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弭谤(mí) 诅咒(zhòu) 煤屑(xiè) 潦草塞责(sè) B.卓绝(zhuó) 驯服(xùn) 囚系(xì) 心急如焚(fěn) C.裨益(bì) 祈祷(qí) 瞥见(piē) 无济于事(jǐ) D.侈谈(chǐ) 干禄(gān) 敷衍(yǎn) 繁芜丛杂(wú)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捷径 污蔑 商榷 消声匿迹 B.贻误 寒喧 攀缘 没精打采 C.典籍 脉搏 霎时 义愤填膺 D.签暑 烽烟 弥望 责无旁贷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B.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C.我每次见他,他都意兴阑珊地讲近来的垂钓经历,又问我有什么好的钓点没有,末了自然还要邀我下回同去。 D.养老险保费较高,选择不当,很容易成为经济负担。因此,专家指出:选择养老险,要点之一就是量入为出。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银耳又叫做白木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中医指出,银耳性平,味甘,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以及滋阴润肺,是名贵的营养滋补的佳品。 B.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在发展双边关系、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上,两国的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很多。 C.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他们的身体会更健康。 D.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
|
| 5. 难度:中等 |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 ②屈平属草稿未定(属:通“嘱”,嘱咐)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气运,运数) ⑤凌万顷之茫然(凌:面对) ⑥正襟危坐而问客(危:端正) ⑦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A.①②③⑥⑦ B.①③⑥⑦⑧ C.③④⑤⑥⑧ D.①②④⑤⑧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D.既替余以蕙纕兮/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看,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用法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④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⑤齐彭殇为妄作 ⑥侣鱼虾而友麋鹿 ⑦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①③④/②⑦/⑤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⑥/④⑦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巴金及其小说《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东方第一位获得“但丁文学奖” 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B.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这个小说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这种艺术结构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 C.觉新这个形象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他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长期受到的封建教育使他养成了懦弱顺从的性格,因此他不可能像觉慧一样大胆反抗。对此,作者进行了无情地批判。 D.鸣凤是《家》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单纯、可爱,追求美好生活,然而丫鬟的地位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她的死既是对黑暗社会的反抗,也是为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而做出的选择。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巴黎圣母院》是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 B.爱斯梅拉达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作者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穷诗人甘果瓦因为迷恋于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而误入了“奇迹宫”的大厅,她因为不忍看着这个年轻人死于非命而与他结成了名义上的夫妻。 C.卡西莫多最初在副教主弗洛罗的指使下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后来却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她,既是受到了爱斯梅拉达的感化,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也表现了他善良的本性,代表了正义的力量。 D.《巴黎圣母院》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通过这种鲜明的对照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
|
| 1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放 鹤 亭 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际:接近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全:保全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描写放鹤亭周围景物的一组是( ) ①彭城之山,冈岭四合 ②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③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④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⑤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鹤亭建于熙宁十年秋,云龙山人在故居遭水灾后迁居时作此亭。 B.放鹤亭得名的原因是云龙山人养了两只驯良善飞能朝出夕归的鹤。 C.文章歌颂隐逸者的乐趣,寄寓了作者政治失意时向往清远闲放的情怀。 D.文章用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抒情达意,显得轻松自由,读来饶有兴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⑵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史记•货殖列传序》)
|
|
| 1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
|
| 13. 难度:中等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2)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4)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苏轼《赤壁赋》)
|
|
| 14.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者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却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源的思想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2.“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3.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4.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
|
|
| 15. 难度:中等 | |
|
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点评下面这段文字。(3分)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世。 ——《我有一个梦想》
|
|
| 16. 难度:中等 | |
|
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3分) 《兰亭集序》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① 。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 ② ;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③ ;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④ 。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正确顺序:
|
|
| 1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材料,然后写一则新闻点评,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3分) 2013年12月19日,沈阳网友“沈阳陈鸿博”在微博中晒出了温暖一幕,一位老人在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 网友“沈阳陈鸿博”告诉笔者,这一幕是他途经黄河北大街国奥现代城小区附近看到的,事发时间是19日的9时,当时外面还下着雪,路面挺滑的,一位骑电动车的男子在行驶中撞倒了一位老人。 昨日,有笔者找到了这位被撞的沈阳大爷王福顺。王大爷今年60岁,是名保安,每月工资1700元左右,根本没有医保。“当时这么说,就是为了给撞我的小伙子解解围,我也没啥大事儿。”
|
|
| 18. 难度:中等 | |
|
作文(60分)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叙写故事、刻画形象,也可以描写景物、抒发情感,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