党委和政府竟关门闭户,无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职检查处理。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曹雪芹晚年在西山白家幢完成了《石头记》的写作,但始终无力付梓应刷。 B.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积极争取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 C.新年伊始,各行各业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令我们出其不意的新政一个接着一个推出,但不知道最终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D.举世关注的救援33名智利矿工行动于当地时间12日午夜启动,在全球观众注目下,受困矿工自当地时间13日凌晨0时12分起陆续搭乘“凤凰二号”救生舱顺利升上地面。
|
|
| 6. 难度:中等 | |
|
填入下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_______,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再了。 a.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 b.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 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________,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c.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默坐,去呆想 d.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 A.ac B.bc C.ad D.bd
|
|
| 7. 难度:简单 | |
|
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在信中,我这样叙述道:“这一天,我像是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
|
| 8. 难度:简单 | |
|
给下列对联归类,依次是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是 ( )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死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
|
| 9.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组是 (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
|
| 10.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吾尝终日而思矣 D.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
| 1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始速祸焉 速:迅速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势:形势 C.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年:收成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
|
| 12.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文:那么秦国最想要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了。 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译文:这个颛臾,先代的君王认为它是东蒙山的主祭者。 D.既然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登高望远,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是许多像辛弃疾这样的仁人志士登临的应有之情。这首词也是以此作为触发点的千古抒情名作。 B.词的上阕歌颂了两个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然而时过境迁,英雄的功绩也因光阴的流逝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现了辛弃疾复国无望的消极、颓废之情。 C.用典是辛词的最大特点,也常被人诟为“掉书袋”。但这首词将历史和现实、古人和自己,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典故岁多,却并不见生硬堆砌的痕迹。 D.词中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强烈向往,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出深切的忧虑和愤慨,在艺术风格上显得豪放悲壮,沉郁苍凉。
|
|
| 14.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齐人勿附于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谓智力孤危 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围绕着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 B.第二段用比喻论证的手法,用“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形象地写出了假如六国能并力抗秦的结果,总结了历史教训,为后文评论现实做了铺垫。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六国的形势和北宋的形势做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D.文中“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词的运用,让文章在具有雄辩力量的同事也富有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深深忧虑。
|
|
| 1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他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作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巨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贷款法,把他的新社会理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本文以“王安石逸事”为题,表明文中所写之事缺乏正史的支撑。 B.开篇“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统领全文,全文即写王安石之“怪”。 C.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怪人”王安石。 D.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不谙世事,自以为是,难与人合作。 B.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C.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实乃沽名钓誉、作秀而已。 D.对王安石不注意仪表的恶习,苏洵显然持讥讽的态度;林语堂先生则比较宽容,认为这是执著于思想之人的自然表现。
|
|
| 16. 难度:中等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_______________。(朱自清《荷塘月色》)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
| 17. 难度:简单 | |
|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它是“___________,无韵之离骚”。
|
|
| 18.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节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1.作者对王熙凤的出场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脂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是指文中哪句话?(4分) 2.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请简要赏析她的语言描写。(选一处)(3分) 3. 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
|
| 19.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常打扰我们,让我们感到不安的,往往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模式。羡慕别人的代价,常常就是失去自己。不去羡慕别人,你才会找到自己的生活,完成你自己的事业,达到你自己的目标,过好你自己的日子。 要求:①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②不能脱离材料的含意。③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