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渎职/文牍 呈现/承受 供给/提供 瞋目/缜密 B.飞镖/剽悍 紧张/谨慎 角落/角色 绛紫/投降 C.诅咒/狙击 国粹/憔悴 殷实/殷红 干号/蚝油 D.峥嵘/诤言 诨名/浑浊 栖息/蹊径 行头/行当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诀窍/抉择 叶片/百页窗 部署/按部就班 B.振幅/辐射 照相/摄像机 汇合/融汇贯通 C.蕴藉/慰藉 工夫/功夫茶 轶事/卷帙浩繁 D.搏弈/脉搏 掉价/掉书袋 倍加/备尝艰辛
|
|
| 3. 难度:简单 | |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两会委员呼吁市政府建立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②从今天开始,新京报将连续6天推出100版大型系列特刊,从清华大学百年风物、历史、学子、老师和成就诸方面, 这座中国名校的历史风云,探究它的精神和未来。 ③在纯粹的领域中,每颗灵魂都是孤独的,纵然是爱也不能消除这种孤独, 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 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应付 再现 也/就 B.应付 展现 但/才 C.应对 展现 也/就 D.应对 再现 但/才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杨校长的书法大作曾获书法界最高奖――兰亭奖。品读其字中乾坤,但觉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看似随意,实则谨严。 B.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C.据报道,中国渔政已经派出“渔政202”号和“渔政203”号渔政船赶往钓鱼岛海域,进行接力宣示主权的行动。无独有偶,台湾方面也派出了几艘船只前往该海域。 D.《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B.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 C.在泰山脚下,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山东小吃和极具地域风情的舞蹈,登泰山,游孔祠,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齐鲁文化的雄浑厚重。 D.国家自从明确了全国统一的“五一”“十一”放假日之后,中国的假日经济就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贾政扶贾母等人灵柩到了南方原籍,安葬了。一日接到家书,看到宝玉、贾兰得中,甚是欢喜,后又见宝玉走失,复又烦恼。(《红楼梦》) B.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向袁术借雄兵数千。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三国演义》) C.堂·吉诃德看见车上装着两头狮子,以为是魔法师派来对付他的,便不顾别人的劝告,执意让押送人打开车笼,准备与狮子一决雌雄。堂·吉诃德盯着狮子,专等它跳下车,可狮子困惫,一点斗念都没有,堂·吉诃德硬要押送人激怒狮子,押送人只好说他英勇无比,狮子未战已败,还要为他请功,堂·吉诃德因此而沾沾自喜。(《堂·吉诃德》) D.在巴黎愚人节的狂欢活动中,爱斯梅拉达优美的舞姿使侍卫队队长弗比斯为之倾倒,神甫克洛德指使加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抢走。在这危急时刻,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加西莫多擒获。(《巴黎圣母院》)
|
|
| 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l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2012年6月《看历史》) 1.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的权力、巧言令色的功利和匍匐在地的庸俗。 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 C.在中国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 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最后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
|
|
| 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 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徙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 次:排列 B.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 起:起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登者忘其险焉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乃相与怃然而去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 //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D.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 译: (2)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译: (3)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译:
|
|
| 9.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韵梨花 东栏梨花 黄庭坚 苏 轼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4分) 答: 2.《次韵梨花》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梨花,《东栏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两种手法各自的妙处。(4分) 答:
|
|
| 10. 难度:简单 | |
|
默写(8分,5题限选4题) (1)居天下之广居,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贾谊)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江南游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5)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滕王阁序》王勃)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母 亲 莫 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分析文章从那些方面作了描写?(5分) 答: 2.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分) 答: 3.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答: 4.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
|
| 12. 难度:中等 | |
|
以“一天,一只蚂蚁和一只蜜蜂在一朵玫瑰花的花瓣上相遇了”作为开头句,续写一则寓言故事。 要求:(1)叙事生动形象;(2)至少使用2种修辞手法;(3)结尾必须用一句话概括寓意;(4)结构完整;(5)不少于200字。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乡,也是小说《边城》环境原型的凤凰古城,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2011年,小小的凤凰古城接待游客高达650万人。近日,风凰决定投资55亿元,建造一个凤凰新城,以提升旅游接待量与服务质量。计划一公布,就引来了多方质疑。 2012年1 0月,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顿时成为了大家瞩目的一个热点,当地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等。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以重现莫言代表作《红高粱》中的情景。计划公布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你对这些有什么看法呢?请确定一个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