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灰jìn )    拾(zhí )     干biē)     妄自薄(fěi

B.窗()      害(qiāng)     予(gěi)    尽职守(

C.噬(niè)    语(kuáng)    不chì)    汗流背(jiā

D.牙(zhuǎ)   别(zhēn)     箕)      四肢百hài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十八岁有许许多多令人沉湎倦恋的回忆。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曾使你难过。

B.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

C.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憾了。

D.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疝: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古诗中经常会体味到羁旅行役的悲鸣,安土重迁是中国人巨大的传统心理惯性,由此可见三峡移民工作的艰巨性。

B.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C.更可怕的是,他们名气大,有些还有社会兼职,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D.大批博士涌入公务员队伍,或可改变一下地方的政治生态,使得其他官员一个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对科技存有一些敬畏,兴起学习之风,避免一些相得益彰的官场沉疴。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没语病的一项是(    )

A.你是否用心地揣摩过《像山那样思考》一文里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情感?这是你获得与作者同样感动的关键。

B.在如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善于从诸如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一切出版物中获取新的知识。

C .暴雨袭来,姚城告急!部队官兵紧急支援,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转移受困群众,清扫灾后垃圾……等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D菲特台风带着温润的水汽进入大陆,云系撞上南下的冷空气后,形成了很长的降雨倒槽(倒槽可以理解为一条水汽通道),余姚很不幸,恰位于这个降雨倒槽云最厚实区域对应的地方,这是特大暴雨集中的成因。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 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D.老舍,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是一位京味儿很浓的作家,如《骆驼祥子》、《茶馆》等小说,都是用北京话写的。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放在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学术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 

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

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

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

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

唤起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A①⑤③④②⑥   B②⑤③④①⑥   C④①③⑥②⑤   D④②⑥①⑤③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使语句前后连贯,构成排比句。(4分)

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上处于弱势、底层、被动地位等状态下的某类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关注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请拟一条以关注弱势群体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仅写关注弱势群体为无效)

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而有感情。20字以内。(4分)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梧 桐 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文章第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的第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4.本文结尾处,作者借梧桐树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请你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阐述。(4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现代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求乞的女孩,阳光跪在你面前

张烨

淡黄的长发披散着

宛如玉蜀黍的缨穗遮掩

珍珠般的脸盘

为着小小的愿望

你低垂着稚嫩的脖颈

默默地跪在阳光下

你是否觉得阳光也跪在你面前

就像树跪在落叶的苦难面前

1.指出阳光这一意象的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说阳光也跪在你面前?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24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非异也(同,性格)            而江河(横渡)

B.声非加也(快、速,引申为洪亮)     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C.则耻师焉,矣(疑惑)                  士大夫之(类)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

B可怪也欤                      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思矣                  则群聚笑之

D其身也,则耻师焉              善假物也

3.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其曲中规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是岁,元和四年也 

5.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给下面画线处断句,用“/”表示:(3分)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荀子·劝学篇》)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鹰击长空                          (《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劝学》)

3.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6.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医生。诚然,人们在追求便捷,享受便捷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身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思: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先补充完整题目。

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个人看法、抒发感情等。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