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亲(xiāng) 欠收     唉声叹气     首以待(qiào)

B.搭(shàn)   衿夸    心悦诚服     上欺下(chán)

C.慰藉(jiè)    隐讳     稗官野史    数见不(xiān)

D.结(zhēng)  凑和     班师回朝    溘然长逝(hé)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今天“十一”国庆节,我去北京旅游,在故宫的人山人海中,竟与五年不见的小学同学          ,真是太让人欣喜了。

②在IT业工作的小段向本报记者投诉,洗衣机出问题后,打电话给该品牌维修部的人员,但是他们都以各种理由     

③日本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机构近期公布了一系列令小泉内阁振奋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复苏的力度正      增强。

      是公安机关,其他公共权力部门      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萍水相逢  推脱  日见  不但/也     B.不期而遇  推托  日渐  不但/也

C.不期而遇  推脱  日渐  不单/也     D.萍水相逢  推托  日见  不单/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长寿长乐补酒有增加免疫力、抗老防癌之奇功,能调控血压、改善血凝状况,对腰腿痛、神经衰弱及不育症均有显著疗效。

B.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C.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D.“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曾犹豫过,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听说学理科大学毕业后更有机会到国外去发展。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C.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凭着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D.21世纪的整个世界面临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适者生存,谁不是强者,谁就不属于这个时代,就注定会被淘汰。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书法与中国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选自《中国书法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C.中国书法艺术不是线条艺术,而是综合运用位置、色调、黑白等手段的艺术。

D.中国书法艺术周详地诠释了中国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2.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晋人书法艺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

D.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绪,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刚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掊:搜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事于上            白:禀报

B.神宗嘉之                     纳:采纳

C.擅常平粟赈贷                 发:征发

D.诏遣使视                   按:查究

2.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

A.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B.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C.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为了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4.(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人 虽 至 愚 责 人 则 明 虽 有 聪 明 恕 己 则 昏 苟 能 以 责 人 之 心 责 己 恕 己 之 心 恕 人 不 患 不 至 圣 贤 地 位 也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4分)

②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3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 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表示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但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未晚的句子是:                                 

(2)古诗写景各有特点,李白写蜀道山水,“连峰去天不盈尺,                 ,以山川之险揭示蜀道之难,杜甫写景有“        ,乾坤日夜浮”的雄浑阔大。

(3)杂剧和传奇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等三部分组成。

(4)           在他的诗歌《雨巷》中化用前人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营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并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2分)

父亲的山冈菊花金黄

周家兵

我家阳台上有盆野菊花,每年阴历九月就会恣意绽放,金黄金黄的葳蕤无比。我喜欢给她浇水施肥,我们一家人都喜欢这盆每年只开一季的野菊花。它在深圳我家阳台上默默无语的恣意生长,静悄悄地绽放,然后慢慢凋谢在阳台一隅的花盆中。来年的秋天,它依然在我家狭窄的阳台上恣意绽放。

这盆菊花是我从湖北老家带来深圳的。在记忆中她就是一直在那个山冈上长着,兀自自生自灭,兀自快乐开放。在金秋九月的风中,我和父亲一前一后地走在那片山冈上。满坡的芝麻黄豆,在飒飒秋风中摇曳着收获的喜悦。只有在山冈上面兀自开满金黄的菊花,在静默中朦胧而迷人。泛黄的秋叶在沙沙声中飘落细语。菊花在父亲烟斗吧嗒吧嗒声里香气四溢。母亲说把山冈开辟出来,种上麦子。父亲像秋夜月光下的菊花,绽放而静默。母亲叹口气转身回屋。给爷爷冲泡一杯自制的野菊花茶,清热解毒,降火消肿。爷爷入秋就胃热心烦、便秘口苦、头痛目赤。

深秋,父亲带我爬上那片满坡菊花的山冈,叫我仔细观察快要凋谢的金黄菊花。我仰望蓝天,辽阔高远,大雁南飞,我极目远眺,群山峻岭,满山冈是泛黄的树木,落叶在风中兀自飘零,我周围是依然飘香的金菊,摇曳,葳蕤,怒放。父亲坐在杂草中,点上一支自制的香烟,浓烈的烟草味直刺心肺,父亲剧烈咳嗽,声音在山巅翻滚到山谷,我看着痛苦的父亲在抽搐中不停地大口喘气。父亲在咳嗽之后,指挥着我和他一起用手逐一采摘金黄的菊花,留下突兀的枝和枯黄的叶,在秋风中萧瑟一片。

在秋雨来临之前,独自一人在家时,我爬上屋顶收拾晾晒的野菊花,一不小心从屋顶上滚了下来,跌落到院子的泥地上。菊花没有被雨水淋湿,父亲和母亲跟爷爷说,今年的野菊花收拾打理得很好,都是我的功劳。我心里美滋滋的,骄傲地笑着。我知道,多病的爷爷今年就可以像去年一样喝上制作上佳的菊花茶,爷爷的老毛病就可以平缓很多了。

父亲的病查出来是在我成年的时候,我已经远离了家乡。父亲在爷爷去世之后,就再没有打理那片山冈的菊花了。那片野菊花就兀自在老家那片山冈上生长开放。没有人浇水施肥,秋天来临,山冈上却依然金黄一片,葳蕤绽放,秋风送爽,也送来菊花的沁香,在老家村落里飘散游荡。只能是飘散游荡,因为村庄已经人丁不旺,外迁的浪潮在漫山遍野地疯长。

我也在外迁的浪潮中抵达深圳。没有在毕业后留在老家,违背了许多人的意愿,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夜晚我都在梦中将故乡一遍又一遍地张望,没有了老家旁边的那片金黄的菊花,只有依然站立在山冈上的父母期盼我回家的目光。父亲在我离家不久的秋天飘落在故乡的泥土中。那片金黄的菊花却依然在山冈葳蕤的绽放,父亲却再也不能和我一起采摘菊花。母亲说,自从爷爷去世后,父亲就再没有采摘过山冈上那片菊花了,父亲觉得,再好的菊花茶也没有意义了。

父亲,我没有亲手为您采摘老屋旁山冈上那片金黄的菊花,再为您制作上佳的菊花茶。父亲,我知道野菊花能扩张血管,又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可是,我只为您买了降血压的药物,我知道,你和爷爷一样也有高血压,可我没有明白,你和爷爷一样,多么希望我像当年的你,亲自爬上山冈,为您采摘金黄恣意绽放的野菊花,清洗,阴干,晾晒,冲泡,甚至从屋顶滚落院子的泥地上。父亲,岁月让我终于在你逝去的若干年的梦中才猛然醒悟。

梦中,父亲的山冈菊花金黄。

如今,我家的阳台菊花绽放。

我找不回父亲的山冈,我只有在阳台上将父母遥想。深圳的秋天没有故乡的景象,老屋在那片菊花金黄的山冈下有说不出的凄凉……

(有删改)

1.请简要赏析“父亲像秋夜月光下的菊花,绽放而静默”这一语句。(4分)

2.请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6分)

3.请分析作者以“父亲的山冈菊花金黄”作为文章题目的用意。(6分)

4.作者对自己没有回归故土远走深圳,始终心怀一份愧疚,你怎样看待评价他的这一行为与心理?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得到的启示。(6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请为下面一段话加一个结论性的句子。(4分)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今天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些对作家的评论,虽只言片语,却能形象地概括作家的人格精神,或巧妙地表现其作品的典型风格。如:

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写的诗人。

海子——在尘世中孤独地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的精神守望者。

请参照以上示例,在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位作家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语。(4分)

鲁迅  朱自清  沈从文  余秋雨  史铁生  顾城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会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要求:(1)60字以内;(2)必须有细节;(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4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近年来,更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要求说出两条理由。(4分)

(1)“砧杵桥”改名为“珍珠桥”    (2)“仁怀市”拟改为“茅台市”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写作。(60分)

满分5 manfen5.com

 

这是几米的一幅图画。画面上,一个小女孩牵着一只小鸭子在走。画的下面是稚拙的文字:

“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小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子,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

这段文字以省略号作结,它会引发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