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唐代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但这些变化,或者说这些变化中的最重要部分,乃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我们姑且称之为“南朝化”。 唐代中叶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募兵制代替了包括府兵和兵募的征兵制,东晋南朝兵制的发展倾向是由世袭兵转向募兵制,因此不妨说唐代军事制度的变化乃是对南朝兵制的继承。如果说普遍征兵制的基础是大量自耕农的存在,那么唐代募兵制则是与庄田制的发展以及大批自耕农客户化相联系的。 唐代政治、文化上最活跃的人物是进士出身者,过去士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逐步为进士科所取代。进士科最重文学,而重视文学正是南朝的风气。 唐代学术风尚的变化也呈现出南朝化倾向。早在南北朝后期,南学已经北渐。隋唐间,经学尊南抑北乃至舍北从南蔚为风尚,贞观中孔颖达奉命撰写《五经正义》,《周易》,《尚书》,《左传》皆舍北从南。开辟唐代中叶思想学术变化的韩愈、李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南朝经济注重义理的继承和发展。至于文学的南朝化则更早也更显著。南朝后期大家,前有沈约、任昉,后有庾信、徐陵,都是魏末齐周文人写作的楷模。直到唐代前期,活跃在文坛上的所谓“初唐四杰”,仍是师法南朝后期的徐庾体。唐代中叶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乃是对文学南朝化末流的反响。关于唐代书法方面十分显著的南朝化倾向,则为人所熟知。这里还要顺便提及,早在北魏孝文帝全面推行汉化政策时,自东晋至南齐承继并发展的汉魏以降的典章文物,经由刘芳、王肃等人传至北魏,为孝文帝所企慕和接受,后来构成隋唐制度的一个重要渊源。对之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早有详确论证,不必赘述。 总之,由于晋末动乱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北方封建社会的发展走上了一条特殊的道路,从而与直接继承汉末魏晋传统的南朝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唐代的变化,应该说是最重要部分,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当然,我们决不能把唐代发生的变化都归之于继承南朝。有一些变化并见于南北朝,比如纳钱和纳庸代役和科举制的萌芽便是。又如唐代职官制度的显著变化乃是使职差遣官的产生,这完全是一个新的变化,我们在南北朝都看不到这种现象。至于生活、艺术方面,诸如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等,据近代人考证,在颇大程度上接受了国内西北诸民族和国外天竺、波斯东教的文化。这种被称为“胡化”的现象大抵起于北朝。我们这里只是相对而言,最足以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方面是南朝化或南朝因素。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下列不能体现唐代南朝化倾向的一项是( ) A.唐代庄田制的发展及大批自耕农的客户化促使募兵制代替征兵制。 B.唐代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重要部分,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 C.贞观中孔颖达奉命撰写《五经正义》《周易》《尚书》《左传》。 D.唐代前期活跃在文坛上的“初唐四杰”的创作风格及唐代中叶著名的文学运动“古文运动”。 2.下列不符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学术风尚方面,隋唐间就已经出现了南朝化倾向,到唐代中叶,韩愈、李翱又继承和发展了南朝经济注重义理的风格。 B.唐代纳钱和纳庸代役并见于南北朝,因此不能把唐代发生的变化都归之于继承南朝。 C.师法徐庾体的“初唐四杰”和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表现出对文学南朝化末流的反响。 D.早在南北朝后期,南学就已经流入北方,到了唐代,更是从军事、政治、文化、学术风尚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南朝化倾向。 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唐代职官制度的显著变化与南北朝均无明显关联,而生活、艺术方面则与北朝有着直接的渊源。 B.汉魏以降的典章文物是经由刘芳王肃等人的传播及魏孝文帝的重视,最后构成了隋唐制度的一个重要渊源。 C.唐代政治、文化上最活跃的人物是进士出身者,进士科最重文学,而重视文学正是南朝的风气,因此可以说唐代政治文化上显出南朝化倾向。 D.南朝后期大家,前有沈约、任昉,后有庾信、徐陵,都是魏末齐周文人写作的楷模,可见,当时南学就已经影响了北方的魏、齐。
|
|
| 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 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①,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 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②。晋公护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擿(tī):揭发。②瘳(chōu):病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举手指之而言 吏人莫不怀之 B. 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 C. 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所居第屋,不免霜露 D. 并收庸为市官马 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2.下列各组句中,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镇慑作用”的是(3分)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侠闻之,许其自首。 B.宁以妻子易图也? 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 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D.所苦因此而瘳。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明,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都为此感到荣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2)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
|
| 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
|
| 4. 难度:中等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2.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 (《醉翁亭记》) 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使至塞上》)
|
|
| 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一路不安 卢剑平 清晨,我匆忙拉来十几件小百货,塞进长途汽车的尾座下。我刚装完货,便有旅客陆续上车。最后,45个座位全满了。车开出站门,又有四五个人上来站在过道上。 随着售票员从车尾开始卖票。为照看我的货,我坐在了倒数第二排的位子上,在售票员自后排卖票的同时,我就掏出了钱攥在手里。 售票员40来岁,相貌平平,仅左眉角上的一颗黑痣较为明显。 售票员问到坐我身边的乘客了。这位乘客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说买三个人的票,同时艰难地透过乘客缝隙指出两位分别坐在前面不同排位的旅客给售票员看。售票员好半天才找齐了这位乘客的钱,然后,接过前排旅客递过来的钱,把票卖到前边去了。我以为卖完前面几个人的票他会回过头来问我的,所以仍然把钱攥在手里等他。可是,车开出十公里,他就停止卖票了,也没见他来问我买票。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估摸他可能把我忘了,所以我又把钱揣进了兜里。 不卖就算了,干脆当一回阿混!虽然车费才仅20元,但已是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啊!我做的是小本生意,如今市场疲软,要卖出多少商品才能赚这20元呀,可我又怕近5个小时的路程,他中途会记起来找我买票。我矛盾重重,最后决定,如果他记起来我就买,如果他不找我,我就白搭一趟车。 这么想着,我便表面镇静自若地坐着,心里却忐忑不安,生怕保不住兜里的20元钱。我背靠座椅假装迷糊过去,可售票员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尽收眼底。 ①窗外,一些不知名的树木频频伸出热情的手想要抚摩车身;远处不时闪过翠绿的山坡和金黄的稻田,还有那浓阴掩映下的一处处农家,我不禁惊诧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但此时却无心欣赏。 车在一个三岔路口戛然而止,我身边的乘客和站着的几位乘客都下车去了,可又上来一位乘客。他四处瞅瞅,见只有我身边还有个空位,于是就坐了过来。②我恨透了这位乘客,因为他刚坐定,售票员就跟了过来,害得我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大不了买张票呗,反正这钱注定不是我的。我豁出去了。 我心情紧张到了极点,不敢正视售票员,悄悄把脸转向窗外。好一阵时间,听不到动静了,我才返回身来,没想到售票员竟到前边跟驾驶员聊天去了,我的心终于又回到肚里。 沿途又上上下下了不少人,每一次刹车的尖叫声都令我毛骨悚然,售票员的每一次回首,每一句话音量的高低都令我胆战心惊,尤其是他那颗黑痣,仿佛就是他的另一只眼睛,能把我看透看穿。 车身在不停地颠簸,我的心也随之上下起伏不定,我在车上真是度“分”如年,恨不得立马到站下车完事。我一路提心吊胆地挨着,别人有说有笑,不时抽烟吃零食,而我大气也不敢出一声,生怕引起售票员的注意。 好不容易,我到站了,偏偏此时,我四处不见板车夫,只好自己卸货。司机急着赶路,不断催我快些,从车上到车下,我来回跑了几趟已是满头大汗。这时,下车方便回来的售票员正一步一步地向我走来。顿时,我的血液凝固了。我想他可能是因为看到我的货想起我来了,因为他不曾收过我的货款及车费,虽然这条线上的车都知道很少有人空手坐他们的车,所以他们很少收客人的货款…… 售票员终于来到了我面前,谁知他却说:“你上去吧,从窗口递出来,我在下面接。”我心里不由一热,眼泪差点掉下来。卸完货,我塞给售票员20元钱,说:“我今天忘了买票了。”售票员一脸疑惑,我则一身轻松……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主人公“我”一开始把钱攥在手里,准备买票,但由于他总是盯着售票员的脸看,让他心里发毛,以致于忘记收他钱了。 B.当主人公发现有机会逃票时,他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心里矛盾冲突不断呈现。 C.如果没有一位乘客掏出百元大钞要买三个人的票的情节,售票员是绝对不会忘记我还没买票的事的,所以,这位乘客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D.本文通过大量的景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小人物复杂的矛盾心理。 E、小说笔法平实,描写细腻生动,塑造的“我”这个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心理?6分 ①窗外,一些不知名的树木频频伸出热情的手想要抚摩车身;远处不时闪过翠绿的山坡和金黄的稻田,还有那浓阴掩映下的一处处农家,我不禁惊诧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但此时却无心欣赏。 ②我恨透了这位乘客,因为他刚坐定,售票员就跟了过来,害得我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大不了买张票呗,反正这钱注定不是我的。我豁出去了。 3.从上车到下车,在这一路上,主人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4.小说成功地把人物复杂的心理展示在我们面前,请探究本文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结合本文,谈谈你看到了怎样的时代主旋律?(8分)
|
|
| 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吴良镛:筑梦人生 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④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⑤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在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⑥2008年,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 ⑦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行的步履。他每每凝思:“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B.青少年时期的家国之痛对吴良镛树立毕生筑梦为民居的理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经过不断思考和创造性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 C.1999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 D.吴良镛认为,较之电影艺术,建筑是更为遗憾的艺术。因为后者完成后,将会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E.本文写作态度严谨,文笔凝练,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专业造诣深厚、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形象。 2.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6分) 4.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它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的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俱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
|
| 9. 难度:中等 | |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
|
|
| 10.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报道,为其拟一则简明的标题。(5分) 本报哈尔滨1月8日电(记者戴英 实习生朱智超)昨天下午,以“青春旋律”为主题的卫康杯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哈尔滨冰雪节组委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卫康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经过4天的角逐,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全新的开始”、德国马尔堡大学的“DJ孩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我们欢迎你”、北华大学的“欣欣向荣”等8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52支代表队参加,参赛队伍数量再创新高。其中,美国、德国和乌克兰都是第一次派出队伍参赛。本届比赛中,各代表队总用雪量为1 858立方米,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生雪雕群雕纪录。 (摘自2012年1月9日《中国青年报》)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1. 难度:中等 | |
|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6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人开车赶夜路。对面车辆疾驰而来,他很有礼貌地把刺眼的远光灯转换为柔和的近光灯。但对方却依然打着远光灯疾驰而过,强光刺痛了他的眼,他心里很是不快。在白光晃眼中,他又迎来了下一个远光灯主义者——这次他有点愤怒了。 有人愿意永远只是自己为别人把远光灯变过来吗?于是他决定下一个不管是谁,坚决打远光灯。不一会儿,一辆打着远光灯的车急驰而来。他没有把远光灯变过来,对方也没有。对峙似的,两道刺目的白光直射对方的眼睛。但在交错的瞬间,对方忽然良心发现,将远光灯改为近光灯,他在瞬间也变换了过来——那是个双方都感到惬意和温暖的时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