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断/ 口       心/ 拍手快       风尘仆/ 返归真

B、状/ 病       首/ 虎作伥       怨声声/ 天过海

C、晶/ 业       赘/ 果实累       私舞弊/ 壮烈

D、堵/ 阻       铜/ 名昭著       外之音/ 飞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许多家长硬是越俎代庖,要孩子完全听从自己,显然,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变了态,以致抹杀孩子的爱好,最终可能害了孩子。

B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一早市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已造成31人死亡、90人受伤。血腥暴行令人发指,敌对势力罪恶图谋欲盖弥彰

C、张炜创作的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长篇累牍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D、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15字)(4分)

主持人:□□□□□□□□□□□□□□□

专家A:光引导消费者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反垄断的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快反垄断法律法规的制定。

专家B:前一段时间,我在美国住了一年,对他们的反垄断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反垄断法对维护美国市场经济秩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盟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材料,依照要求答题。

某位执教27年、长期坚持日读万字、日写千言的作者,收到期刊编辑的电子邮件:认真阅读了您的文章,非常激动,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编辑工作以来,见到的少有的好稿子,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语言表达,都无可挑剔。作为编辑,我愿意通过刊物把您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热爱教学、热爱研究的语文教师,让更多的人受益。其中您对于崔莺莺形象的解读很有创意,挖掘出了人物形象的深层价值。您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希望与您保持长期的朋友关系。

1.材料中提及的崔莺莺,出自元杂剧 《                》。(1分)

2.请以该作者身份,给编辑写一个回复。要求语言得体,针对性强,不超过80字。(4分)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后已持政,稍自。                      肆:             

承嗣又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             

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            辞:             

炎反有端,卿未知耳 。                  顾:             

2.请用短语概括裴炎的主要特点。(2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3分)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3分)

(3)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4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②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1.有人说“闲”字统率全词,试简析词作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3分)

2.简述“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所表达的感情。(3分)

3.“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4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5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刘禹锡《陋室铭》)

7                    ,鲜克有终。(《诗经》)

8世事洞明皆学问,                        (曹雪芹《红楼梦》)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黄土招魂

  王灏然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了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方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她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早已深深地渗透、交融于这一片承载着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和黄土,竟是如此的富于灵气而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生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思想的载体。而秦兵马俑乃是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生存,而它似乎总在沉思,但沉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她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了我们更多。

⑤黄土大多时刻是静默的,而在它那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血性喷薄。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的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黄土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间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的寻觅,古老的黄土地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浩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善的物质文明的良好机遇,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其对精神方面的摒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⑨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片原始的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在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众生;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庄园,固守我们祖先的每一处经典传承!

(选自《中国散文家》双月刊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题目为“黄土招魂”,请结合全文概括黄土魂”的具体内涵。(5分)

2.文章第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

耸的烟囱,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3.段画线文字叙写了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景象,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4.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合

全文探究作者怀着怎样的复杂心情。6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做人和做事

周国平

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在自己良心的法庭上公正地审视自己,既不护己之短,也不疑己之长,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足以使他哪怕在全世界面前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淡然面对哪怕来自全世界的误解和不实的责骂。

做事即做人。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通过做事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终走在自己的精神旅程上,只要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有意义的,而所做之事的成败则变得不很重要了。

做事有两种境界。一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二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因此,做事时反而有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

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轻沉浮荣枯,才能不计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如果说站得正是做人的道德,那么,跳得出就是人生的智慧。人为什么会堕落?往往是因为陷在尘世一个狭窄的角落里,心不明,眼不亮,不能抵挡眼前的诱惑。佛教说无明是罪恶的根源,基督教说堕落的人生活在黑暗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相反,一个人倘若经常跳出来看一看人生的全景,就不太会被那些渺小的事物和次要的价值绊倒了。

权力是人品的试金石。恶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折磨和伤害弱者。比如一个办事员,手里有了一点小小的权力,即使办一个正常的手续,他也会百般刁难,以显示他的重要。而善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造福和帮助弱者。他们都从中获得了快乐,但这不同的快乐,体现了多么不同的人品啊。一切世俗的价值,包括权力、财富、名声等,都具有这样的效应,能彰显其拥有者的善和恶。

天赋,才能,眼光,魄力,这一切都还不是伟大,必须加上真实,才成其伟大。真实是一切伟人的共同特征,它源自对人性的真切了解,并由此产生一种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诚实和坦然。精神上的伟人必定是坦诚的,他们足够富有,无须隐瞒自己的欠缺,也足够自尊,不屑于用做秀、演戏、不懂装懂来贬低自己。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做人与做事”的关系。(6分)

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6分)

3.结合文本,请说说你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必仰视,也无须俯视;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请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