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道德主义这一提法,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管旧儒家还是新儒家,虽然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与变异,但在本质上,都未能区分开知识与道德,甚至坚决反对这种区分。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主义的核心纲领:知行合一。即统一知识与道德。 中国哲学始终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与体用不二,知识、理性、理论总要紧紧围绕现实来做文章,并形成了中国实用理性传统。由于这种传统,直到今天人们仍未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包括中国当代第一流的思想家们,都希望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来批判康德。他们都认为康德割裂了天人合一这一道德宇宙论的哲学核心。而从根本上暴露的是,这些新旧儒者不能容忍区分知识与道德,即不能让道德脱离经验世界,变成先验的存在。 那么,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在经验世界中的具体的“行”是怎样的呢?表面上孔子与康德一样,都提出“道德高于知识”,但是“孔子虽毕生抬举道德,高扬人的伦理主体性,但由于他只是在经验世界中进行这种活动,所以他标举的道德价值,仍是不够崇高,不够‘道德’的”。把道德与实用挂靠起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因此,与儒家伦理理想总建立在某种“模范”或“典型”上完全相反,康德认为,由榜样而求道德,恰是加于道德的致命伤。 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事实上总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道德的世俗标准,也会扼杀道德的真实源泉,为不道德、伪道德大开方便之门。知行不仅不能统一,合乎道德,而且越有知识,就会伪装得越隐蔽,危害也越大。于是,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所以俗谚谓: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所以章太炎先生说:“农人于道德为最高”,“知识愈进,……则离道德也愈远。”毛泽东先生甚至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看到了知识与道德的分裂与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反思与觉悟,新道德主义者就必须在区分知识与道德的基础上提倡“道德高于知识”,由此看来,不建立起超验的道德本体,不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不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而想重建中国道德文化,恐怕仍然只会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非理性的利用和盲目开垦,最终仍不会在人们心中树起道德的原则。 1.下列对于道德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道德主义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前者能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而后者的核心纲领 是知行合一。 B.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他们都提出了“道德高 于知识”的观点。 C.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哲学思想对新道德主义者产生了启蒙作用,促使他们区分知识与道德。 D.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与经验世界相脱离,不让道德变成先验的存在,而新道德主义则与之相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人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是因为中国的实用理性传统。 B.孔子虽然提出了“道德高于知识”,但由于他所讲的“道德”脱离不了经验世界,所以他标举的道 德价值,仍是不够道德的。 C.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可见道德大旗是擎在劳动人民手中的。 D.如不能区分知识与道德,而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那就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为不道德、伪 道德大开方便之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就能最终在人们心中 树起道德的原则。 B.道德与实用是不能联系起来的,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 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 C.“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仗义”与“负心”的两相对照,说明知行不能统一, 知识与道德是分裂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D.道德高于知识的成立,是建立在区分知识与道德两大领域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道德是道德,知 识是知识。
|
|
| 2.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 善:善良 C.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门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及其所之既倦 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4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
|
| 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
|
| 4. 难度:中等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 。 2.仰观宇宙之大, 。…… ,齐彭殇为妄作。 3.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
|
| 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托尔斯泰的眼泪 余 杰 ① 年轻的艺术家夏里亚宾跟友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一起去看望托尔斯泰。夏里亚宾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要知道,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以前我只是从画像上见过列夫·托尔斯泰,现在是活生生的本人。”以前,他从照片上得出的印象,托尔斯泰不仅是精神的巨人,而且身材魁梧:高大、健壮、宽肩阔背。但是,此时此刻的托尔斯泰却是中等偏矮的个子。托翁亲切随和地向他伸出手来,小伙子感到非常害羞。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小声说:“如果让我演奏,真不知怎么办——我的手都冻僵了。” ② 果然,托尔斯泰请拉赫玛尼诺夫弹一曲。夏里亚宾忐忑不安,看来自己也要被点将唱歌了。不出所料,托翁让两人一起表演歌曲《老伍士》。托翁恰好坐在他的对面,两手插在短衫的皮腰带里。夏里亚宾有时无意中把目光投向托翁,发现托翁兴致勃勃地盯着自己,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和嘴巴。当夏里亚宾含着泪水唱出将被枪毙的士兵最后一句话:愿上帝保佑你们回到家乡吧。托翁抽出手来擦去了流下的两滴眼泪。 ③许多人把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当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那一串眼泪让我们窥见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脆弱。在听演唱的时候,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托尔斯泰”来看待,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演唱者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这时,他成了一个普通的听众。正是在这种平常的心境下,他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才是最自由的,也是最美的。流泪的托尔斯泰比海伦还要美丽,我觉得。 ④ 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与他最亲近的人物之一是年轻的秘书费·布尔加科夫。布尔加科夫是托尔斯泰热情的崇拜者,当时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他在《列夫 ·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穿着西伯利亚式的毡靴,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走进来。“我真高兴,非常高兴,”他说,“你来了,我需要您的帮助……”片刻之后,托翁关切地问:“您的嘴唇怎么这么干哪?您不舒服吗?”布尔加科夫回答说,可能是累了,因为晚上在车厢里没有睡好。“那你就躺着吧,”托翁指着沙发对布尔加科夫说,“休息一下,好好休息休息!”当我读到这个片断时,久久不想翻过去。这是一座怎样的大山啊,你已经感受不到它的高度。有的半高的山,很有些凌人的气质,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来。 ⑤看看真正的大山吧——这位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老人是怎样待人接物的:一见面,托翁就把年轻人当作家里人。托翁面对20出头、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时,就像是老爷爷见到小孙子一样。托翁真不愧是大作家,一个照面就发现了年轻人干裂的嘴唇。那句问候,真是让人如坐春风。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 ⑥那些汗牛充栋的颂歌,在这样一些细节面前轻如鸿毛。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选自余杰《托尔斯泰的眼泪》,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许多人把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生活中的托尔斯泰和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 B.夏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两人拜访托翁并合作表演《老伍士》。托尔斯泰被眼前的这两位年轻人深深感动了,以致留下了眼泪。 C.选文引述了费·布尔加科夫《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时说到“当我读到这个片段时,久久不想翻过去”,这是因为这一细节描写取材于生活小事,写得非常精彩。 D.文章以年轻艺术家夏里亚宾和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以及年轻的费·布尔加科夫来衬托对比托尔斯泰的“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的特点。 E.“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这句议论意在表明托尔斯泰是真诚关心别人。没有过多的客套,没有程式化的接待,有的是对每一位来访者最真诚的关心、问候。 2.文章第①段花大量笔墨写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第③段中说“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伟大与平凡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为什么说“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自写了《狂人日记》后,一发而不可收,其后作品不绝如缕,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B.回到家乡,在田间漫步,恰好碰上李大爷,寒暄之后,他高兴地对我说:“今年五风十雨,一定能大丰收啊!” C.师生座谈会上,张老师说:“刚才姜波同学说得比较全面,但难免挂一漏万,请大家补充。” D.我们虽然缺乏经验,但可以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最终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当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艰难跋涉之后,再听到这首《二泉映月》,不觉感慨万千,文思飞扬。 B.悲愤可以出诗人,牢骚却并不一定能兴家国。这一观点在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阐述。 C.志大略疏的袁绍,文武兼资的曹操,弘毅宽厚的刘备,任才尚计的孙权,都有统一天下之志,而后袁绍因为败亡,演成了三分之局。 D.中国传统文化是最爱惜生命的,哲人的“未知死,焉知生”和普通百姓的“妤死不如赖活着”,都体现出一种极强的生命意识。
|
|
| 8. 难度:中等 |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研究表明, , 。 , , 。 ,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①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 ②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 ③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都难以存活 ④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 ⑤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 ⑥人们不吃饭可以活7到20天,不喝水可以活3到7天 A.⑤①④②⑥③ B.②①⑥③⑤④ C.⑤②①④⑥③ D.⑥③⑤①④②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完成、结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情趣,情致。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远远地看见。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修理、整治。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斟酒。 B.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D.火尚足以明。 明:明亮。
|
|
| 11. 难度:中等 | |
|
选出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句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面选项中“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顺流而东也。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下面选项中加点词与“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中“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舞幽壑之潜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
| 1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要求:请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