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节选自201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乡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难以捕捉却又普遍体验的情绪。 B.乡愁古往今来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能表达多种情感和人生感受。 C.乡愁能表达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而乡愁的指向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 D.现代性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从乡愁这一现代性话语的概念及内涵写起,侧重阐释了乡愁产生的大的时代悲景。 B.第②③段将传统意义和现代意义的乡愁进行比较,点明现代意义乡愁的情感指向和作用。 C.第④段分析了乡愁在当下中国被重新唤起的原因,认为乡愁能折射时代普遍性社会问题。 D.第⑤段辩证分析了两种意义上的乡愁之间的区别,认可乡愁所具有的各方面的积极意义。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愁是现代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 B.“距离产生美”,而现代意义上的乡愁则产生于一种空间上的距离,还传达了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 C.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人们纷纷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但空间距离的拉近并没有使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 D.乡愁不能被视为一种向后看、消极的怀旧,我们能在乡愁之中感受民族文化,涵养出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
|
| 2.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②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书谒范仲淹 谒:拜见 B.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善:交好 C.终日危坐一室 危:端正地 D.诏知太常礼院 知:主持、管理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警之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载读其书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为知人而不知天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与有司议礼不合 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载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在范仲淹的告诫下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又访学佛教、道家之书,后来与二程探讨道学,抛弃其他学说,淳朴学道。 B.张载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每月都选择吉日准备酒菜,在县衙向老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 C.张载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期学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张载家庭贫困,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所以在张载死后向朝廷请求追加赠赐,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③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
|
| 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完成小题(8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 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
|
| 4. 难度:简单 | |
|
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 (3)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4)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 (5)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
|
|
| 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清 欢 (林清玄) 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轻松惬意,于是写词赞叹道: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几乎是难以言说的,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对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样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那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那样无奈的感叹。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很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纳兰性德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也依然能够知悉。 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只想和朋友啜一盅香茗,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清静地方。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经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只有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下山时心情只是惆怅和悲哀,心头浮起一阕词和一首诗,词是李煜的:“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一成空,还如一梦中!”诗是李觏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位。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 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 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凡人多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是的,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自是具有高雅性情的第一流人物,他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 1.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3分)(要点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说“享受‘清欢’就难了”,文章具体从哪三个方面表现?(9分)(每个要点不超过15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13段再引苏东坡的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每个要点不超过2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看来,人要怎样才能获得“清欢”?(6分)(每个要点不超过2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簇(zú)拥 两颊(jiá) 扪(mén)参历井 B.模(mó)样 陈抟(tuán) 磨牙吮(shǔn)血 C.咨嗟(jiē) 宵柝(tuò) 金石可镂(lòu) D.嫡(dí)亲 炮(páo)烙 良将劲(jìn)弩
|
|
| 7.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这次辩论会上,大家已经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简单补充几句,权当抛砖引玉吧! B.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改变了今年的数码相机市场,降价不再是数码市场的主旋律,取而代之的则是不断涨价。 C.全国各地有关水价上涨的新闻早已在坊间传得沸反盈天,这一关涉民生的水价问题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D.为了倡导高尚的师德风范,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评委们经过反复的评头论足,终于评出了我市的“十大师德标兵”。
|
|
| 9.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欧盟委员会去年底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的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7%,新老成员国贫富十分悬殊 。 B.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12月2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首次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 D.对《师说》作者部分观点的理解,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面题为《途中》的律诗,语序已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双燕引雏花下教 ② 风卷云开陡顿晴 ③ 烟江远认帆樯影 ④ 雨中奔走十来程 ⑤ 一鸠唤妇树梢鸣 ⑥ 翠条浓处两三莺 ⑦ 山舍微闻机杼声 ⑧ 最爱水边数株柳 A.④②①⑤③⑦⑧⑥ B.②④⑧⑤①⑥③⑦ C.②④③⑦①⑤⑧⑥ D.④②③⑦①⑤⑧⑥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助修改。(4分)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请教,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语, 。
|
|
| 12. 难度:困难 | |
|
校刊“文学形象我来评”栏目向同学们征稿,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向该栏目投稿。(不超过60字)(5分) 凤姐(《林黛玉进贾府》) 祥林嫂(《祝福》) 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
|
| 13. 难度:中等 | |
|
作文(60分)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他们各自用上帝给它的声音叫好了。” 契诃夫的话语给你怎样的启示?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子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