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焦灼(zhuó) 点缀(zhuì) 埋怨(mái) 猗(yī)郁 B. 否(pǐ)泰 料峭(qiào) 袅娜(nuó) 愆(qiān)期 C. 脉脉(mài) 倩影(qiàn) 嗔怒(chēn) 越陌(mò) D. 鼓瑟(sè) 舳舻(zhú) 猝然(cù) 寒暄(xuán)
|
|
| 2.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煤屑 清流急湍 树稍 洗盏更酌 B.譬如 声明狼籍 葱茏 渐车惟裳 C.烦躁 偃旗息鼓 肤浅 骇人听闻 D.磐石 欢渡春节 形骸 纵横弛骋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岂得自由 B.列坐其次 C.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一觞一咏 C.卿当日胜贵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 B.固一世之雄也 C.客有吹洞箫者 D.凌万顷之茫然
|
|
| 7. 难度:简单 | |
|
对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儿已薄禄相 枝枝相覆盖 (2)府吏见丁宁 渐见愁煎迫 A.两个“相”字相同,两个“见”字也相同 B.两个“相”字相同,两个“见”字不同。 C.两个“相”字不同,两个“见”字相同。 D.两个“相”字不同,两个“见”字也不同。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离骚》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所作,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C.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书中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感受另一种有激情、有价值的青春。 D.《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
|
| 9.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C.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言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怕有买椟还珠之憾。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
|
| 10.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C.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
|
| 11. 难度:简单 | |
|
请选择填入空行中诗句顺序正确的一项( ) 一次,唐朝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在一起饮酒赏月。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题联成一首绝句,联不上者不得喝酒。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 ”吟罢,他斟了一杯酒。王之涣续吟第二句:“ ”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 ”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 ”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 ①金樽斟酒月满轮 ②手举金樽带月吞 ③圆月跌入金樽内 ④一轮圆月照金樽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
|
| 12. 难度:简单 | |
|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每题2分,共计4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故列叙时人 列:依次 B.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C.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这、此 D.临文嗟悼 临:将要 2.下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纵一苇之所如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 ④ C.①/③/ ②④ D. ①②/③/ ④
|
|
| 13.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2分)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皆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注]:班超,班固之弟,沟通西域,为发展与西域的政治文化联系作出不朽功绩。 1.下列“因”字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因激怒之曰 B.因击沛公于坐 C. 于今无会因 D.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 2.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班超多谋善断的一项是( ) ①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②当与从事议之— ③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④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⑤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⑥从事文属吏,闻此必恐而谋泄 A. 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超从鄯善礼节上的先敬后废,察知有变,便机智诱供鄯善侍者,断然采取相应措施。 B.鄯善佯结汉朝,暗通匈奴,终于被班超发现,得到应有的下场。 C.班超运用激将法,发动官兵,出敌不意,火攻匈奴,一举获胜。 D.班超英勇善战,出使西域又多谋善断,终于取得巨大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3分) (2)死无所名,非壮士也。(3分) 5.翻译句子(课内语句)(6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
|
| 14.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庵:圆形草屋 ②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 ③华:花白 1.简要分析上片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3分) 2.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述。 (3分)
|
|
| 15. 难度:简单 | |
|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 。 (3)高余冠之岌岌兮, 。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 (5)_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8)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 。 (9)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 。 (10)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 。
|
|
| 16.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18分) 月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女子。”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篇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 B.文章中“奶奶”这个人物形象有普天下所有奶奶的共性,对孩子的任何要求总是尽量满足,有些溺爱。 C.作品通过山村儿童追寻月迹的行踪,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秋夜月的淡雅图画,显示出明月的神秘而又慷慨的性格。 D.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道出人要“知足常乐”的主旨。 2.综观全文,孩子们是如何追寻月的足迹的。(4分) 3.开篇写孩子们“什么都不觉得满足”,结尾写“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请分析原因是什么?(4分) 4.结合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谈谈你对“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的理解。(6分)
|
|
| 1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作文。
|
|
