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低价格、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解决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消费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

C.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兴元尹,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州要冲而城不可守    当:阻挡        B.以中彦兴元尹       领:兼任    

C.中彦力为正其罪,置于法    竟:最终    D.所司皆依违不   决:判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    )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           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5分)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5分)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赏析其表现手法。(6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2)风之积也不厚                 

(3)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我所认识的盖茨

张亚勤

我第一次见比尔·盖茨是在1990年,在拉斯维加斯的Comdex大展上,盖茨做一个名叫《信息尽在指尖》的演讲,当时的盖茨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真正接触盖茨是在1992年亚特兰大的一个展览会上,那次他来展会做的主旨演讲是Windows95,他称之为“芝加哥计划”。我当时在从事视频方面的研究,在展会的一个展台向众人演示我的视频压缩技术。忽然间,一个很特别的声音传了过来,问我压缩的速率是多少,压缩比例是多少,我回头一看,那个人就是盖茨。盖茨已经看过了好多个展台,他停留下来,我们就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展开交流,聊了20分钟左右,那是第一次真正和他交流。

1998年我加入微软后,回国和李开复博士一起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我开始担任院长,经常向盖茨汇报工作。我第一次向他汇报工作是2000年夏天,我和微软研究院的十几个同事到雷蒙德微软公司总部,向盖茨汇报在网络多媒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汇报刚开始时,我认为他肯定对网络多媒体领域不太懂。令我惊讶的是,他不停地提问,问题都问得很深入,甚至走上前台去询问技术细节,比如做小波变换的编码、如何分层、频率分布、容错率等等。他不是网络多媒体领域的专家,但他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并能问出很深刻的问题。

2004年1月,我被调回总部出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按照微软的“导师制文化”,回到总部,我就需要一个导师,我找到盖茨,说希望他能做我的导师。他欣然答应了。有时候在电梯里遇到,他会叫我去办公室聊一聊。在这种畅所欲言的互动中,我颇有收获,我也更多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当时,我毕竟是刚从中国调去的“外来人”,当我与总部的那些高管们有一些冲突的时候,盖茨往往会亲自写邮件沟通,这让我很是感动。那段时间,除了日常工作的交往,我们每个月都会有单独会面。他看问题很深刻,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他聊完天,你会感觉整个人很清澈,思路很清晰。

2006年初我回到中国组建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并担任主席。我成了盖茨了解中国很重要的一个窗口。我加入微软后在公司里有一次碰到他,他就对中国十分好奇,问了一些关于政府架构、大学教育方面的问题。有时候他好奇的范围超过了软件和技术。有一次他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这么聪明?他来中国时也和一些中国领导人有交流,他说中国领导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强的,我相信他说的是真心话,不是外交辞令,因为对他来说,已没必要再为了什么目的说言不由衷的话了。我每次见到盖茨,他都会欣然接受我给他“洗脑”。比如“十七大”之后,我见到他就专门给他传达中国十七大的精神。他对中国很感兴趣,这能让他更多地理解中国。

2008年6月,在西雅图,我参加了盖茨的告别晚会,并代表微软中国的全体同仁向盖茨送了两件礼物。其中之一是一本《比尔在中国》的影集,记录了从1991年起比尔·盖茨十多次中国之行的精彩瞬间。我自己则送给他中国古代乐器埙、篪各一件,取意《诗经》“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篪相和,如兄弟之睦,如君子之交。

盖茨退休我感觉既留恋,又替他感到高兴,他又开始投入一项让他充满激情并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事业当中去了。盖茨是微软的灵魂人物和大家长,另一方面也是我的朋友,我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过争论和探讨,有时达成共识,也有出现分歧的时候。当然,盖茨并没有完全离开微软,他还是微软的非执行董事长,他每个星期会来公司一天。

盖茨用30多年创立了微软公司,用创新的技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世界。现在,他决定把所有的财富回馈给社会。他对于财富的态度和对梦想的不断追求,最值得世人学习,我十分敬佩他,他是我人生的楷模。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叙述送给盖茨中国古代乐器埙、篪这件事,既表明作者与盖茨之间有着诚挚的友谊,也与上一段中写盖茨对中国很感兴趣、渴望了解中国相照应。

B.作为一个刚从中国调到微软总部的“外来人”,当作者与高管们发生冲突时,盖茨往往会亲自写邮件沟通,这种为了维护两国人民友谊而不辞辛劳的精神,让作者很是感动。

C.在向盖茨汇报在网络多媒体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时,作者认为盖茨肯定对该领域不太懂,可令他惊讶的是,盖茨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却能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问出很深刻的问题。

D.作者第一次和盖茨交流是在1992年亚特兰大,盖茨在展览会上做了主旨演讲Windows95,之后他们通过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展开了20分钟的交流。

E.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我所认识的盖茨”与自己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盖茨对财富的明智态度和对梦想的孜孜追求。

2.作者说盖茨退休令自己“感觉既留恋,又替他感到高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盖茨是自己“人生的楷模”,结合全文来看,盖茨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6分)

4.盖茨“用30多年创立了微软公司”,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世界”,而最终他却又决定“把所有的财富回馈给社会”。请你就对“梦想”、“财富”、“回馈”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和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8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总投资33亿元。日前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一个碧水蓝天、人水和谐共生的“水域靓城”呼之欲出

B.目前的情况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工作人员不仅没有精简,反而迅速膨胀,导致某些部门里人浮于事、尸位素餐的现象十分普遍。

C.老师的话音刚落,他就不揣冒昧地站起来,大声问道:“这种解题方法有点复杂,难道没有简单一些的吗?”

D.对这几个衣衫不整、模样粗笨的农民工的惨死,某些官员却安之若素,顶多在酒足饭饱之后打着饱嗝儿,发两声感叹。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1年以来,虽然全国住房价格过快的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依然繁重。

B.2012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向中外媒体介绍了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C.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下取决于其优越的智力水平,而一个人遵守法纪则完全是社会规范的产物,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D.由于种种原因,公安机关落下了许多“警民关系”的课程,这种“课程”的欠缺,给公安部门不仅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更给具体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你想中国什么样,你就朝什么样去努力。点点滴滴,从我开始。

①要把怨气化成勇气,批判加上反省

②不可能心中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而你又是个有希望的人

③一切由自身做起,才有资格要求别人;拿出勇气影响社会,才有一个光芒耀眼的自己

④现在社会有太多怨气 

⑤人们习惯把负面事件放大,然后鞭挞周围,却忘了问自己,会不会做得更好

⑥佛经云:万法唯心造

A.⑤③②④①⑥   B.⑤②④⑥①③   C.④⑤⑥②③①   D.④①③②⑥⑤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回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的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6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回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行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入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